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資本主義在推動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進步性一樣,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同樣具有進步性。
●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價值觀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具有虛偽性、唯心性和欺騙性。
●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既要肯定其進步性、現實性的一面,需要進行科學分析、辯証對待、大膽借鑒,同時又要進行徹底批判、堅決斗爭、實踐超越,揭示其在階級性質上的虛偽性、反動性和話語上的霸權主義。
胡錦濤同志在《求是》雜志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根源於民族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發展起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和主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
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碰到的最直接、並共存於現時代的一種社會核心價值觀。如何正確對待和批判借鑒這一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科學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步性和虛偽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直接面對的現實課題
一般的說,每一種社會形態和社會制度,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與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形態相對應,人類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等五種從低級逐步向高級發展的社會價值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直接脫胎於資本主義社會。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學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直接碰到的、需要直接面對的現實課題。
如同資本主義在推動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進步性一樣,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同樣具有進步性,而且首先是因為具有進步性才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馬克思曾說:“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同時,也正是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專制社會、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過程中,資本主義大膽地採用了由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法國革命家羅伯斯庇爾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作為核心價值觀。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英國的《人民憲章》,較為完整地表述了資本主義的這種核心價值觀:人生來是自由的,權利是平等的﹔國家的主權在於人民,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口號。這種與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思想新價值觀,代表著社會進步的思想潮流和價值追求,並且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登上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舞台,發揮了積極的進步作用。
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進步性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面,虛偽性則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另一面。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思想家和政治家以抽象的人性論為依據,以絕對的普遍性為方法,借助強勢話語霸權,把“自由、平等、博愛”說成是代表整個人類社會普遍利益的“普世價值”,承載這些價值理念的資本主義制度,則是人類社會永恆的發展趨勢。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價值觀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具有虛偽性、唯心性和欺騙性,因為在這些價值理念中,現實的個人利益往往被說成是普遍利益,因此“愈發下降為唯心的詞句、有意識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虛偽”。他認為,隻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自由、平等、博愛”才可能真正實現。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並存並將長期並存的社會現實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辯証的科學態度
馬克思主義在科學考察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特殊規律的基礎上,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基本結論。馬克思同時也指出,資本主義的滅亡與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復雜的、艱巨的、漫長的歷史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價值本質的反映,必然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替代者。然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並存並將長期並存的社會現實,以及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必然具有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代替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也必然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和艱巨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既要看到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直接聯系,又要看到二者在本質上的根本對立,採取辯証的科學態度。
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理念,“首先由資產階級思想家和革命家所採用”,並不意味著就是為資產階級所專有。事實上,它最早是由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資產階級思想家和廣大無產者所共同擁有的,屬於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共同的文明成果和理想價值追求。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深刻地認識到,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缺陷,並不在於“自由、平等、博愛”這些價值理念本身,而在於資本主義賦予它的資產階級性質及其抽象的人性論和虛偽性、唯心性、欺騙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徹底批判,並不是要徹底地拋棄和拒斥“自由、平等、博愛”這些范疇本身,把臟水連同孩子一塊倒掉,而是要突破和超越資產階級把自身少數人的根本利益冒充為人類普遍利益的局限性,徹底打破資本主義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話語專有權、話語霸權和話語壟斷,剔除附於其上的資產階級性質及其抽象的人性論含義和虛偽性、唯心性、欺騙性,賦予其以無產階級本性和社會主義性質,把被資產階級據為己有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核心價值觀,還之以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與價值共識的本來面目和真實面目,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這些價值理念,使之具有真實性、唯物性和現實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對抗又借鑒的並存狀態和復雜關系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既斗爭又融合
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當代人類發展史上兩種最基本的社會制度,也是兩種最主要的價值體系,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共存於人類社會。社會主義直接來源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目的在於替代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必然既對抗又借鑒,而且對抗和斗爭是主要方面。因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無論從理論形態還是從客觀現實上看,都不是抽象的對立,而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根本對立,是實實在在的兩種思想體系、兩種社會實踐運動、兩種社會制度和兩種核心價值體系之間的對立,兩者具有本質區別。
這種對立,從社會主義產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息過。因為自社會主義思想萌芽之日起,就是以一種資本主義的對立面、替代者和“掘墓”運動的面貌出現的,就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殊死斗爭,就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一種社會形態發展的本質變化要求。同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並存並將長期並存的局面,意味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斗爭,還將會長期存在,有時還會表現得相當激烈。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畢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社會發展形態,而且是社會主義思想直接產生、形成、發展並脫胎為現實的社會發展形態,它畢竟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產生過巨大的推動作用。資本主義發展所形成的一整套核心價值觀,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同樣起過重要的進步作用,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明和價值共識的內容,成為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勇於面對、深入批判又大膽借鑒的價值資源。這就決定了兩大核心價值形態之間在斗爭中借鑒的並存狀態和復雜關系。
因此,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既要肯定其進步性、現實性的一面,需要進行科學分析、辯証對待、大膽借鑒,同時又要進行徹底批判、堅決斗爭、實踐超越,揭示其在階級性質上的虛偽性、反動性和話語上的霸權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形成一套既大膽借鑒又科學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站在人類文明和價值觀形態制高點的、具有自己相對獨立形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對抗又借鑒的必然和最終結果,隻能是真實的、先進的、站在人類文明和價值觀形態制高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終代替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其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將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過程。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
(作者系南昌航空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宣部政研所副所長)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