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落幕的“十七大以來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成果展”,全面展示了動漫產業的豐碩成果:2010年,動漫產值突破470億元,電視動畫生產達22萬分鐘﹔就技術創新和應用看,從2D、3D到4D,再到雲技術,從捕捉技術到渲染技術,從手機動漫到網絡動漫,顯示出動漫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就產業關聯度和帶動效應看,動漫創意、制作、傳播、消費、服務和應用形成了一個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生態系統,並廣泛應用於包括教育、科普、廣告、建筑、核電、安全生產、災害防控、展覽展示、國防航天、醫藥衛生、海洋石油、藝術設計等領域,可以說,一個大動漫的概念呼之欲出。更令人振奮的是,2012東京動畫節上,中國有4人獲獎,表明中國動漫獲得世界認可。動漫產業的發展勢頭和趨勢顯示:文化現代化已成為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
所謂文化現代化,不單是技術的、經濟的,更是文化的、思想的,尤其要有現代的發展理念和具有現代意識的人才。發展理念的落后表現在從業者或者陷於文化部落主義,或者崇洋媚外,缺乏對文化產業核心價值的認知,對中華文化缺乏自信和誤讀,一味追捧模仿跟風美日韓模式,導致動漫產品主流價值訴求模糊、混亂,自我迷失和缺失文化內核。結果,產品既沒有贏得海外觀眾認可,也失去國內觀眾認同。文化產業發展規律表明:價值訴求直接關乎市場的拓展。沒有市場何來產值?沒有產值何談文化影響力?動漫產業是一個復合型產業,包含內容生產、傳播推廣與市場運營三大環節,產業鏈長且復雜,這要求從業者要有文化現代化意識,需要觀念更新與社會合力推動,要有大生產觀、大消費觀和大文化觀,要把文化發展提升到現代化大生產高度,以現代意識引領文化創新創意。
傳統文化在今天發揮影響力也面臨現代化問題。如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被改編成動漫產品,以漫畫內容創意為核心向全產業延伸,有動畫、手機動漫、網絡動漫、連環畫、繪本小說、玩具、周邊衍生品開發等,現代的形式使《三國演義》獲得了青少年的喜愛,通過消費重新產生了文化影響力。即使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也要與時代精神、現代審美情趣相結合,才能為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喜愛,才會有市場前景。
遺憾的是,盡管動漫產業每年以30%的高速度發展,依然難以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在年產值、品牌、市場容量、人才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頗大。2007年,美國僅迪斯尼公司一年總產值就達365億美元。2010年日本的動漫產業年產值高達23萬億日元,佔日本GDP比重超過4.8%,其產值比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還多。如何在保量重質的前提下,引導動漫產業發展?除了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動漫產業的品牌化、市場化、產業化程度,還必須明確文化的現代化方向。依托新媒體的技術支撐、以本土的文化內容為基礎、以社會主流價值為訴求,在兼容傳統電影電視動漫基礎上,快速發展網絡、社區、互動和手機動漫等新興業態,培育全產業鏈和版權保護意識,以“大動漫觀”在細分受眾的基礎上,覆蓋全社會受眾,培育社會文化氛圍,使動漫產品老少咸宜,以合理的價格使動漫產品成為大眾的日常消費品,使動漫之樂成為全民之樂。
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新創意,當下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反映我國文化資源轉化、利用方式的低水平。“花木蘭”、“大熊貓”等本土文化資源被海外強勢文化企業配置后,依托高科技和創意,以知識、技術、智慧進行創新,生產出具有現代價值取向的大眾文化產品,傾銷國內市場賺得缽滿盆溢。如何通過文化創新創意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文化含量,借助現代時尚方式、高科技手段,讓文化動起來、實現人與文化的互動,讓人們在娛樂休閑中感受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和傳承傳統文化,必須明晰文化的現代價值取向。
當下,文化在大國崛起和世界秩序重構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文化感召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舞台的話語權。什麼樣的文化擔負這樣的使命值得思考。文化現代化不否認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形態的多樣性,更不是西方化,現代性之於文化同樣是一個復數的概念。中國要實現偉大民族復興和領先於世界,必須創造出自己的現代化文化,即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不單是基於民族文化自身的發展,更是站在人類共同的文化立場,與世界各國文化平等交流對話。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