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標准是否科學和先進,事關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興衰成敗。盡快建立體現“時代性、方向性和科學性”相統一,集“抽象、包容、生動、持久、滲透”於一體的領導干部選拔具體標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實踐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而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全新視角,富有啟發意義。本報2011年12月14日以專版的形式刊發專訪周新民的文章《核心能力是衡量領導干部德才的根本標准》后,社會各界對此給予了廣泛關注。本報陸續收到不少讀者來稿,圍繞領導者核心能力命題發表意見。為豐富和發展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加快推動其實踐運用,本報自今日起開設“領導者核心能力論壇”專欄,刊發收到的優秀文章。
周新民同志堅持研究領導者核心能力命題並不斷取得成果,得益於他具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支持和不懈的理性思考。我認為領導者核心能力是一種根本能力,它是由領導者的基本素質、實踐經驗、思想境界和業務才干共同構成的,與一般能力有著本質區別。因此,圍繞領導者核心能力命題進行研究探索,極富意義。從哲學角度看,周新民在領導者核心能力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成果,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豐富認識。
其一,從人類活動的性質來看,人類的活動可相對區分為創新性活動和重復性活動,創新性活動最為重要、最有價值,因為它承擔著開辟人類生活道路、引導人類走向未來的重任。在這個意義上,那些站在時代前列、引領群眾共同奮斗的領導者,所從事的就是創新性活動。從歷史上看,由於傳統社會是順應自然、依賴宗法的社會,多數人的活動往往是重復性、常規性的活動,許多統治者、領導者所做的也多半是重復性、常規性的事務。但是,進入變動不居、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特別是處於當今這個改革開放的時代,就特別要求領導者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具備正確預見社會發展趨勢的戰略眼光、准確分析和把握形勢變化的判斷能力、善於利用各種機遇並創造條件加以實現的決策能力。而這些能力不是一種表層能力,而是一種深度能力,也就是核心能力。如果領導者或管理者,不具備這種眼光和能力,就不可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其二,從現代社會和中國的社會轉型來看,現代社會是公民社會,人們在政治和法律上獲得平等,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領導者或管理者,也是從公民中產生出來的,他們頭上不再有耀眼的“光環”,必須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業績証明自己是否稱職。同時,現代社會是理性化的社會,社會組織實行科層制管理,領導者首先是社會職能的人格化身,行為必須體現組織要求,履行責任倫理,不僅要熟知本行業的情況,還要了解相關行業的情況和發展動向,善於動員和發揮領導(或管理)團隊與專家的作用,並對科層制的負面問題盡量加以限制和化解。中國社會仍然處在轉型的艱難期,由於利益分化和結構性的原因,各種社會矛盾、利益糾紛將頻繁發生。在這種形勢下,迫切要求各級領導者既要具備遠見卓識,又能夠對各種潛在或可能的風險作出預見,未雨綢繆,順勢而為,控制局面,開創未來。同樣,這種預見能力和謀斷能力也是領導者必備的核心能力。
其三,從領導和群眾的關系看,領導無疑是相對於群眾而言的,他首先是群眾中的一員,但他又不是普通的一員,而是視野較一般群眾開闊,志向比一般群眾遠大,了解群眾的需要和心理,代表群眾的根本利益,善於引導群眾、鼓舞群眾的出類拔萃者。領導者掌握各種權力,他們也要通過權力的運作開展和推進工作。但是,社會的權力根本上源於全體社會成員,掌握群眾所給予或讓渡的權力的人,其根本使命和職責就是為群眾服務、對群眾負責,並接受群眾的監督,而決不能把自己凌駕於群眾之上,謀取個人私利和小集團的利益。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宗旨已深入人心的情勢下,各級領導迫切需要確立新的領導理念,提高自己的領導素質和能力,以工作業績和言行舉止取得領導的合法性即民眾的認可和接受。因此,領導者對群眾和部屬的表率力、影響力、感召力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軟能力”,同樣屬於核心能力范疇,並直接決定領導成敗。
其四,從作為公眾人物和個人來看,由於工作的性質使然,現代領導多半是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因此,領導者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尤其應當在社會道德生活方面作出表率。孔子基於其倫理學和政治學的一體性,早就指出“政者正也”,中國也歷史地形成“正己才能正人”的傳統。現代社會的政治與倫理雖然應當適度分開,但無論在西方,還是就中國的國情而言,民眾總是對領導者寄予較高的期望,所以,對作為公眾人物的領導者給予比普通群眾更高的要求,完全合理。中國要建立政治和道德的良序,領導者必須破除“官本位”的價值觀,確立基於現代平等原則的平民意識,不僅不謀求職責之外的任何特權,還能夠始終保持平民心態和平民作風——這一心態和作風本身就是構成領導者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今天,越是具有個人見解和獨立意識的領導,越是能夠探索並創造出領導和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舉措。他們即便在履行體制或組織的職責和規范時,也能夠表現出個人優秀的品質和獨到的見解,並給予下屬和群眾以真誠和親切的魅力。
領導不是萬能的,其能力和責任也都是有限度的。先哲老子早就告誡世人特別是處於統治和領導地位的人,一定要學習和效法自然之道:“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於大。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又雲“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並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這些流傳千年仍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至理名言,同樣應當成為中國各級領導者和管理者們根本性的自我認識和應有的自覺。這也是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自身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