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理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

曹立  2012年05月02日11:00  來源:學習時報

  實現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對實現民族復興問題所做出的系統思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正如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所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並豐富這一科學理論,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歷史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問題長期探索得出的深刻結論

  1840年鴉片戰爭后,古老的中國被率先邁入工業文明的西方列強終結了昔日的輝煌,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與這個歷史進程相伴隨,中國先進分子也開始了探索解決民族復興問題的艱辛征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的不懈追求。

  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幾十年間,中國各個階級的先進人物著眼於解決這個問題,先后拿出過各種方案,這些以實現民族復興為主旨的方案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不變更中國的封建制度,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實現器物層面的現代化﹔二是部分變更中國的封建制度,仿效英日等國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三是徹底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專制制度,在中國建立西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徹底掃除障礙。這些方案先后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為載體進行試驗,並在幾十年間走馬燈似地輪換,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於這些方案缺乏科學理論作指導,對中國民族復興的深層次問題缺乏科學認知,脫離了民族復興的正確軌道。

  1917年,這種沉悶的狀況終於發生轉機。這一年,北方的俄國用來自德國的新理論——馬克思主義解決了與中國國內相似的問題,這給迷茫中的中國先進分子以極大的震撼和鼓舞,馬克思主義這一解決社會問題的科學理論迅速傳入中國並廣泛傳播開來,中國的先進分子由此找到了解決自身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這一理論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進一步產生了運用這一理論解決中國問題的偉大承擔者。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立即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指導,領導了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他們對中國國情進行了科學分析,認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樣一個國度解決民族復興問題必須分兩步走。一是鏟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為民族復興開辟道路﹔二是迅速發展生產力,實現中國現代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按照這種設計,20世紀的中國,中國共產黨在古老的中國領導了兩次偉大革命,在領導兩次偉大革命的進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

  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一場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革命。其實質是通過掃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近代中國的統治,為中國現代化搬掉攔路石。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奪取政權斗爭的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它科學分析了中國國情,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提出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戰略,制定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黨又領導人民開始了一場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偉大革命,其實質是通過建設和改革,在中國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建設和改革的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完整地概括了我們黨實現民族復興的基本方略。沿著這一思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正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理論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偉大復興問題的系統思考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科學理論作指導。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和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圍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這一中心課題,在現代化目標和路徑方面做出的系統思考。它的形成,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航程有了指路燈塔。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立足點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認知問題的根本方法,科學分析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條件,對中國國情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這一判斷,使中國共產黨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路能夠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因而具有了堅實的立論基礎。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時間不長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對所面臨國情如何描述和判斷,對這個問題認知,直接關系著中國共產黨能否制定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就對此進行了艱苦探索,雖然取得了不少認識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但總起來看還是有一些嚴重教訓的。對這個問題的錯誤描述和判斷,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出現重大失誤的重要認識根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國情做出了科學判斷並不斷豐富和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邏輯起點。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落腳點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要求出發,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實現現代化作為自己所要解決的中心課題,這一課題的確立,使中國共產黨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路有了明確的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鮮明的理論主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價值追求,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馬克思主義政黨面臨著不同的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的這一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也必然表現為不同的內容。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所要解決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問題,具體體現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這一根本性課題。而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這些問題說到底都是對這一中心課題的回答。他們分別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實現現代化所必須遵循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現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實現現代化的領導核心、實現現代化的科學內涵等問題。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路徑問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根據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不斷拓展現代化的目標和路徑,開創並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道路的開辟,使中國共產黨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系統完整的思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因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理論。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驗,首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完整概括,科學地描繪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實踐路徑。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實踐成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指針

  理論的價值在於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經無可爭議地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隻有這一理論體系,而不是別的理論,能夠指引我們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進程表明,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我國各方面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人民幣提高到2011年的21810元人民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人民幣提高到6977元人民幣。2011年外匯儲備已達3.1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億元人民幣,已增長到2011年的47.2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速度近1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新奇跡。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中國才成功地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並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源之一。同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也取得顯著成就,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我們黨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在新的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努力奮斗。在前進征程上,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例如,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環境資源壓力加大,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農業和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依然存在,就業問題、勞資關系等問題突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國際社會出現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對我國發展不利的聲音﹔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對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提出更高需求﹔伴隨著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因此,我們隻有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才能破解上述難題、跨越各種障礙,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順利推向前進。這是歷史証明的真理,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