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艾琳·帕蘭卡女士(右)和孔子學院的志願者。(資料照片) 艾琳·帕蘭卡女士是菲律賓亞典耀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同時也是對中國經濟及中菲經貿關系頗有研究的一名經濟學家。針對兩會的經濟議題,帕蘭卡女士日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帕蘭卡表示,中國是在有意識地降低經濟發展速度。在她看來,這是為了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通過降速改革經濟,因為增速降不下來,就無法進行結構調整。中國現在就業率很高,失業不再是個大問題,中國現在可以承擔經濟減速的后果,對經濟領域進行改革,達到擴大內需、縮小貧富差距的目標。
她認為,中國政府選擇經濟減速進而調整經濟結構的時機很好。工資成本上升,最低工資調整上升,而工資上升后經濟增速自然會下降,因為外來投資會減少。在帕蘭卡看來,中國經濟調整對菲律賓及東盟國家來說是個機遇。
帕蘭卡認為,外國投資從中國向外轉移,這些投資可能會到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來。菲律賓的機會比以前更好了,但菲必須做好准備,使其對外資更有吸引力。
她還認為,菲可以從中國市場受益更多。過去十年,中國出口增速遠大於進口,中國現在開始有意識地擴大進口,縮小貿易余額。這意味著進口不是為了工業化,而主要是為了擴大內需。中國既可能從西方也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消費品。
關於中菲經貿關系,帕蘭卡認為,菲律賓有一個誤區,認為和中國做生意是菲華人的事。她說,“在亞典耀孔子學院,有包括外交官在內的很多外國人都在堅持學習漢語,因為他們意識到中國發展所提供的機會。”和五年前成立時相比,亞典耀孔院課程設置越來越豐富,學習者也越來越多。但帕蘭卡還是由衷地希望,菲主流社會能夠有更多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從中國發展中受益。
而對於中方,她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商人需要認識到菲律賓的投資機會。她說,菲律賓經濟現在正待起飛。她建議,投資不一定僅限於礦業,而可以更多向制造業、農業等菲薄弱部門傾斜。
(本報馬尼拉3月12日電 本報駐馬尼拉記者 付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