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最新成果

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蘭德爾·克羅茲納:

債務危機下的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

  2012年01月10日13:36  來源:文匯報

  ◆危機肆虐,讓深陷其中的各主權國家疲於奔命。進入2012年,債務危機究竟會往何處去,危機籠罩下的全球經濟又是怎樣一番景象?美聯儲7人管理委員會成員、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蘭德爾·克洛茲納就相關的熱門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本報記者田曉玲

  剛剛過去的2011年,全球經濟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恐怕當屬主權債務危機了﹔和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不同的是,這一次危機的主角並不是發展中國家,而是發達國家。

  最先出現的是歐債危機,這場危機從2009年底爆發至今,始終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過去的一年,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關於這場危機的最新信息就會見諸報端,大部分是壞消息,少部分的消息則表明,我們還有時間,繼續等待下一輪的壞消息。

  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歐洲國家一一中招,這些國家於是也被人們戲稱為“歐豬五國”(PIGS),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別是歐元區第三、第四大經濟體。2011年12月份,標准普爾將德國、法國等15個歐元區國家都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此后,穆迪又將比利時主權信用評級連降兩級,並展望為負面。

  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深重有加。曾經因准確預言美國次貸危機而獲得“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更是斷言,歐元區成員國已經喪失了清償債務的能力,且無法繼續在歐元區中存活。“最晚在2013年,也有可能是在2012年,全球經濟就會掀起風暴。”

  其實,大洋彼岸的美國的主權債務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2011年年中,美國政府的債務達到上限,要求國會提高債務上限的政治博弈一直持續到最后一刻。接著,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准普爾又下調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首次。

  法國兩任總統顧問,橫跨政經兩界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和作家雅克·阿塔利曾經將全球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矛頭直指美國經濟,在他看來,使歐洲陷入經濟衰退的原因並不在於歐洲自身,而是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全球最困難和最重要的問題始終是美國的經濟問題。

  危機肆虐,讓深陷其中的各主權國家疲於奔命。進入2012年,債務危機究竟會往何處去,危機籠罩下的全球經濟又是怎樣一番景象?歐元正式流通邁過10周年門檻之后,又能走多久?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經濟顧問、美聯儲7人管理委員會成員、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蘭德爾·克洛茲納(Randal l Kroszner)在應上海浦東國際金融交流中心邀請來滬講學期間,就相關的熱門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歐洲沒有建構起很好的機制來應對財政問題

  文匯報:2011年以來,主權債務危機備受全球各界關注。如果讓您對2011年的三大事件進行排序,主權債務危機將佔據怎樣的一個位置?

  克羅茲納:我認為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最悲劇性的事件,是發生在日本的破壞性極大的地震,它對日本造成非常大的破壞,對日本經濟也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它同時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盡管日本現在已經不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被中國所取代了,但是,實際上中日兩國的經濟規模仍舊是一個級別的。所以,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中國發生這樣的地震,就會導致沿海地區的制造業癱瘓,其影響會很自然地傳播到全世界。所以,日本地震在給日本帶來悲劇性后果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

  排名第二位的大事件,應該是“阿拉伯之春”,也就是發生在中東和北非的政局巨變,那裡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導致了石油價格上漲。這是人們意料之外的變化,由此對通脹、生產和運輸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兩件事是近年最重要的事件,它們都出乎預料,人們在2011年年初根本不可能預測到會發生這兩件事。

  第三件事情就是你說的主權債務危機。很不幸的是,危機目前仍在進行之中,仍舊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我們可能每隔兩個小時就要關注它的發展動態,因為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歐洲看上去並沒有能力建立起一種機制來徹底解決此次危機,他們非常遲疑不決,盡管他們正在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希臘此前竟然曾經提出“公投”這一說法來解決自己的債務危機。因此,不確定性仍舊在歐洲上演。當然,美國的金融市場也是一樣。

  可以說,日本的破壞性地震擾亂了全球的供應鏈,中東和北非的變局帶來了石油價格的不確定變化,加上歐洲財政危機的不確定性,這三個主要的負面事件,前兩者是不可預測的,后者可以預測,人們應該更早地就此採取措施。

  文匯報:您認為,造成歐債危機的究竟是眼前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一因素,還是歐元機制本來就存在的問題所導致的?

  克羅茲納:我認為更大程度上是歐元的機制性問題,歐元區沒有真正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其機制應對並不是很好。我之所以說歐債危機是可以預測的,也是指歐元區的機制並沒有很好地建構起來,以應對可能的財政問題。

  文匯報:除了歐洲,2011年美國的債務規模也非常大,美國國會在最后關頭才通過了上調債務上限的決定,此后,美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又被下調,這是否意味著美國也像歐洲那樣陷入了債務危機?

  克羅茲納:標准普爾下調了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以后,其他評級公司並沒有做出同樣的反應。所以,相比美國的財政狀況本身,我覺得評級下調更多的是標准普爾的個體行為。不過長期來看,我也承認美國面臨著財政方面的挑戰,需要盡快予以解決。

  文匯報:那麼,在您看來,未來債務危機究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呢?

  克羅茲納:主權債務危機正在不斷變化之中,能否找到解決問題的機制目前看來仍舊是個未知數。人們想使用美國在金融危機期間曾經使用過的機制,即所謂的“定期資產支持証券貸款工具”(TALF),這很像歐洲現在的金融穩定基金(EFSF),既可以用來購買資產,也可以用來向銀行注資。人們也想能夠利用這樣的基金,類似於我們當時使用過的TALF那樣,即由美聯儲提供資金給TALF項目、以便用來購買長期資產。但是,人們仍舊沒有真正掌握這一工具的機制。德國並不希望歐洲央行去注入資金,那麼到底應該由誰來提供這些資金呢?他們希望中國提供。中國會不會提供資金,仍舊是一個問題。

  文匯報:正如您提到的,中東和北非變局對主權國家的政治提出了挑戰,主權債務危機又對主權國家的經濟提出了挑戰。面對這樣的局面,主權國家未來究竟應當怎樣自處?

  克羅茲納:我覺得未來會有更大的挑戰,仍舊有很多不確定性。“阿拉伯之春”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其對新的政府和治理意味著什麼,對石油投資或者油田開發意味著什麼,所有這些都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會對石油價格帶來很大的影響。石油價格上漲,是因為人們擔心在政治騷亂期間石油供給會受到抑制。這正是石油價格2011年上漲的主要推動力。如果各種不確定性降低,那麼石油價格自然就會下落。

  文匯報:歐債危機的另一個效應,是人們對區域一體化或者說區域治理的前景感到不確定。您怎麼看區域一體化尤其是歐元區的前景?

  克羅茲納:對於歐洲而言,他們必須作出決定:歐洲是否需要如此緊密的一體化?美國歷史上曾經是非常鬆散的聯邦,各自獨立而不互相依賴。我們曾經有貨幣聯盟,但是財政上的聯盟卻非常鬆散,這並沒有帶來非常好的經濟結果,於是,我們就選擇建立更加強有力的財政聯盟,1789年通過了《美國憲章》,此后的美國運行得很好。所以,歐洲現在也必須決定他們是否也要朝這個方向前進。我認為他們還沒有作出決定,歐洲在危機的進程中一直猶豫不決。他們應當有一個清晰的看法,即究竟要不要像美國的憲章所規定的那樣,擁有更緊密的財政聯系和更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對於世界其他國家而言,類似WTO那樣的現有機制規范了開放貿易,這樣的機制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實體。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也一直在討論投票份額的改革問題,以便使投票份額更加接近各國的GDP份額。

  財政不確定性太多,導致貨幣政策可能不會那麼有效

  文匯報:我們知道,您曾經在美聯儲擔任貨幣委員會委員,您如何評價美聯儲在應對金融危機以至於目前的債務危機時的表現?

  克羅茲納:我常常會被問及在美聯儲工作的相關問題,比如我們是如何出台TALF這一工具的,我們又是如何把利率降到接近於零的,還有一些很私人的問題,比如我們是如何來緩解自身壓力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

  我是2006年到2009年期間在美聯儲工作的,對於我們究竟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我想歷史會做出評判。重要的是,我們在避免重演1930年大蕭條或者是日本式的“失落的十年”這一方面,扮演了非常積極的角色。美聯儲在避免通貨緊縮方面應該說是成功的,伯南克在其中的作為非常重要。我們從米爾頓·弗裡德曼那裡學到了很多,他對美國的貨幣史做了非常深的研究,並對1930年代出現的大蕭條提出了批評,認為正是由於美聯儲的不作為和袖手旁觀,導致當時的經濟下滑非常厲害,失業率也出現了非常驚人的上升。我們不可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了,目前看來,我們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我前面提到的2011年所發生的問題,比如中東變局帶來的石油價格上漲,日本地震帶來的沖擊,以及歐洲債務危機,美聯儲對此都做出了更多的反應,以確保我們不再陷入通縮。這一點很重要。當然,未來我們仍舊面臨很多挑戰,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歐洲經濟。美聯儲應當做出更多的應對,來抵消由於歐洲財政危機對美國經濟所帶來的沖擊。

  文匯報:但是,全球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否導致通脹的又一次到來?

  克羅茲納:不會,我還沒有看到這種可能。美國的貨幣政策並不會導致全球通脹。2011年8月份以來,相關的貨幣政策就開始更加放鬆了,但是它並沒有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一再上升,有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價格反而下降了。大宗商品之所以出現價格波動,根源在於不同的需求和供給因素:一旦人們看到經濟走強了,大宗商品價格就會走高,而如果人們改變看法,認為經濟會出現下滑,大宗商品的價格自然就會下降,因為人們的需求預期改變了。

  文匯報:在您看來,要繼續刺激美國經濟,幫助美國走出債務問題,美聯儲還能有何作為?

  克羅茲納:美聯儲可以做的只是防止通貨緊縮,或者是讓通脹出現,這是其主要任務。美聯儲可以對利率施加影響,但是目前看來,我們在財政方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也很多,那麼,對於刺激經濟整體增長而言,貨幣政策可能就不會那麼有效了。我認為央行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必要的環境,以避免通縮或高通脹的出現,這些對於增長而言都是必需的。如果有通縮壓力,或者有其他方面的負面沖擊,美聯儲肯定會繼續有所行動。

  文匯報:如果沒有強勁的經濟恢復和增長,各國政府要想徹底擺脫嚴重的債務危機似乎不可能。在您看來,下一輪的經濟增長動力會很快出現嗎?

  克羅茲納:我認為全球經濟不會出現第二輪探底,依據目前看到的信息判斷,經濟數據正在向好。但是美國仍舊會處於一個低增長的狀況中,這並不是緊縮。短期內,我們仍舊面臨很多挑戰,包括金融部門的挑戰,以及房地產部門的挑戰。長期而言,一定會出現生產率提高,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不過這需要更長的時間,可能是5-10年。未來一兩年內我們可能看不到能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技術出現,畢竟時間還太短。

  文匯報:我們看到,今年以來,美元在相對貶值,這有利於刺激美國的產品出口,美國也不時地在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這是美國為走出金融危機和刺激經濟增長所應該做出的努力嗎?

  克羅茲納:美國政策的重點首先在於美國經濟,盡管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是從貿易佔GDP的比重來看,它對於美國經濟而言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像中國,出口非常重要﹔也不像歐洲,進出口都非常重要。所以,相比其他國家,匯率對美國總體經濟而言影響並不很大。

  如果更多地由市場力量來決定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價值,那麼人民幣可能應該更高。其實這對於中國的發展也有好處,可以使中國的發展更加平衡。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仍舊依賴於出口,人民幣匯率相對較低固然可以推動出口,但是沒有辦法推動國內的消費。我認為,轉型到更加平衡的經濟對中國而言非常重要,在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之間取得平衡,不僅對世界經濟有好處,對中國本身的發展也有好處。

  文匯報:美元作為全球唯一儲備貨幣的地位,也在不斷受到挑戰,但另一方面,歐債危機籠罩下的歐元不可能再堪當大任。在此之外,我們難道還有別的選項麼?

  克羅茲納:我認為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挑戰可以威脅到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至少在未來5年之內是這樣。首先,挑戰不可能來自歐洲,畢竟,人們對歐元已經很厭倦了。而中國要形成挑戰,需要真正實現市場決定匯率的機制,使得世界范圍內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使用人民幣,在此之前,人民幣很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這樣的挑戰很難在未來的5年內就實現。

  人們總是喜歡談論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過去5年一直是這樣。其實,美元並沒有改變自己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回溯到1970年代或1980年代,我們也曾經聽到過類似的討論,那時對美元形成潛在挑戰的是日元,但是日元從來沒有做到這一點﹔后來,問題變成了歐元會不會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但是這次全球債務危機使得歐元不可能成為美元的挑戰了。也許在未來更長的時間裡,人民幣可能會成為美元的挑戰,但是正如我先前所說,人民幣的價值必須由市場決定,同時,需要建立起一個以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框架,否則,人民幣就不可能取代美元。

  文匯報: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全球新興經濟體實現了非常快的增長,甚至引領了金融危機之后的全球經濟增長。

  克羅茲納:相比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在過去20年的增長的確都非常快,與20年前相比,新興經濟體佔全球GDP的比重越來越大。我也認為,經濟比重越來越大的新興經濟體應當在全球經濟和全球機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話題背景】

  債務危機席卷歐美2011年7月27日,標准普爾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至“CC”,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由此愈演愈烈,蔓延和影響到所有歐盟國家,希臘、愛爾蘭、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相繼更換領導人,英國與歐元區漸行漸遠,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重大挑戰。8月5日,標准普爾將美國評級由AAA下調至AA+,這是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首次遭到降級,引發了全世界對美國巨額債務難以持續和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

  政治領導人新年喊話以應對債務危機

  希臘總理盧卡斯·帕帕季莫斯在2012年的新年講話中呼吁:“希臘人民應通過不斷的努力迎接決定命運的2012年,永久擺脫災難性的債務違約,使希臘生活在歐元區的大家庭裡,使希臘經濟進入增長的軌道。”同時,帕帕季莫斯指出,2012年第一季度是關鍵時期。“任何決議都將決定希臘人民未來十幾年的命運。”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外發出警告稱,與過去的一年相比,2012年的情況將更加艱難,要克服主權債務危機,歐洲要走的路還很長。

  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則表示:“今天,沒有人可以逃避責任,所有人都要出一份力,恢復公共財政的有序,避免意大利的財政崩潰。”

  債務危機下全球經濟前景堪憂

  渣打銀行負責人在2012年新年伊始對外表示,就目前而言,在應對歐洲地區的主權債務危機上,歐盟政治領導人尚未提供一項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2012年,歐元區的前景將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部分國家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逐漸提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則稱,IMF可能將下調2012年全球經濟前景,其中歐元區債務危機為主要原因。歐洲危機將在2012年繼續發酵,去年12月初進行的歐盟峰會只是暫時安撫了市場,而此次危機是一場投資者對公共債務和歐洲金融系統穩定性的信任危機。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