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交流信息

漢學研究領域須拓展

  2012年06月14日11: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6月7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東方學研究方法論”系列講座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梅維恆(Victor H. Mair)以“漢學的往昔與今日:方法和目標”為題,介紹了西方漢學演變的歷史和目前的發展趨勢。

  在講座中,梅維恆回顧了漢學(Sinology)在西方產生的歷程並反思其研究方法。他認為,漢學產生之初是西方對東方學術研究的一部分,其方法和目的在19世紀晚期到21世紀發生了顯著改變。今天通過對這些改變的討論,有助於厘清漢學的起源、性質和目標。

  19世紀以來,“漢學”、“國學”等概念從日本引入中國,其研究方法與中國古代傳統治學方法有區別﹔“文學”、“哲學”、“博士”等詞在內涵上也與其在中國古代語境中的意義相去甚遠,中國的學術建制等方面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以王國維等為代表的中國學者開始研究西學,介紹、引進西方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學術。

  對於漢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梅維恆指出,21世紀以來漢學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的普遍重視,西方與中國的學者共同研究、對話的特色日益明顯。目前,漢學研究的領域需要拓寬,若研究者不再限於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學、文字學等領域,將能發現大量新研究課題﹔在研究方法方面,利用數據庫索引等研究方法,可能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