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振興中華,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思想理論保証。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五年計劃發展綱要提出的要求,為了適應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需要,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要有更大的發展。這是黨和國家的要求和期望,是我國建設和改革實踐的強烈呼喚。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任務艱巨繁重。從國際上看,我們面臨著兩個嚴峻挑戰:一是世界經濟競爭和新的科技革命﹔二是國際敵對勢為加緊對我國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從國內來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事業,有許多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總結,有許多重大的問題需要解決,有許多未曾認識的領域需要探索。這都迫切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站在理論前沿,迎接挑戰,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和決策的科學根據。在當前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負有重大的歷史重任,而且也將獲得實現自身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的極為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八五”期間乃至整個九十年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點加強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加強對九十年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中重大問題的研究,為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加強國際問題研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個和平的國民環境服務;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研究和宣傳,開展反和平演變的斗爭,消除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影響,澄清思想和理論是非,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科學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八五”國家重點課題規劃的主攻方向,是緊緊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主題,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際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為黨和國家決策科學化服務。
哲學社會科學要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在斗爭中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筑起抵御和平演變的鋼鐵長城,發揮其戰斗作用。
“八五”重點課題的設置不僅考慮了現實的需要,而且注意了加強基礎研究,適當填補學科空白,積極扶持新興、邊緣、交叉性學科,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發展,帶動隊伍建設。
哲學社會科學“八五”國家重點課題規劃是按照堅持方向,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量力而行,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的。從總體上看,重點課題規劃是切實可行的,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在黨的領導下,隻能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面向實際,了解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科學研究,就一定能夠勝利地完成規劃中提出的任務,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添新的光彩。
綜 合 類
1、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與基本實踐
2、現時代的性質和特征
3、現代資本主義研究
4、“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問題研究
5、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與方法
6、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
7、科技革命與社會發展問題研究
8、台灣問題研究
9、港澳問題研究
10、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1、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
2、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
3、列寧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4、毛澤東思想概論
5、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
6、斯大林問題研究
7、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和階級斗爭
8、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9、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設
10、中國國情與社會主義
11、人權、民主與自由問題研究
12、中國共產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理論與實踐
13、蘇聯演變的原因及其教訓分析
14、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剖析
15、西方反共思潮評析
16、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階級關系變化與社會主義運動的現狀和前景研究
17、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及其社會主義思潮
黨史·黨建
1、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必然性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
2、中國共產黨爭取和捍衛國家民族獨立的斗爭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改造事業及其基本經驗
4、中國共產黨對外關系史
5、國外和港台中共黨史研究評析
6、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發展史
7、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完善黨的領導體制
8、“三大考驗”與黨的建設
9、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問題研究
10、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問題調查與研究
11、蘇東國家共產黨的執政與執政地位喪失的經驗教訓
哲
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及熱點問題研究
2、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評析
5、唯物史觀的本質及其與人本主義歷史觀的對立
6、社會客觀規律與人的自覺活動
7、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研究
8、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與帝國主義腐朽性研究
9、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現代心理學的新發展
10、唯物辯証法在當代的新發展
11、倫理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
12、當代西方哲學的實質、特點及其演變趨勢
13、當代西方哲學中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14、1956年以來蘇聯哲學的演變
15、當代東方哲學研究
16、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
17、道家思想研究
18、現代邏輯中的哲學問題
19、現代自然科學前沿的哲學問題
20、當代審美文化研究
經 濟 學
1、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2、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與實踐
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理論、實現的途徑和形式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及其演化趨勢與對策
5、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問題研究
6、國有資產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7、我國城鄉集體經濟與合作經濟研究
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三資”企業問題研究
9、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問題研究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問題研究
11、我國國民經濟宏觀管理與綜合平衡
12、關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問題研究
13、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效益問題
14、生產率問題研究
15、中國產業結構問題研究
16、中國生產力布局優化問題研究
17、1979年以來中國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的經驗總結
18、九十年代經濟體制改革
19、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職能
20、社會主義國家中央與地方的經濟管理權限劃分問題研究
21、我國經濟監督問題研究
22、我國社會經濟信息系統問題研究
23、我國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問題研究
24、老工業基地的改造與振興研究
25、百家國營大中型企業調查
26、企業集團問題研究
27、國營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研究
28、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高新技術的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研究
29、我國商品流通理論與實踐
30、我國市場體系研究
31、我國價格體系改革的目標及實施步驟
32、我國稅收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33、我國財政體制改革與九十年代財政狀況預測
34、我國金融市場問題研究
35、我國貨幣政策及其調控體系研究
36、我國土地使用和管理
37、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研究
38、我國居民消費問題研究
39、我國居民儲蓄問題研究
40、加速發展我國第三產業的政策、措施和方案
41、中國農民生活從溫飽轉向小康的對策研究
42、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
43、農村鄉鎮企業發展問題研究
44、深化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問題研究
45、縣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46、現代化進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學研究
47、區域經濟開發研究
48、中國貧困地區經濟開發研究
49、不同地帶改革開放分類指導研究
50、特區經濟研究
51、九十年代中國經貿發展戰略及對外經貿體制改革
52、九十年代引進外資和技術的前景及效益問題
53、當代西方經濟理論研究
54、國際經濟理論問題研究
55、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56、民國經濟史
57、革命根據地(含蘇區、解放區)經濟史
58、新中國經濟思想史
政 治 學
I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基礎理論研究
2、當代西方政治學理論與思潮剖析
3、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與實踐
4、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
5、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研究
6、完善我國民主監督的制度與程序研究
7、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的政治穩定研究
8、我國廉政問題研究
9、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
10、祖國統一問題研究
11、政策科學研究
12、我國干部制度改革研究
13、我國地方行政體制研究
14、政治風波成因與政府對策研究
15、當代西方國家政黨制度研究
16、發展中國家政治發展模式比較研究
社 會 學
1、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
2、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學問題研究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農村的社會變遷
4、災害社會學
5、環境社會學
6、城市學
7、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8、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的青年問題
9、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的婦女問題
10、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的知識分子問題
11、中國人口發展趨勢及其對策
12、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發展與計劃生育研究
法
學
1、馬克思主義法學基礎理論研究
2、當代西方法學思潮剖析
3、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律問題研究
4、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法律問題研究
5、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的法律問題研究
6、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研究
7、當代中國立法問題研究
8、當代中國執法問題研究
9、行政法制建設研究
10、我國地方法制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1、環境保護、資源開發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12、 “一國兩制”和海峽兩岸關系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13、中國訴訟制度研究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研究
15、涉外經濟法研究
16、國際關系與國際法研究
17、國際私法研究
18、比較法研究
國際問題研究
1、馬克思主義國際問題理論研究
2、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國際戰略思想研究
3、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研究
4、國際戰略格局新變化與當代世界主要矛盾
5、九十年代聯合國及其重大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與作用
6、九十年代世界主要國家綜合國為發展趨勢預測
7、美國的全球戰略對世界戰略格局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
8、蘇聯、東歐國家的演變對世界戰略格局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
9、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對亞太地區和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
10、德國的發展前景及其對歐洲和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11、美、歐、日互相合作、互相矛盾的關系及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12、九十年代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前景及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13、海灣戰爭后的中東格局研究
14、世界軍備競賽、軍備控制與裁軍的發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
15、國際環境與我國周邊地區安全問題研究
16、跨國公司的發展前景及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
17、國際經濟一體化與區域化、集團化的發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
18、亞太地區各國經濟合作的前景與我國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
19、中美經濟關系的現狀與前景以及我國的對策
20、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等國經濟關系的前景以及我國的對策
21、中日經濟關系的現狀與前景以及我國的對策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中 國 歷 史
1、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研究
2、中國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史學思想研究
3、中外史學理論的對比研究
4、中國封建社會官僚政治研究
5、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
6、中國古代疆域史〈含海疆的治理與開發〉
7、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研究
8、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
9、中國學術史
10、明清之際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1、中華民族形成歷史研究
12、中國近代農民與農村社會研究
13、華僑、華人史研究
14、中國近代買辦研究
15、中國近代不同類型城市的綜合研究
16、家族、宗法制度與近代中國社會
17、近代中外關系史研究
18、國外對中國歷史文化研究評析
19、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研究
20、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外關系研究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研究
22、近代愛國主義的歷史發展與基本特點
世 界 歷 史
1、奴隸佔有制社會和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結構異同研究
2、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研究
3、新老殖民主義研究
4、中東史研究
5、中亞史研究
6、東南亞國家近現代史
7、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研究
8、二戰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史
9、二十世紀世界歷史的整體研究
考古學
1、代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研究
2、中國考古學史
3、中國文明起源與中國文明社會形成的考古學研究
4、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考古研究
5、中國古代農業與手工業發展的考古研究
6、中國古代人類體質與人種發展的研究
7、中國古代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關系的研究
8、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考古調查發掘報告
9、中外文化交流遺跡與遺物研究
民族問題研究
1、馬克思主義民族問題理論與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實踐
2、蘇聯、東歐國家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教訓
3、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與發展研究
4、少數民族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研究
5、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與科技發展研究
6、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研究
7、中國藏族地區現代化發展道路研究
8、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與反滲透
9、中國近現代民族史
宗 教 學
1、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與無神論研究
2、宗教哲學
3、宗教倫理學
4、宗教與政治關系研究
5、現代西方宗教理論研究
6、藏傳佛教
7、中國宗教現狀調查與宗教改革研究
8、蘇聯、東歐、中東宗教問題研究
中 國 文 學
1、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
2、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學
3、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管理學
4、毛澤東文藝思想與中國文藝實踐
5、文學研究方法論問題
6、文學與人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
7、西方現代文藝思潮評析
8、新時期文藝思潮評析
9、中國大眾文化與俗文學現狀研究
10、現代港澳台與海外華文文學研究
11、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12、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與各民族文學關系史
13、中國文藝思想史研究
外國語言文學
1、新編歐洲文學史
2、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國別史
3、世界社會主義文學發展史
4、西方現代文論主要學派評析
5、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學的影響
6、當代國外語言理論研究
語 言 學
1、馬克思主義語言理論研究
2、漢語史研究
3、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4、現代漢語規范化問題研究
5、漢語語法研究
6、人機對話中的語音問題研究
7、歷代漢字構形與用法研究
8、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研究
新 聞 學
1、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發展史
2、社會主義輿論學
3、當前重大新聞理論問題研究
4、資產階級新聞理論評析
教育學、軍事學與藝術學已分別委托國家教委、軍事科學院和文化部單獨管理,故三門學科的重點課題未列入。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
1991年12月27日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