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最新成果

韓國文化產業學科建設述略

李永求  2011年08月30日17:15  來源:光明日報

  近年來,伴隨文化產業的突飛猛進,韓國對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也急增。因此,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學科也應運而生。事實上,金融危機之后,傳統的人文學科遭遇到深刻的危機。為謀求發展之道,部分知識分子主張用“人文+想象力+數字化技術”的模式把傳統的人文學科建設成實用性的文化產業學科,試圖以此來化解人文學危機。當然,這一思路也正順應了“文化產業時代來臨”的歷史潮流。2000年以后,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學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起初,部分高校在研究生院設立了相關的專業和院系,隨后擴展到大學本科、專科教育和遠程教育領域。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韓國文化產業學科發展的現狀。參照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文化產業正規教育機關現狀(2005)》的統計可知:1.除正式名稱包含“內容/文化內容/數字化內容/文化產業”的學科之外,動畫·卡通形象·漫畫、音樂、游戲、廣播電視、電影等也被劃分在文化產業學科的范疇之內,這些學科的數量居多,專業性和實用性較強。2.學制上有2—3年制的專科院校、4年制本科院校、研究生院和網絡院校。其中,4年制本科院校的數量最多,是推動文化產業學科建設的主力軍。3.從專業分布上看,廣播電視和動畫·卡通形象·漫畫專業的數量佔總數944個的一半以上,其次是電影和音樂專業。4.文化產業學科的類型,根據各院系的教學理念和目標,可以劃分為工科、藝術·設計、文化科學、經營信息等幾類。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文化產業學科是以對既有專業進行轉型為主流的。

  其次,以文化產業學科的課程設置為中心,進一步了解韓國文化產業學科的具體狀況。大部分文化產業學科的課程設置旨在培養活躍於該領域的專業人才,即參與文化內容的企劃·制作活動的人才,其中也包括了經營和管理人才。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學科的課程涉及企劃、開發、市場和文化企劃四個領域。因此,文化產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方向可以整理為以下四點:1.進行文化內容企劃·創新的人文和藝術基礎﹔2.洞悉市場走向的經營能力﹔3.從事文化內容制作·開發的技術﹔4.文化企劃能力。以3所4年制本科院校文化產業學科的課程設置為例,如圖所示:3所大學的文化產業學科的課程分配在各領域的比率不盡相同。世宗大學數字內容學比較側重於技術方面的教育,湖西大學則較重視人文和藝術基礎,而韓神大學的課程設置則較為均衡。由此可見,各校文化產業學科依據自身的屬性和理念設置了不同的課程,凸顯各自的專長和特色。

  但是,應當看到,韓國文化產業在近十余年的學科建設過程中,在培養了一批批專業人才的同時,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大致分為四點:

  第一、文化產業作為一門學問,其獨立的學科體系尚未形成。首先,學術界對“文化產業”的定義還存有較大的爭議,而這直接影響到對文化產業學內涵與外延的把握﹔其次,文化產業學的研究對象並不明確,研究方法論也尚未確立﹔再次,對文化產業發展歷史的研究也相當欠缺,尤其是該學科誕生的時代背景等問題尚未徹底厘清。如何建構學科體系,這將是韓國文化產業學科建設中亟待解決的疑難課題。

  第二、文化內容學科的課程設置在獲得與文化產業具體的連結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根本原因是對於文化內容的核心缺乏充分的體現。這一局限性在側重工科和信息科學的文化內容學科中表現得格外明顯。文化內容產業中的技術,並非僅限定於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還包括了人文學、社會科學、藝術、設計等概念。因此,課程設置應反映出“知識和技術的創造性結合”這一理念。

  第三、專業教員不足。文化產業作為一門復合型、交叉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涵蓋面廣,需要大規模的專業教員。然而,結合高校財政和行政的現實情況來看,確保充分的專業教員較為困難,各校不得不依據符合自身發展條件的特性化方案來聘請專業教員。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目前從事文化產業教育的教員也並不“專業”,多數是把文化產業作為“副業”。因此,發掘和培養專業教員也迫在眉睫。

  第四、“專科—本科—研究生院”之間的結構有待進行系統的搭建,是金字塔型或是交叉覆蓋型,又或者是相互獨立型等等,需要深入探討。明確三者之間的結構關系,有利於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還有助於提高教育效率。


  (作者單位: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文化產業系)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