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與美國科研出版社共同主辦的2011管理創新、信息技術與經濟增長國際學術會議(2011 MIITEG)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會議圍繞管理科學、經濟增長、信息管理等話題,就社會、資源、環境等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前沿熱點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提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是世界同期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其高速發展的原因包括: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穩定,進入人口的增長期,公共醫療、基礎教育發展使勞動力素質提高,大量高素質的新增勞動力進入生產﹔改革開放前中國處於溫飽線上,起點低,從上至下發展致富的願望強烈﹔經濟體制改革彌補了計劃經濟信息缺失、扭曲等不足,釋放了長期壓抑的農民和民營經濟的發展積極性﹔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本,同時擴大了中國對外出口。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徐長生提出,2008—2011年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五個經濟周期,也是最短的一個周期。2010年經濟增長剛回升1年,通貨膨脹抬頭並呈加速態勢,貨幣政策不得不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提及當前通貨膨脹的性質與趨勢,徐長生說,由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成本上升的剛性壓力、通脹預期的上升,加上“十二五”規劃剛開局,各地投資擴張意願強,未來通貨膨脹的拉力和推力加大,通貨膨脹將呈剛性和加速趨勢,今明兩年控制通貨膨脹的任務將非常艱巨。
(記者明海英)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