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30日,由美國價值與哲學研究理事會和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共同主辦的“文化與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國際研討會在武漢舉行。會議以加強文化與文明的對話理解、促進人類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探討不同文化與文明中的哲學形態與生活狀況,以及文化與文明交流進程中的沖突與滲透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康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僅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與相互依存得到加強,彼此間的內在差異與深層矛盾也日漸凸顯,加強文化對話與文化融通變得尤為緊迫和重要。這要求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探討文化對話的現實基礎和有效途徑,深度發掘跨文化對話的人性依托,合理鋪墊跨文化對話的價值基礎,積極構建跨文化對話的有效平台,努力提升跨文化對話的思想境界。
美國天主教大學價值與倫理中心胡業評博士認為,當一種外來文化以異於本土文化的姿態出現時,應當以客人的身份遵守已存在文化的規則、形式和傳統,使自己和已存在的文化相融合。本土文化應當理解外來文化,並找出顯示真善美的獨特方式,重新發現、認識自己的文化。雖然在其他文化的影響下,每種文化都在與其他文化形式的斗爭中具有了異化的特征,但仍舊在形成、選擇、改變和適應中保持著自身的完整性和同一性。我們必須把這種沖突和危機轉化為對話和合作,以達成對社會和文明的新理解。
多倫多大學哲學系、東亞系教授沈清鬆指出,面臨全球化的挑戰,哲學和宗教領域的比較研究,應在所有文化傳統向外延伸並與多元他者相逢的脈絡下展開。哲學應當進行自我批判和自我了解,尊重與多元他者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從而追求不同哲學傳統之間的充量和諧。
湖北大學教授江暢認為,從觀念文化的角度看,價值文化包括價值觀和觀念的價值體系,其中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作為觀念的價值文化是價值文化的內涵和精神。一種價值文化要成為主流的價值文化,首先需具有多元化背景,在多種價值文化中真正起主導作用,其他文化不與之相對抗,反而與之共存共榮,並接受其引領和指導。當前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的構建面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任務。
(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 朱睿 張僑)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