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近期推動的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討論,對於宣傳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活躍思想,推動理論探索很有意義。我覺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在內容上應全面反映社會主義的政治和經濟、歷史和未來,並為之服務,而不囿於某一階段、地域或行業。在對象上應面向全國和世界,能為大多數人理解並認同,而不只是少數人的信仰或專業人士的理念。在語言上應科學嚴謹,通俗易記,而不是晦澀難懂,模棱兩可,或已有爭議的名詞概念。在方法上應總結和選擇業已形成並經實踐檢驗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從零開始的打造,無中生有的求新。
基於這些想法,我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表述為﹕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中華復興,世界大同,共十六個字。下面稍作解釋﹕
人民民主,這是社會主義的政治特征和國家性質。形象地說就是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了。人民一詞比抽象的“人”或“民”有明確內涵,無歧義。“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這動”。人民,就是這裡說的絕大多數人。人民民主,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民主。它同任何民主一樣,經歷一個發展與完善過程后,才能充分顯示其優越性。但兩個“絕大多數人”的民主實質,使它較之西方民主或“一般民主”,無疑是一種嶄新的、更高類型的民主。我們依法治國,國家叫人民共和國,政府叫人民政府,干部叫人民公仆,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一以貫之,不離不棄,這是落實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証。宣揚“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撰文指出﹕美國民主沒什麼可教給中國的。葡萄牙社會學家桑托斯認為,歐洲危機表明“資本主義是反民主的”,“世界上最生氣勃勃的國家中國就鄙視這樣的民主”。
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和本質體現。貧窮、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少數人富、多數人窮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而不是唯GDP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依據唯物史觀,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它堅持生產方式決定論,不將發展生產、共同富裕隻說成價值取向和追求﹔堅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經典論斷,不用公正、人道一類道義標准﹔更不空談窮人和富人,將由分配、收入引起的“兩頭小、中間大”的中產階級的形成,視為社會主義的實現。這就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摒棄了倫理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有利於減輕市場的負面效應,並同西方的兩極對立、社會斷裂形成強烈對比。
中華復興,這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國人自古富有族群意識、家國情懷和“與時俱進”精神。近代帝國主義入侵后,志士仁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維新革命,並形成了現代民族觀念和愛國思想。剔除其消極因素,傳承其積極成分,並發展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於團結全國人民和海外華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自然,中華復興不是復古倒退,更不是外人說的要“重新獲得全球中心地位”,而是平等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用新中國成立時宣布的,就是“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永不稱霸,永不擴張,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殖民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所謂中國“威脅”論,不過是遏制、包圍中國的陰謀論。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歐洲中心論、美國中心論已經過時,多極世界正在興起。
世界大同,這是古今中外進步人士的最高理想。西方的《理想國》設想在貴族奴隸主統治下,實行共同私有制和公隸制度。《烏托邦》和《太陽城》則批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我國的《禮記·禮運》提出“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和較低級的“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洪秀全、康有為和孫中山都把“大同”境界,作為人類進步的遠景。但他們都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通向大同之路。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指出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蘇聯解體后,有些人理想破滅,信仰坍塌。隨著國際經濟危機的爆發和新自由主義的失敗,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反思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價值觀成為熱門話題。世界社會論壇高喊“我們想要另一個世界”。地球資源有限,資本貪婪無度。印度作家羅伊指斥資本主義正在毀掉這個地球。歐美“憤怒”者、“佔領”者上下求索,馬克思在日、韓再受重視。世上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自由人聯合體的大同世界必將實現。
總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橫向突出民主和民生兩大主題,事關社會主義的安定團結和興旺發達。中華復興,世界大同,縱向顯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表明社會主義分階段發展而又不斷前進。這十六個字,可以唯物辯証地反映並促進正在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