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最新成果

中英學者共議犯罪學與刑事法制改革

本報記者 馮宇  2012年06月19日14: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英學者共議犯罪學與刑事法制改革

  



  “犯罪學研究和刑事法制改革研究是當今國際社會,特別是刑事法學者關注的熱點。”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戴玉忠對記者表示。

  6月11—1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與英國牛津大學犯罪學中心共同主辦的中英“犯罪學與刑事法制改革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來自國內外刑事法學界、犯罪學界等相關領域的法律界專家學者就犯罪學對刑事法制改革的意義、刑事法制改革的方向與評價機制、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刑事法制改革、刑罰制度的改革等問題展開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犯罪學學科建構尚待深化

  犯罪學學科建構及其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是目前法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牛津大學犯罪學研究中心主任伊恩·路德回顧和總結了犯罪學在全球的發展過程,認為犯罪學是社會科學的邊緣學科,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果。對於犯罪學的定位和未來發展,路德認為,應將犯罪學擴展為更為廣闊的學術領域,並加強犯罪學與實踐的聯系。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楊興培提出,加強對犯罪文化的研究,重視犯罪學的建設,是中國社會實現穩定發展的要求。當前應將犯罪學與刑法學高度結合在一起。

  刑法制度創新促社會管理法制化

  針對刑事法律制度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文華提出:“我們應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和處理社會沖突,並通過社會管理創新積極解決社會沖突。”

  王文華說,刑法作為社會管理的最后法律手段,承擔著社會管理創新的重任,應當在理念、制度等方面有所發展創新。他認為,刑法制度的創新必須有刑法理念創新先行,在當前特定的社會發展時期和歷史背景下,我國的刑法理念中至少有四個方面值得討論:刑法處罰的適當范圍﹔“維穩”與“維權”的平衡﹔寬嚴相濟,體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更加合理的刑事立法、司法理念。

  談到刑事法律制度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犯罪學中心研究員本·布拉德福德指出,程序正義理論應該在推進公民守法及警民合作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熱點問題引發專家關注

  死刑存廢、醉駕及家庭暴力等犯罪問題,仍然是學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對此,與會專家學者也展開了深入研討。

  “從刑罰的功能、人類情感需求和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段來看,死刑不能完全廢除。”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望原在死刑是否存廢問題堅持“死刑有限存在論”觀點。他表示,客觀上講,死刑在我國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正當性。當今世界未廢除死刑的國家仍佔很大比例,人口在一億以上的國家很少有完全廢除死刑的。從刑罰演變的歷程來看,死刑存廢具有循環往復的歷史邏輯特點。他同時指出,我國死刑確實存在適用范圍偏大的問題,應僅對故意實施造成人員重傷、死亡的極端嚴重暴力犯罪以及故意實施的極端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保留死刑。

  對於近些年來社會普遍關心的“醉駕”案件,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李蘭英表示,醉酒駕駛入刑后產生了一些問題,對此應出台相應司法解釋,澄清和明確定罪與量刑的細節問題。

  針對家庭暴力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犯罪學中心研究員蕾切爾·康芝提出,家庭暴力存在很大的犯罪指數。除夫妻間的家暴外,子女對父母實施暴力的問題還是一個隱蔽的、未受到重視的問題,應該引起學界的關注。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