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明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發表《論當代中國的誠信建設》一文,認為加強誠信建設,重塑誠信體系,已成當務之急。光明日報對誠信話題的持續關注,為加強誠信建設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在市場經濟加速推進的當下,構筑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誠信理念,已成推進誠信建設的重中之重。
市場經濟是一種契約經濟,要用誠信來維系。沒有誠信作為前提和基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契約經濟存在,也就不可能有下一個契約的產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市場經濟基礎的誠信理念建設就成為建立規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迫切任務。基於此,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誠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市場經濟承認人們獨立利益和獨立的財產所有權的合法性,同時也強調任何人不得以侵害他人利益和財產權利的手段牟取自身的利益,強調任何侵害他人權益和財產的行為是非法行為。在這一基本規則之上,為了使交易活動能夠順利和高效地進行,就產生了交易各方相互提供信用的活動及手段。離開了信用的提供和對信用的接受,現代市場經濟就不能運行。具體說來,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誠信是以經濟行為主體、以償還為條件的各種借貸關系的總和。它要求經濟行為主體履行自己最初的承諾,即具有一定的誠信理念。因此,誠信建設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舊的經濟秩序正在被打破,新的秩序卻又沒有完全形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社會信用制度也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在此情況下,一些行業、領域出現了程度不同的失信現象。
這些違背誠信原則現象的不斷出現不僅損害了本企業、本部門、本行業的形象,給國家、企業、個人造成了重大損失,而且也嚴重攪亂了市場秩序,影響社會穩定,有礙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對企業的影響為例,我們知道,信譽是企業的形象,也是企業的生命線。企業隻有得到社會的信任,才能不斷提高知名度,創造出更大的利潤。我國各地都有一些老字號,迄今長盛不衰,其中道理之一就是自身的誠實和守信。相反,企業如果不講信用,沒有誠信理念,採用坑蒙拐騙的手段,制造假冒偽劣的產品,最終必將自食其果。世界著名的美國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因涉嫌幫助客戶安然公司造假而陷於誠信危機,使這個在該行業世界排名前5位的“百年老店”前景暗淡。因此,一個企業的誠信意識和誠信遵守對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一個國家、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取決於每一個企業的經濟發展狀況,如果單個企業誠信普遍不佳,勢必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經濟已融入整個世界經濟的大潮當中。特別是加入WTO后,如何與WTO的基本原則接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的任務。我國企業和產品要想在全球化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遵守誠信的理念和法則,具有很強的誠信理念,一諾千金。否則,我國企業和產品對外不僅難以在國際競爭中立足,同時還會影響國家的整體誠信狀況﹔對內則必然制約改革開放向深層次發展。
為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必須構筑市場經濟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誠信基礎,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誠信制度框架,從而為誠信理念的培育提供外部條件。由於我國目前尚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中,誠信意識建設受到發展階段、市場發育狀況和社會誠信環境的制約,因此,我們更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誠信體系的發展,爭取在較短的時期內,在社會成員中普遍培育起較強的誠信意識。
構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理念,須把精神文明建設、以德治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崇尚誠信的美德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教育力度,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誠信意識氛圍。人們的一切社會活動都受到個人道德的約束,具體的經濟行為當然也不能擺脫個人道德的約束與影響。歸屬於道德范疇之內的誠信意識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抑惡揚善中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隻有誠實守信內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守信才能成為自覺的行為﹔隻有當誠實守信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時,失信行為才會受到強烈的公眾譴責,失信者才會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更需要營造一個講信用、守信用的良好社會經濟環境。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傳統道德中的誠信原則仍然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價值准則和行為規范。我們有必要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把中華民族崇尚誠信的傳統美德融入其中,加大誠信教育力度,培育誠信理念,使誠信理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閃出新的亮點。
構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理念,須借鑒國外經驗,加快建設我國信用制度和管理體系。經濟發達的國家不是沒有信用問題,詐騙、泡沫現象,大公司造假賬,虛構產值利潤同樣也不斷發生,但從總體上來看,它們一般都是世界信用交易額較高的國家,也是誠信管理行業比較完善的國家。美國國內誠信交易十分普遍,為了確保誠信交易的主體有可信的誠信信息,美國有許多專門從事誠信評級、商賬追收、誠信管理等業務的誠信中介服務機構。有了這些信用信息的建設作保障,在信用交易過程中,他們能夠很快查到相關資料,從而決定是否進行交易。目前,我國正在加緊建立包括政府、企業、中介機構和個人在內的信用管理體系。其中,企業和個人信用在市場經濟中具有關鍵作用。針對我國企業和個人誠信問題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建立健全誠信中介服務機構,規范和發展信用信息的管理體系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組織成立專門的中介機構,採集和共享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交易信息,組建誠信信息數據庫,給進行交易的企業和個人在需要時提供參考資料。
構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理念,須加強法制建設,用法律手段來維護並規范市場經濟的秩序。市場經濟必須是全社會都講信用的經濟,必須是用嚴密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各種信用關系的經濟。因此,要從根本上打擊失信行為,消除“失信經濟”,建立起系統、完善的信用制度,更需要政府、企業及消費者個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須從制度和法制上形成強大支持,並徹底鏟除其滋生的社會基礎和條件,隻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綜合競爭力獲得實質性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