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是實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道德的楷模,他以短暫的一生譜寫了美麗動人的人生詩篇,樹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豐碑。半個世紀歲月流逝,雷鋒這個名字始終沒有被人們遺忘,雷鋒成為中國人民永遠的榜樣,通過一代代中國人的記憶獲得了永恆。我們學習雷鋒、紀念雷鋒,並非只是記住一個名字,也不只是重復一種歷史記憶,而是要學習、傳承、光大他的精神。
雷鋒精神的本質特征
半個世紀以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雷鋒精神在人民群眾中傳承弘揚,顯示出鮮明的本質特征。
第一,時代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機結合。雷鋒精神既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又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彰顯。社會主義發展的各個時期,雷鋒精神始終與時代並肩前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們學習雷鋒精神,弘揚對黨和社會主義的高度忠誠、對遠大理想堅定追求、對人民群眾無限熱愛、對本職工作精益求精、對個人自我嚴格要求的精神﹔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學習雷鋒精神,在全社會倡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顧全大局的精神、講究誠信的精神和奉公守法的精神。
時代精神離不開傳統美德的滋養和支持,它內在地融入了傳統文化特別是民族美德的內容。雷鋒精神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宣示。忠誠無私、顧全大局、樂於助人、勤儉自強、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等精神氣質,都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時代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機結合決定了雷鋒精神始終與時代保持開放互動的格局,在時代精神的潤澤下,雷鋒精神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永遠不凋落,永遠不落伍﹔而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化、支持也使得雷鋒精神在中華民族的生活世界中始終根深葉茂,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標示。
第二,崇高遠大理想與平凡務實行動的統一。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崇高的事業,需要人們腳踏實地奮斗。雷鋒胸懷遠大的理想,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要求自己做一個毫無利己之心的人,為國家、人民的利益和社會、集體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直至生命。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而忘我奮斗的崇高追求和品格,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產物,是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進行道德建設的結果。雷鋒精神的偉大在於把遠大崇高的理想與平凡的工作緊緊地結合在一起,落實在自己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雷鋒的一生平凡而朴實,雷鋒的偉大,乃是在平凡行動中彰顯出偉大﹔雷鋒的平凡,乃是把遠大理想落實於當下實踐中的偉大。雷鋒把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與腳踏實地、平凡質朴的務實精神融合在一起,與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融合在一起。雷鋒精神是先進性、崇高性與廣泛性、平凡性的融合與統一。雷鋒精神不僅是以雷鋒為原點的雷鋒式優秀人物崇高思想和優秀品質結晶,而且轉變和匯聚為千千萬萬社會主義普通建設者在各自的平凡崗位上腳踏實地、愛崗敬業、默默奉獻,建設社會主義的合力。
第三,集體奉獻與個人創造的統一。作為社會的人、現實的人,總是社會性與個體性的統一。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實踐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偉的事業,它需要億萬群眾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也需要作為個體的每一個社會成員發揮自己的個體能動性與創造性為之不懈努力。雷鋒精神是集體奉獻與個人創造的統一。雷鋒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對工作精益求精,雷鋒確實表現出個人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但他絕不是個人主義者或個人英雄主義者。相反,雷鋒強調集體的作用,他總是把個人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與集體奉獻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在雷鋒看來,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隻有發揮每一個人的力量,隻有大家團結在一起,為著一個共同目標去奮斗,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隻有發揮群體的力量,才能實現集體與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雷鋒精神的歷史傳承中,涌現出了無數雷鋒式的普通、平凡、朴實、偉大的人物,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團結群眾、默默奉獻、自強不息,他們以雷鋒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為宗旨,團結在雷鋒這一光輝形象的周圍,眾志成城,發揮個人的道德創造力,使雷鋒精神匯聚為跨越社會主義不同歷史時期的精神洪流,不斷綿延。雷鋒精神,自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僅僅是雷鋒個人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的凝結,而是以雷鋒為代表的廣大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道德實踐與道德創造的凝聚,並在這種共同的創造和凝聚中彰顯出它的價值和意義。
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
雷鋒精神的生命力,在於始終與時代發展相對接。時代的發展不斷地為雷鋒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雷鋒精神日趨豐富、鮮活。
奉獻。這是個人在處理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時應有的基本道德要求。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是互為目的與手段的關系,集體利益的增進需要所有個人的共同努力,個人利益正是在這種努力的過程中實現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和道德使命不是為了謀求少數人甚至某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以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為前提,就需要創造可以解決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條件,就需要人們奉獻,具有奉獻意識。奉獻意識的主要內容,就是雷鋒精神中所內含的為公意識、忠誠意識和責任意識。
互利。這是個人在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時應有的基本道德要求。個人與他人之間關系的性質和內容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相對於計劃經濟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復雜得多,雖然市場經濟強調個體獨立及“主體中心化”、相互競爭和利益差別,並使當代社會生活高度物化或者利益化,但是,它仍然需要雷鋒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的精神。這種精神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就是互利意識。互利意識要求人們不害人,不能為富不仁,不能因一己之私而不顧他人利益,更不能見死不救、損人利己﹔要求人們對他人“要忠誠,要熱情,要關心”,對他人承擔相應的責任,給予他人必要的關心和幫助﹔要求人們像雷鋒那樣“覺得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做好事不留名。
向善。這是個人在處理與自己的關系時應有的基本道德要求。當代人個性獨立、關注自身利益極易出現人性異化、價值觀錯位和物欲膨脹等問題。多數人都是朴素善良的,有向善、求善之心。這種向善意識,要求人們超越物欲,抑制物欲的膨脹,像雷鋒那樣“決不讓有一點骯臟的個人利益低級趣味的東西來玷污自己”﹔要求人們超越自我,追求人生的社會價值,應該“把有限的生命,投人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使自己的精神有所皈依﹔要求人們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即“隻有勤勞,發奮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
建立實踐雷鋒精神長效機制
雷鋒精神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實踐理性,鮮明體現了中華民族在社會實踐中合理地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改造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實踐雷鋒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保証實踐雷鋒精神活動的常態化。
第一,堅持先進性和群眾性相統一。實踐雷鋒精神應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群眾性要求結合起來,區分層次,著眼多數,鼓勵先進,循序漸進。共產主義道德精神如大公無私、毫不利已、專門利人、舍己為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是社會主義階段道德建設的目標,應該用這種精神去淨化人們的靈魂,提升人們的精神層次。廣大的黨員干部及先進分子應該發揚和實踐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起到率先示范作用。對廣大群眾,要提倡和鼓勵他們實踐雷鋒的“助人為樂”、“互幫互利”的團結友善精神,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是人民群眾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同時又要引導人們向更高的道德境界攀升。
第二,堅持走向社會和立足崗位相統一。實踐雷鋒精神是通過人們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把雷鋒精神承載的對人、對社會、對國家、對未來的美好願望付諸實踐。實踐雷鋒精神既要走上社會又要立足崗位。一方面,要組織各種活動,形成行之有效的載體,促進團結友愛、利人利他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把雷鋒精神融入本職工作,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愛崗敬業,將對雷鋒精神的實踐立足於本職工作,是真正可靠真正有生命力的途徑。隻有把雷鋒精神同具體的工作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學雷鋒活動具有更深刻的社會性和經常性,使實踐雷鋒精神成為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才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切實內容。這樣才能處處、時時學雷鋒,不斷激勵人們奮發上進。
第三,堅持將傳承精神和服務時代相統一。雷鋒精神中的愛人助人、敬業奉獻的道德要求,蘊涵著人類對人所應有的精神品質的理想價值取向。今天的時代與雷鋒生活的時代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變,但人們依然需要理想的陶冶和激勵,需要精神的給養和牽引,雷鋒精神仍然閃爍著時代光芒,仍能給予我們豐富的精神營養。我們應該立足於新的時代、新的要求,不斷賦予雷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發揚螺絲釘精神,不是要讓人們放棄人才流動和職業競爭,而是要具有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熱愛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就是要在工作上不斷創新,追求自己職業上的完美、一流和卓越。實踐勤儉節約精神,並不是要求人們一定像過去那樣穿補丁衣服,更不是要大家過“苦日子”,而是保持量力而行的生活方式,不過分追求超越現實條件的物質享受,反對揮霍奢侈、驕奢淫逸。
第四,堅持個體內化和機制保障相統一。雷鋒精神隻有內化於心、外見於行,才能發揚光大,才能深入持久。因此,要積極促進群眾由自發學習雷鋒精神向自覺實踐雷鋒精神轉化,把雷鋒精神真正內化為個人的精神追求,自覺自願把雷鋒精神作為一種人生價值的實踐活動。雷鋒精神的實踐需要個體的內化與自覺,也需要建立起健全的保障機制,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得到大力弘揚,使雷鋒精神的實踐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首先,加強組織和領導,強化組織保障,發揮各部門各團體協調聯動機制的作用,齊抓共管,凝聚合力,提高實踐雷鋒精神活動的實效。其次,營造人人學雷鋒、人人做雷鋒的濃厚氛圍,大力宣傳來自群眾、有血有肉、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模范人物,堅持用身邊典型教育引導身邊人,讓人民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再次,制定保護學雷鋒先進人物的政策,不能讓學雷鋒典型吃虧,關心和愛護學雷鋒典型,讓典型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讓學雷鋒典型感到溫暖、感到關懷,以此激發人們實踐雷鋒精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