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理論

新媒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2年03月05日09:36  來源:光明日報

  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促進了話語權向平民、向大眾、向社會的深刻轉移,加速了分眾化、對象化、個性化的傳播趨勢,這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新的考驗和挑戰。科學認識新媒體傳播形態、深刻把握新媒體傳播規律、充分發揮新媒體促推作用,對於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增進共識:新媒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著力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是一個不斷消弭分歧、增進共識的過程,也是一個促進理解、獲得贊同的過程。新媒體促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在於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溝通”、“協商”和“引導”功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實現由差異到理解、由分歧到共識的跨越和轉化。

  通過“開放性溝通”,打通兩個輿論場,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穿透力。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傳播者,一個依托於互聯網新技術的無疆界、跨地域、大眾化的開放性溝通平台快速形成。要充分利用這一平台,發揮和提升新媒體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播陣地的作用,把體現黨的聲音與反映人民心聲相統一,把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大眾期待相統一,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入基層、進入人們的心靈。

  通過“建設性協商”,提高社會共識度,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凝聚力。新媒體傳播具有多樣化、相互激蕩的交流特征,這些特征雖然會帶來觀點沖撞、意見分歧,但經過時間的淘汰、理性的篩選、真相的引領,便會形成協調和協商的機制,達成分歧到共識的意見轉化。

  通過“主流化引導”,提高價值引領力,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話語權。任何一種文化體系,都有核心價值觀。政府部門應旗幟鮮明地利用和提升新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搭建數字化宣傳平台,拉近與社會大眾距離,為推進政務公開、司法公信、政策透明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發揮優長:新媒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方法論

  新媒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重要目的是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和強大精神力量。從目的反觀手段,就必須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長,形成新媒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方法論。方法論主要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問題,如微博擅長表達情感,論壇擅長理智溝通等。發揮新媒體的促推作用,就要依靠方法的普及。

  一是加強日常維系,實現上下貫通,重塑核心價值體系傳播方式。通過新媒體傳播手段的運用,打通社會主義核價值體系通向社會大眾的傳播渠道,形成日常維系的溝通模式。2011年12月廣州市委宣傳部與20多個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集體亮相,既暢通了黨政信息渠道,又方便群眾表達訴求,政府與群眾之間通過新媒體形成了良好的上下連通的日常維系。

  二是運用情感表達,實現情感共鳴,發揮新媒體的情感傳遞功能。新媒體形態多樣,進一步細分各種新媒體特點又各不相同,博客擅長分析,微博擅長表達情感。像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的事跡,通過微博廣為傳播后,還引出各地最美爺爺、最美奶奶、最美老師、最美店長以及最美社區干部的評選,公民道德就這樣一點一滴、聚沙成塔地建設起來。

  三是促進理智溝通,實現矛盾化解,展現新媒體的理性交流功能。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需要情感表達,還需要理智溝通。新媒體種類眾多,溝通各有特長,偏於理性認識和溝通,則應更多利用手機報或編發公益短信,或公開政務信息,達到化解矛盾、形成共識的目的。

  四是強化深度培育,實現輿論引導,發揮新媒體的宣傳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有偏於理性認識和深度培育的內容,使用新聞網站進行主題宣傳效果較好。比較傳統媒體,網站的優勢在容量巨大,資料詳實,兼具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表現形式,運用它們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當代實踐,生動活潑,易讀易看。

  前沿爭奪:新媒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戰場

  當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思想文化領域裡的斗爭深刻復雜,新媒體傳播領域成為思想碰撞、價值分歧、意識爭奪的重要陣地,處在意識形態競爭的前沿,前沿爭奪要做到:喚起、擴展、內化、捍衛、堅守。

  喚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包括著傳統的民族精神和優秀的文化傳承,它們早已沉澱在人們心中,內化為價值觀的一部分。新媒體的平民化、大眾化、互動性、深入到人際交往圈子和生活圈子的傳播特點,能夠極大地激發和喚起深藏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喚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精神因子。汶川大地震之后,大多數QQ群,網上論壇都在愛心尋人、愛心救助,中華兒女生死與共、共克時艱的“軍人的故事”、“老師的故事”……通過新媒體的聯通、傳播、喚起,在人們心中鑄造了一座中華民族精神新的豐碑。

  擴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面向所有人群,而媒體的對象卻隻針對特定的受眾。要擴大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對象,必須借用新媒體的大眾化傳播功能,擴大受眾面。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默默堅持15年資助病逝同學雙親的故事《隻為一個永遠的約定》,經《光明日報》發表后引起社會熱烈反響,隨后引發人民網、新華網等數百家媒體網站轉載,進而激發數千名網友參與評論。通過主流媒體、再向新媒體擴展的傳播路徑,典型的事跡得到了最大范圍地傳播。

  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國家意識形態,它必須成為大眾信仰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這需要兩者的結合,自上而下的教育引導與自下而上的凝聚整合。新媒體比較擅長后者,它的親和力、互動性、人際交往的特色,比較容易扎根大眾信仰。

  捍衛。在全球化進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資產階級思想不斷涌入我國,對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形成沖擊。這就需要捍衛。主流媒體的捍衛是官方旗幟鮮明的行動,但民間組織的輿論捍衛,卻更能反映廣大群眾的心聲。新媒體就是捍衛的最佳武器。2008年3月20日,在反擊西方媒體歪曲報道拉薩“3·14”事件中,中國網友和海外華人一起通過互聯網發出正義的聲音,用有力的証據駁斥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報道,迫使西方歪曲報道的媒體公開認錯道歉。

  堅守。價值觀需要內化,信念需要堅守,需要潛移默化熏陶,需要主流思想意識的引領。運用網站的議程設置和公共討論空間,可以凝聚網友,激發信仰,形成共同的精神力量。2011年6月,任仲平文章《選擇,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發表后,在人民網置頂,也在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這種主流媒體的思想引領,與網友的自發跟帖贊賞與認同,會像滾雪球一樣吸引更多人關注。

  (執筆:李后強、彭劍、張立偉)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