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1. 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研究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和道路的曲折性,總結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展望21世紀社會主義的前途,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2. 資本主義新變化與社會主義必然性研究
研究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及其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影響,用新的經驗、新的材料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兩個必然”的思想。
※3. 當前我國意識形態新特點及面臨的新任務
運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理論分析新世紀初我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給意識形態領域帶來的新影響,研究意識形態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4.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研究全球化的實質與歷史趨勢,評價全球化的利弊得失,分析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我國應採取的對策。
1.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西部大開發研究
2. 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3. “西化”、“分化”與我國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
4. 關於正確處理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
5. 我國現階段工人階級地位和作用問題研究
6. 我國現階段農民問題研究
7. 政治體制改革與反腐敗問題研究
8.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的現狀、理論和政策研究
黨史·黨建
※1. 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思想研究
系統、深入地研究“三個代表”的思想內涵、理論依據、內在聯系和偉大意義﹔研究在黨的實際工作特別是面向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好“三個代表”的要求。
※2. 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思想工作,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
※3.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
在深化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研究的同時,加強對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的研究,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黨的建設史上一些重大理論問題的深入研究。
※4. “三講”教育與新世紀黨的思想建設研究
總結“三講”教育的基本經驗,進一步研究如何使“三講”教育制度化,加強新世紀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途徑、方法。
※5. 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環境中執政黨建設對策研究
經濟全球化進程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執政水平、領導水平、抵制“西化”“分化”的能力提出的新挑戰﹔信息網絡化給黨員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對黨的領導方式、活動方式提出的新要求等。
1.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研究中共黨史,批判歷史虛無主義觀點
2. 中國共產黨歷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研究
3. 中國共產黨宗教政策與宗教工作的歷史考察
4. 堅持農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與支持村委會依法行使權力、完善村民自治關系研究
5. 建立黨員隊伍正常的新陳代謝機制,保持黨的隊伍先進性與活力研究
6. 健全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保証選准用好干部問題研究
哲學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價值
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科技革命等。
※2.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
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近百年發展的經驗與教訓﹔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方式和途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 中國傳統哲學的走向
全面地評價中國傳統哲學,發掘中國傳統哲學的當代人文價值和倫理價值﹔研究21世紀中國傳統哲學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現代新儒學的趨向和評價問題。
※4. 西方現代哲學與后現代主義
綜合研究現代西方哲學的趨向,西方現代哲學與后現代主義的關系、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特別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問題。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在當代的發展(可選擇其中一個重要規律或范疇)
2. 關於理想和信仰問題的哲學研究
3. 馬克思主義哲學應用問題研究(經濟哲學、政治哲學、文化哲學、社會哲學、生態哲學、管理哲學等等)
4. 當代西方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發展趨向研究
5.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研究
6. 現代西方哲學的學派或專人研究
7. 中國傳統哲學的學派或專人研究
8. 東方哲學(日本、越南、朝鮮以及阿拉伯國家)的哲學現狀研究
9. 邏輯在計算機科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
10. 科技倫理問題研究
11. 科技革命與當代社會發展問題研究
12. 美學基本原理研究(包括科技美學、藝術美學、倫理美學、哲學美 學等前沿問題的研究)
經濟理論
※1.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
依據當代社會主義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的新變化新發展,特別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經驗,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對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貨幣理論、資本理論、積累和危機理論、所有制和分配理論等作出新的有說服力的分析和論証,構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2. 西部大開發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包括開發目標與開發階段、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市場調節和政府作用等等。
※3. 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網絡經濟問題研究
研究這些新的經濟現象的內涵,它們對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和國際資本流動,以及對新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影響,並著重研究它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們如何迎接和對待這些問題。
※4. “十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與制約因素及發展戰略的分析研究
根據“十五”國民經濟發展目標,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十五”時期影響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國內經濟和社會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影響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發展潛力等)及發展戰略,作出科學分析和估量,為實現預期增長目標提供依據和對策。
※5. 加入WTO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研究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綜合國力和整體競爭力的變化﹔加入WTO后我國主要產業、行業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和沖擊﹔以及如何利用我國的優勢和WTO的有關條款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通過體制改革和制訂相應的產業政策應對挑戰。
1. “十五”期間城鄉就業問題研究
2. 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研究
3. “十五”期間農業發展與農民問題研究
4. 國有企業選人機制、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研究
5.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問題研究
6. 理順收入分配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問題研究
7. 地方政府財政能力問題研究
8. 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經濟問題研究
9. 經濟發展戰略西移中的中部經濟發展問題
10. 21世紀初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問題研究
11. 經濟增長新階段的城市化問題研究
12. 現代信用經濟與虛擬經濟問題研究
13.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和方法論比較研究
14. 20世紀國外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問題研究
15. 近現代中國對外經濟聯系與國內產業結構變化的關系
16. 國內外區域經濟史比較研究
17. 21世紀初期海峽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問題研究
應用經濟
※1. 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升級
未來十年我國產業結構變動總體趨勢﹔如何處理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關系﹔如何處理改造、發展傳統產業與發展新興技術產業的關系﹔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目標、難點、重點、步驟和手段等。
※2. 國有企業改革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研究
全面估量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和狀況﹔如何認識國有制經濟佔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和國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怎樣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如何理解和推進國有企業的根本性改革﹔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中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等。
※3. 建設統一規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合理結構﹔保障標准和保障層次﹔社保資金籌措方式和渠道,管理和運作體制(保障對象管理、保障金發放、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等),如何確定中央和地方在社保方面的事權﹔如何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4. 進一步擴大內需問題
今后一個時期制約國內需求增加的因素分析﹔如何處理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的關系﹔如何擴大社會投資﹔“十五”期間應當實行怎樣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它宏觀調控政策。
※5. 經濟運行中的壟斷與競爭問題。
壟斷的判定問題﹔我國目前行政壟斷和經濟壟斷的表現及其原因﹔打破自然壟斷行業的措施﹔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措施﹔如何認識價格競爭與價格合謀、行業限價與折扣限價,進一步規范和維護統一、公平競爭的措施。
1. 新形勢下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的對策研究
2. 新形勢下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3. 產權多元化以后我國經濟運作的變化特點及相應對策研究
4. 加入WTO對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5. 新形勢下改革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研究
6. 退耕還林與中國糧食供需動態平衡問題研究
7. 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對策研究
8. 我國荒漠化及沙塵暴防治的對策研究
9. 我國城市化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10. 21世紀前十年我國能源開發和節約問題研究
11. 我國礦產資源安全問題研究
12. 西部大開發中東、中、西三大地帶協調發展對策研究
13. 加快裝備工業現代化發展的重點、難點和對策
14. 農村費稅跟蹤研究
15. 減輕農民負擔和增加農民收入研究
16. 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建設戰略研究
17. 價格管理的現狀和進一步發揮價格杠杆作用研究
18. 國有外貿企業體制改革研究
19. 政府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及政策研究
20. 未來十年海峽兩岸經貿關系前瞻性研究
21. 發展我國網絡經濟的戰略與對策
22. 金融業的國際標准與透明度問題研究
23. 金融對外開放與監管問題研究
24. 我國財政風險問題研究
25. 國有企業債轉股跟蹤調查研究
26. 國有商業銀行現代化建設和改革問題研究
27. 非公有制經濟投融資問題研究
28. 中國証券市場違規行為和對策研究
29. 新形勢下如何完善經濟預測方法、建立經濟預警系統
30. 中國境外投資戰略研究:基本條件、成功經驗、體制障礙
政治學
※1. 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思想與政治發展研究
從政治理論與政治實踐的結合上對“三個代表”的思想進行深入研究,並形成重要的成果。
※2.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體系研究
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為指導,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分析和吸收國內外政治學研究成果,構建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理論體系。
※3.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問題研究
從政治學角度研究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於民族國家的政治法律、價值信念、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影響,以及在這種影響下的國家主權問題。
※4. 我國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研究﹔在公共管理發展的情況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改革的理論﹔信息技術和國際互聯網條件下政府管理體制和方式的改革﹔公共管理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1. 我國三代領導人的政治哲學研究
2. 西部大開發與政府行為研究
3. 現代化發展與中國公共政策
4. 社會主義民主理論與實踐研究
5. 有中國特色政治學基本范疇與基本理論研究
6. 加入WTO對中國政治的影響研究
7. 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8. 非政府公共組織研究
9. 選拔中青年領導干部的機制、程序研究
10. 我國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研究
11. 跨世紀我國階級階層關系問題研究
12. 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政治學分析
13. 互聯網在21世紀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對策
14. 當代西方政治研究
15. 台灣民眾對祖國統一的心態、國家認同的演變及其原因與前景
社會學
※1. 現代化與經濟體制轉型條件下的中國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以現代化和市場過渡兩大轉型交織的社會結構變遷為基本背景,研究社會分層機制、流動機制的變遷軌跡,建構理論,分析經驗事實。
※2. 社會轉型過程中個人與社會關系研究
從理論與實証兩個方面,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參與社會事務的程度、社會對個人的導向與制約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
※3. 城市農民工的管理機制的社會學研究
從統一的城市規劃、管理以及城市就業市場空間出發,研究提出關於流動人口的社會管理政策。
※4.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制的條件和機制
分析加入WTO后,農村農民非農化過程的迅速擴大條件下,農村農民所面臨的養老、失業、醫療等風險,提出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的對策建議。
※5. 中國城鎮化發展研究
研究中國城市化現狀、城市化程度及典型范例﹔世界發達國家城市化的模式總結與經驗教訓﹔當前中國城市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未來城市化發展模式的選擇。
1. 全國性社會學實証研究數據的共享機制與規則研究
2. 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研究
3. 本土化條件下的社會學方法論研究
4. 高科技、信息經濟和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5. 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各階層民眾心理和行為特征研究
6. 我國法律運行的社會基礎的實証研究
7. 我國各類宗教團體、民間組織的組織形式與運行機制研究
8. 消費文化與現代人生活方式變遷研究
9. 民間環境意識與現代環境保護
10. 市場化背景下中國民間社會的信用體制研究
11. 海外移民與華南僑鄉發展的社會學研究
12. 企業科層制與市場網絡的關系研究
13. 城市化和鄉村工業化過程中村落經濟的重組
14. 村民自治后的中國農村社會研究
15. 創業和就業謀職過程中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作用
16. 殘疾人教育與就業問題研究
法學
※1. 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研究
以馬克思主義關於法的理論為指導,總結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歷史經驗,分析和吸收國內外法學基本理論研究的成果,構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體系。
※2. 法治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研究
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涉及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設計,提出可操作的對策建議。
※3. 知識經濟與法制創新研究
研究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法律制度創新,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持與保障。
※4. 國有財產法律制度研究
對目前國有財產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對策性立法建議。
※5. 21世紀與中國民法的發展
研究新世紀中國民法的時代特征,為促進中國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提供對策建議。
1. 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
2. 21世紀中國憲法學發展研究
3. 行政執法問題研究
4. 農村法治建設研究
5. 社會轉型期犯罪新問題研究
6. 刑事政策與刑事法治研究
7. 國企改革的法律保障研究
8. 科技創新法律制度研究
9. 金融產品市場化與法律保障研究
10. 環境經濟與環境法創新研究
11. 社會保障法律機制的完善與司法保障
12. 西部大開發與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研究
13. 証據法原理研究
14. 海峽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的法律問題
15.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法制的發展
16. 國際條約和協定在我國的法律地位
國際問題研究
※1. 和平與發展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面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如何科學理解鄧小平的時代思想,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方針,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新秩序。
※2. 21世紀前期國際安全格局與中國外交對策
在分析和把握21世紀初期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研究我國的外交戰略和對策。
※3. 經濟全球化的現狀、特點、性質、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西方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佔主導地位的全球化趨勢的走向、性質和特征,以及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4. 21世紀初美國經濟發展和戰略調整及其影響
美國在新世紀初將如何發展,美國“新經濟”的發展前景,它的對外政策和國際戰略將發生什麼變化。
※5.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學科體系建設
以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相互綜合、相互作用,以及學科研究方法、學科名稱等內容為研究對象,對現當代國際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和比較研究。
1. 國際資本流動及其風險
2. 開發落后地區的國際比較研究
3. 全球貨幣體系的演變趨勢
4. 東亞地區的合作與發展
5. 中國在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中的對策
6. 高新技術對世界經濟結構的影響
7. 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發展史研究
8. 中國外交思想史研究
9. 主權與人權關系研究
10. 21世紀初的聯合國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11. 蘇東劇變后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與兩制關系
12. 21世紀初俄羅斯的對外戰略、政策和發展趨勢研究
13. 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
14. 當代印度的發展與中印關系前景研究
15. 朝鮮半島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我國應採取的對策
16. 解決台灣問題在我國國家利益與國際
中國歷史
※1. 唯物史觀與20世紀中國史學
研究唯物史觀對中國近代史學發展的重大意義﹔分析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道路,總結經驗教訓。
※2. 西部大開發的歷史反思
探討中國西部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論述歷代學者關於開發西部的思想,歷代開發西部的實踐,分析西部經濟文化的特點。
※3. 中外交往史研究
研究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歷史,在中外交往中政治經濟文化的相互影響,中外交往的渠道、形式和特點。
※4. 自然環境變遷與災害問題研究
研究自然環境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制約﹔分析歷史上各種災害與環境變遷的關系,研究歷史上對自然災害的對策。
1. 中國早期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
2. 中國西部的文化變遷與社會經濟發展
3. 中國歷史上農民問題研究
4. 海洋開發、海外貿易與海外移民問題研究
5. 3-9世紀南北文化的交流與整合
6. 唐宋政治經濟制度的傳承與變化
7. 明清中央政權的民族政策與邊疆治理
8. 近代中國農村宗族研究
9. 中西方近代城市發展道路比較研究
10. 20世紀的科技發展與中國社會
世界歷史
※1. 20世紀的時代本質、特征研究
弄清楚時代的本質特征是關系到認識歷史發展趨向的核心問題。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的角度,闡明時代的本質特征,科學認識歷史發展趨向。
※2. 當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及階級關系的新變化
在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深入研究二戰后資本主義出現的新變化,分析其原因和作用。
※3. 世界文化多元化問題:歷史與現實
從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上探討文化多元化與一元化的關系,深刻認識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內容及實質。
※4. 民族與民族主義
分析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人口遷移日益頻繁的情況下,民族和民族主義的產生和實質,以及它與愛國主義、沙文主義的區別,評析西方某些學者所鼓吹的淡化民族和民族主義的觀點。
1. 經濟全球化問題:歷史與現實
2.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民族融合的趨勢研究
3. 北歐發展模式史研究
4. 古代國家等級、階級和政權結構與經濟文化發展的相互關系
5. 當代國外史學研究
6. 東南亞伊斯蘭教與當代政治
7. 美國的州和地方政治體制發展研究
8. 巴爾干地區的民族、宗教與歷史研究
9. 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的超國家主義與國家主權關系研究
10. 華僑華人宗親團體源流與現狀研究
11. 國際冷戰史研究
12. 戰后亞太地區經濟關系史研究
考古學
※1. 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文化研究
加強對薄弱地區和時段的田野考古工作﹔繼續開展有關考古學文化的界定、文化的譜系梳理、分期、劃分類型和文化集團的研究﹔加強對考古學文化多學科、多角度的綜合研究。
※2. 中國文明起源的考古學研究
重點研究各地區文明化的過程,認識各地文明的演變規律,探討它們融匯成三代文明的歷史過程,並通過廣泛的比較研究,歸納總結出中國文明的特征、本質,以便對中國上古歷史的發展作出理論說明。
※3. 中國古代宗教遺存的考古學研究
仍以佛教遺跡為重點。用考古學的方法對大量石窟寺進行勘測記錄,出版正式考古報告。古代寺院遺址的發掘和研究亟待開展。對單體造像要開展類型學的研究。注重對“三教合一”遺存的研究。對其他外來的宗教遺存也要進行整理,並與國外相關資料進行比較研究。
1. 中國新、舊石器時代過渡問題研究
2. 中西文化交流考古的研究
3. 邊疆地區考古研究
4. 中國考古重大發現的研究報告
5. 中國農業起源的考古研究
6. 中國史前聚落演變與文明起源
民族問題研究
※1. 西部大開發與民族問題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制定、實施與民族問題的關系,研究通過經濟的發展來推動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進程,同時預測和關注在這一進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2. 西部大開發與民族地區生態資源的保護利用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破壞生態,濫用、浪費資源為代價。在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傳統裡蘊涵著豐富的保護生態、珍惜資源的合理因素,應對其進行發掘、弘揚,實現西部生態環境的重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3. 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理論及分支學科研究
全面、系統、深入研究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的發展現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理論和研究方法,規范各分支學科的學術范疇,以及發展前景。
※4. 20世紀世界民族問題史鑒
總結分析“一戰”、“二戰”和“冷戰”三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三次世界性民族主義浪潮,尋找民族問題產生的內在原因和外部影響及其變化規律。
1. 民族國家與多民族國家理論研究
2. 西部大開發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3. 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研究
4. 西部大開發與少數民族優勢產業研究
5. 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現狀的分析與對策研究
6.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開發史鑒
7. 海外華人“反獨促統”作用的現狀與發展研究
8. 民族分裂與“台獨勢力”研究
9. 都市化進程與族際交流
10. 從第五次人口普查看少數民族的發展
宗教學
※1. 中國加入世貿擴大開放條件下,抵制西方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問題研究
在全面估計形勢的基礎上,從宏觀文化戰略到具體工作領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論探討和長短期相結合、各方面相配套的對策設計。
※2. 宗教極端主義研究
對影響我國內外政策的制定、實施,特別是與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密切相關的宗教極端主義勢力進行重點研究。
※3. “邪教”的根源及對策研究
結合國際背景和國內外與“邪教”斗爭的情況,對打著宗教 旗號的“邪教”在當代社會產生、發展、演變的根源以及 綜合整治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
※4. 中國宗教藝術史
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涵蓋我國各個歷史時期、各主要宗教藝術的通史性專著。
1. 宋元明清佛教史
2. 中國佛教經典總論
3. 藏傳佛教因明學著作翻譯
4. 道教思想史專題研究
5. 《古蘭經》和聖訓研究
6. 中世紀教父神學研究
7. 天主教、基督新教在華傳教史研究
8. 中國古代的宗教事務管理研究
9. 宗教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10. 宗教的世俗化和非世俗化問題研究
中國文學
※1. 新世紀中國文學發展研究
研究新世紀的中國文學如何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何堅持馬列主義為指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與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努力反映時代精神,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的奮斗目標。
※2. 全球化格局與我國文學發展戰略研究
研究面對改革開放的新局面,面對世界資本主義文化借助現代信息網絡系統和圖書出版系統全面滲透的新情況,如何使我國社會主義文學在劇烈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並提出宏觀對策。
※3. 中外文學理論比較研究和有中國特色文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在對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學理論進行全方位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有中國特色當代文學理論體系構建的方法與內容。
※4. 中國歷代各民族文藝思潮研究
我國各民族都有一定的文藝思潮方面的理論遺產,以往對漢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文藝思潮研究、梳理提不夠,更缺乏整合和比較,新世紀應填補這方面研究的空白。
1.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現代發展
2. 文學基礎理論中的重大問題研究
3. 經濟全球化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
4. 中國歷代文學傳播、接受史
5. 西方文化對中國近代文學的影響
6. 中國文學的現代化與民族化
7. 中國新文學巨匠與現代文化建設
8. 20世紀中國各民族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9. 中國西部地區各民族文學的發展
10. 民族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關系
11. 多元文化背景中海外各地區的華人文學
12. 我國文學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13. 中國歷代重要文學流派和文學運動
外國文學
※1. 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史
以我為主,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形成、變化和發展的歷程及其重要代表者的文藝思想,作出全面、客觀、實事求是的闡釋和評價。可綜合研究,也可就某地區或某國進行研究。
※2. 外國重要時期文學研究
從回顧和反思的角度出發,對各國文學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影響深遠的文學時期的特色、經驗、成就、貢獻和不足等,作出新的探討和研究。
※3. 20世紀外國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站在新的高度,歷史地、辯証地和全面地探討和評價20世紀外國文學在我國文學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各種影響。可綜合研究,也可就某地區或某國進行研究。
1. 外國古典詩學研究(或綜合、或國別、或流派)
2. 歐美文學與西方工業化進程中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或綜合研究,或重要作家研究)
3. 近20年外國文學及其趨向研究(或綜合、或國別)
4. 外國文學與宗教(或綜合、或地區、或國別)
5. 外國重要作家或批評家研究
6. 東方國別文學史
語言學
※1. 漢語史的專題、專書和斷代研究
對從上古到近代的漢語作深入細致的專題、專書和斷代研究,為寫出一部比較完備的《漢語史》打好基礎。
※2. 面向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語義研究
研究以動詞論旨結構、論旨角色的語義約束和名詞語義分類為主要內容的漢語語義形式化體系,建立大型語義資源庫。
※3. 少數民族語言的共時研究
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進行系統、深入的共時描寫研究。包括單一語言或方言以及單一專題(語音、語法、詞匯等)的研究,以及對新發現語言、瀕危語言的共時研究。
※4. 第二語言教學與習得研究
包括中國人學習外語、少數民族學習漢語和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教學研究與習得規律、習得過程、習得順序研究。
1. 西北地區語言研究
2. 語言接觸研究
3. 漢藏系語言的語法比較研究
4. 面向文獻整理的漢字研究
5. 現代漢語韻律研究
6. 現代漢語句式語義研究
7. 與漢語結合的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研究
新聞學與傳播學
※1. 加入WTO對我國新聞傳播業或出版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分析加入WTO對我國的新聞傳播業或出版業帶來各種挑戰和影響,提出在堅持社會主義新聞出版事業的基本方向和原則的基礎上,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發展和壯大我國的新聞傳播、出版業的對策。
※2. 中國出版史
包括中國古代、近現代和當代出版通史三大項,以及編輯史、出版流通史、中國共產黨出版史和少數民族出版史等。
※3. 網絡傳播對傳統新聞媒介的挑戰及對策研究
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媒介的壓力與影響﹔網絡新聞應遵循哪些現行規范,應制定什麼新的專門規范﹔網絡新聞傳播有什麼消極后果﹔建立我國網絡傳播體系的途徑與對策等。
1. 廣播電視與西部大開發戰略
2. 廣播電視媒體資本運作的理論探討
3. 對外宣傳策略研究
4. 對台宣傳研究
5. 報紙副刊(專版)學
6. 新聞資料學研究
7. 新聞學教育的主要問題與改進辦法
8. 傳播學批判學派研究
9. 小報小刊存在的問題與管理辦法
10. 少數民族語文的新聞事業研究
圖書·情報與文獻學
※1. 數字圖書館:理論與技術
數字圖書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數字圖書館體系結構與功能特征、數字圖書館與網絡建設、數字圖書館館藏資源數字化存貯與管理、數字圖書館信息環境與知識產權保護、數字圖書館關鍵技術與方法研究、我國建設數字圖書館的規劃、思路和中外數字圖書館發展模式比較研究等。
※2. 我國信息安全與信息法規研究
信息安全在網絡環境下的時代意義、我國信息安全的現狀與問題、中外信息安全政策與措施比較研究、我國信息安全對策與立法研究等。
※3. 國家社會科學信息政策研究
我國社科信息業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已有的相關政策、社科信息政策的制定對信息工作的重要意義、信息政策與傳播政策的關系、信息政策與立法等。
※4. 國家創新體系的信息保障系統研究
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信息需求與利用的特征和規律﹔知識創新過程的信息來源、分布和獲取﹔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為知識創新提供信息,建立知識創新的信息保障系統。
1. 開發大西北與圖書館工作
2. 中國圖書館建設模式研究
3. 信息資源經濟及其發展研究
4. 圖書館立法
5. 數字信息資源管理與方法研究
6. 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
7. 電子檔案學管理研究
人口學
※1. 穩定低生育水平政策選擇研究
如何保持“穩定低生育水平”,東部和西部有什麼不同,採取什麼樣的生育政策等。
※2. 人口老齡化趨勢、影響與對策研究
人口老齡化的滾動預測,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如何卻弊興利,應對老齡化沖擊的決策選擇。
※3. 中國人口發展目標研究
21世紀中葉全國人口達到零增長后,人口總數應穩定在怎樣的水平,設計下一階段的人口發展目標。
1. 西部開發中的人口問題研究
2. 人口普查數據資料開發研究
3. 家庭關系的人口學研究
4. 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研究
5. 流動人口管理研究
統計學
※1. 現代統計推斷理論與方法研究
本課題主要探索現代統計推斷理論與方法的發展趨勢,力爭在一些具體理論與方法上有所突破。
※2. 統計調查體系與方法改革問題研究
要建立關於我國統計調查的新的理論體系,提出一些適合我國國情並且具有科學性的新方法。
※3. 指數理論與方法研究
要借鑒國際上通行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如何改革我國工業和農業生產指數、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
1. 環境和經濟綜合核算體系研究
2. 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統計分析方法研究
3. 現代統計技術研究
4. 網絡統計與計算機輔助調查技術研究
5. 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方法研究
6. 統計體制創新研究
7. 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統計監測
體育學
※1. 北京市承辦奧運會預期效益分析
對北京市正在積極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效應進行科學的評估,深入分析和研究舉辦奧運會可能帶來的各種效益。
※2. 體育可持續發展研究
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發展的模式和機制,體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3. 全民健身計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重點研究國民體質現狀,社會化體育組織網絡體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基本體服務的法規和服務體系,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劃、建筑、管理、使用,探索學校體育、農村體育、城鎮社區體育發展的規律。
1. 21世紀我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
2. 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3. 實施奧運爭光計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4. 發展體育產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5. 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
(責編:趙健)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