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國際交流>>交流信息

人文研究引入科學實驗方法 杜克大學人文實驗室關注世界邊界與隔離

鄭謳  2012年02月21日09: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人文研究引入科學實驗方法 杜克大學人文實驗室關注世界邊界與隔離



  “如今,牆壁、間隔和邊界比柏林牆時代制造了更多的分離與隔絕。”日前,美國杜克大學負責邊界工作組人文實驗室項目的師生正在用科學實驗的方法探索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

  邊界工作組人文實驗室(BorderWork(s) Humanities Lab)講師羅賓·柯克(Robin Kirk)說:“邊界和牆壁的作用在不斷演變,比起將人們留在一定范圍之內的用處來說,更多情況下,它們被用來把人排斥在外——一旦這種壁壘建立起來,將很難擊破。”

  杜克大學富蘭克林人文研究所2011年春天開始嘗試以“實驗室”模式,從精神和物理層面,探索社會如何劃分社區邊界,以及國界的形成與變遷等問題。該項目旨在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知識,培養他們觀察和解決世界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在非政府組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該項目與科學實驗相似,具有實驗性和協作性。項目主任菲利普·斯特恩(Philip Stern)介紹說:“學生們將通過非傳統的實驗方式進行研究。但並非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肯定答案,也不是所有項目都會出現預期結果,要不斷從實驗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項目以團隊合作方式來完成,旨在激發學生自然求知欲的有機增長。”

  “學生們來自包括英語、工程、生物等多個專業領域,多學科研究關注世界各地的分歧。”對於項目的設計,柯克表示,將不同學科的人匯集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互動和研究,避免人文研究者閉門造車的尷尬,這才是項目最重要的部分。

  柯克介紹說,哲學與公共政策系學生帕特裡克·奧斯奧特(Patrick Oathout)在2011年秋季提出“烏呼魯移動”(Uhuru Mobile)項目,設想為難民提供一種免費的新通訊設備,幫助他們以英語、阿拉伯語和斯瓦希裡語進行溝通交流。奧斯奧特還參與了歷史學教授克勞迪亞·庫努茲(Claudia Koonz)與環境學教授艾利卡·偉沙(Erika Weinthal)共同負責的“世界難民與流離失所人群分布”項目。該項目旨在從權利和環境政策角度解讀邊界問題,探索如何恢復難民對環境造成的損害、評價跨國團體的社會與政治影響等。庫努茲和偉沙本學期計劃利用Google Earth和其他先進技術,設立一個虛擬互動難民營,為非洲游牧難民提供庇護。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