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爾·諾丁斯,美國國家教育學會前會長、美國杜威研究協會前會長﹔她,從中學數學教師做起,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執教21年﹔她,70歲開始著述,完成了10本學術著作﹔她,還是10個孩子的母親!她畢生提倡關心教育、幸福教育,不斷呼吁重視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她開創的關心學派,近年來受到教育理論界的廣泛重視,這一學派強調以榜樣、對話、實踐等為途徑培養“關心人的人”,這是對目前以灌輸美德為主的傳統人格教育的超越。人格教育者往往強調在孩子們身上下工夫,使她們成為有道德的人,而關心教育者主張改善環境,為孩子們形成道德觀念提供支持。內爾·諾丁斯反復強調在學校裡建構符合道德的體制和文化,遠比一味向孩子灌輸美德重要,關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而且是一種人際關系,一種文化環境。 不久前,受教育科學出版社邀請,88歲高齡的”內爾·諾丁斯來到中國,我們有幸對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進行了專訪,以下是採訪的部分內容,希望讀者能從她的教育理念中獲得一點啟發。
記者:您一直強調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感受幸福,把幸福教育納入課程中。您能否講一下幸福教育的課程設計?
諾丁斯:首先有一個問題必須要清楚,不是說教師要使孩子幸福,幸福不是制造出來的,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我最擔心的就是家長和教師告訴孩子:“為了幸福,你必須做這件事、不要做那件事......”教育者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幸福的條件和機會,使孩子看世界的視野更廣泛,使孩子有機會發展。以我教中學數學的經驗為例,即使是教數學,老師也應該有能力講故事,讓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各方面建立聯系,比如歷史的、科學的等等。讓學生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這是十分重要的。
記者: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門檻很高,如果教師自己沒有在職業中得到快樂,怎麼使學生得到快樂?您對此有何建議?
諾丁斯:在斯坦福的時候我主持過教師教育的工作。在培養數學老師的小組,開展一種項目,讓數學老師經常把一些有關系的、沒有關系的事情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數學和其他的學科結合起來,激發教師本身的興趣。我在當高中數學老師的時候,有一天教幾何,一個學生說對數學不感興趣,不想學,但他對宗教卻有些興趣,於是問我數學跟宗教有什麼關系?我正好懂些宗教方面的知識,就講了很多宗教和數學家的故事來鼓勵他,后來他成為一個神學教師。
記者:您提出暴露式學習的概念,請您多談幾句?
諾丁斯:暴露式學習就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一定要使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學習不是一件艱苦的事情,而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尤其是對學生來說,必須要意識到學習是快樂的。
記者:您一向認為採用符合道德的教育手段,比直接教授道德更加重要。那麼,對在美國和中國都炒得很熱的“虎媽”和“狼爸”現象,您怎麼看?
諾丁斯:你的理解是對的,首先要確保教育的過程本身是符合道德的,這樣才能為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提供支持。“虎媽”的報道,在美國被炒得很火,我們都知道這個事。我無法對其進行道德判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培養孩子的方式是非常有問題的。最新的報道說,“虎媽”蔡美兒也承認《虎媽戰歌》一書中有許多夸張的成分,甚至有報道分析她制造這一媒體事件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賣書。
記者:中國、日本、韓國這些東方文化的國家有不少家長主張嚴格教育孩子。您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是符合您所說的“有道德的教育”?
諾丁斯:從怎樣培養孩子的角度來說,有很多父母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太放任了,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不能成為好的人。另外一個極端就太嚴格了,例如“虎媽”就代表了非常嚴格的教育。我認為,不同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放任的還是嚴格的,一定是在個別的孩子身上才有意義的。同樣的方法對一個孩子來講也許是太放任了,但是對另外一個孩子來講卻可能已經是非常嚴格了,一定要看不同的孩子身心特點來因材施教。
記者:您提倡幸福是教育最終的目的,各個教育學派也探討了很多幸福的標准和幸福的狀態,教育達到的幸福狀態應該怎麼描述?這個目標如何才能達到?
諾丁斯:永遠要記住沒有一個關於幸福的標准答案。在美國,有很多受宗教影響的人,對他們來講幸福就是信上帝。但世界上並沒有關於幸福的唯一途徑或唯一答案,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教育學生具有開放性。要讓學生了解,幸福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是相對主義——比如,有人認為掙很多錢,買很多東西是幸福,這個觀點顯然不正確,因為金錢已經被証實是不能帶來幸福的。
盡管有很多通向幸福的不同道路,但也還有些共性的東西。我們看到幸福的人,或者自稱幸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人都有比較健康的、積極的人際關系,但即使是這些人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杜威認為,個人是不同的,不應該將一個幸福的觀念強加給所有的人。當然,不幸福的人也有一些共同性,比如,生活在暴力、殘酷環境中的人就不大可能幸福。
記者:對您來說,幸福是什麼?如果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幸福的話,那麼,就目前來說,幸福是什麼?
諾丁斯:幸福是一個綜合的東西。在人生各階段,關於幸福的理解也不僅是一個,有很多的理解,比如和丈夫和孩子非常緊密的關系是非常幸福的,事業上的成功也是開心的事情,特別是寫作,最近十年來出了十本書,不斷寫作的過程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事。寫自己的書再讀別人的書,這個過程非常幸福。我還很喜歡園藝,種花種草種菜有很大的幸福感。我對自然界的美非常敏感。我住在新澤西海邊,非常喜歡日出、日落,在這樣的過程中體會到很多幸福感。
記者:目前,全球各民族、各國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都認為隻有靠教育,通過人才競爭才可以實現國力競爭,所有政府都對教育很重視,都要想為提高教育質量發揮行政的作用。這種國家的競爭必然轉化為家庭的競爭,怎樣能夠讓政府和家長認識到,尊重每個孩子的天性,讓每個孩子得到呵護天性的教育呢?
諾丁斯:坦率地講,我不是特別的樂觀,我有六七十年的教育經歷,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悲觀。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就停止努力,也許我們可以從在學校裡教怎麼做父母開始,當然不是說在學校裡加一個課程。並不需要在學校裡增加新的課程,因為已有的課程已經很多了。目前重要的是怎樣在已有的課程當中來增加關心、批判性思維等內容。要強調跨學科教育,從教師自身培養的角度來說,跨學科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歷史教師教拿破侖,他應該懂得的拿破侖的知識和音樂教師就不一樣,而音樂教師在講貝多芬第三交響樂的時候,要知道這個是獻給拿破侖的。跨學科的東西需要教師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我在教數學的時候經常引用一些詩歌、自傳、故事和笑話等,觀點就是告訴孩子們,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