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最新成果

幸福感研究聚焦優化政府公共政策

  2012年02月14日09:0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幸福感研究聚焦優化政府公共政策



  近年來,全球社會科學領域關於幸福感的研究百花齊放,學術界通過民意調查、出版專著和召開研討會等方式,向社會貢獻了詳盡的幸福感調查數據和結論。

  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公民幸福感與政府公共政策緊密相連,公民精神層面上對幸福感的需求鞭策著政府優化公共政策。

  英國優質教育中心今年6月將舉辦題為“從哲學視角衡量公共政策下的主觀幸福感”研討會,希望通過對主觀幸福感問題的探討吸引決策者的目光。會議將以哲學分析幸福感為主、多學科分析為輔,重點為優化公共政策提供有效的實踐方法。

  幸福感調查引導決策者關注公民心理

  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公民幸福感調查,為公共政策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有效的切入口。

  2011年12月22日,劍橋大學發布了題為“整個歐洲的繁榮”( Flourishing across Europe)的研究報告,報告針對歐洲4個地區23個國家的近4萬名調查對象進行研究,以公民在面對生活時產生的10種積極思想情緒為指標(主要包括樂觀、自尊、情感恢復力等)進行測量,進而得出結論:以挪威為代表的北歐地區國民的幸福指數最高,其次是西歐和南歐,而東歐各國國民的幸福指數則最低。該調查發起人、劍橋大學幸福感研究所主任菲利希亞·赫伯特(Felicia Huppert)表示,當今英國政府同其他國家政府都認識到,經濟手段(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並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足夠動力,政府需要評估公民幸福感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加拿大萊杰市場調查公司也在2011年底公布了當年全球幸福感調查排名。該調查公司經過對58個國家的52913名調查者進行調查,得出結論:斐濟公民的幸福感高達85%,居首位,羅馬尼亞墊底。調查進一步表明,公民幸福感與財富多寡並無關系,而個人在社會中享有的地位則成為決定幸福感高低的關鍵因素。

  調查表明,在調查對象中55—65歲人群的幸福感為33%,低於30歲以下人群(44%)和65歲以上人群(43%)。原因在於該年齡段人群面臨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難以從生活中獲得真正快樂。從就業角度而言,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因為社會地位下降導致對社會權力感知下降而影響幸福感的生成,幸福感分別為20%和34%。

  學者著書呼吁把提升幸福感作為施政向導

  2009年4月,由理查德·盧卡斯(Richard Lucas)等著的 《公共政策下的幸福感》一書出版,書中闡述了主觀幸福感指標的重要性,並解釋了當前政府實行的公共政策對提升公民幸福感產生的效果。作者認為,學術界對幸福感的研究能夠使公共政策更有導向性,並且幫助政府實現有效的社會改革。作者強調,國家民眾幸福感的研究能夠使政府更關注個人社會價值、改善工作環境、確保公民心理健康等議題,並把它們同發展經濟一起提上日程。

  2009年底,卡羅爾·格雷厄姆(Carol Graham)所著的《世界各地的幸福感》一書出版。書中提到,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幸福感的決定因素具有驚人的一致性。除了經濟因素以外,社會因素對公民的幸福感也有很大影響。為証明其觀點,作者對多國公民的幸福感進行了調查和數據採集,其中包括對中東等多戰亂地區民眾的訪談,以及對拉丁美洲犯罪和腐敗問題影響人民幸福感的分析等。作者希望決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之前先了解實際情況,關注民眾在真實社會條件下的幸福感受。(劉丹妮/編譯)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