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重點文章推薦

陳曉明:人文文化與文化高品質發展論略

  2012年02月15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陳曉明:人文文化與文化高品質發展論略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號角,體現出執政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這樣的歷史機遇面前,思考人文文化的意義與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胡錦濤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中國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更高層次的要求,這需要在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為。一個在文化上發展繁榮的中國,在文化上富有創新的中國,才能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才能屹立於世界大國之林,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根本的在於我們的文化如何夯建民族凝聚力,如何激發民族的創造力。
  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重視傳統人文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理應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項基礎任務。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中享有很高聲譽。在世界古老文明中,中華文明是迄今為止歷史傳承最為完整也最具自我更新力的文明。近代以來,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現代轉型,傳統文化經受著現代化的挑戰,中國在經歷艱難與曲折后,順應了世界的深刻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嶄新歷史紀元,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使中國邁步走向現代化。進入21世紀,中國更是以豪邁的信心走向新的歷史階段。現在,中國要真正完成偉大復興,民族文化傳承和當代文化價值創新是不可或缺的根基。作為一個大國,在文化上應該有自己的根基,有自己厚重的歷史文化,同時要有當代文化的創新性,對世界當代文化價值的建構作出責無旁貸的卓越貢獻。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是一項極其艱巨和深遠的工作,應當體現真實性和實踐性。真實性是說它要有實際的效果,不是死傳統,不是一些書本、教材和教條,而是活的傳統,能在當下的文化與價值建構中起到作用。因而它的真實性依賴於它的實踐性,隻有在實踐中,在與當今世界各種文化文明對話碰撞中,在參與當下各項文化建設的活動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釋放出它的生命力,才能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文化創新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國家應依托大學的教育和研究,加大對人文文化研究的投入。現在國家支持的一些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以實用性為主。但著眼未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更需要個性鮮明的研究項目以鼓勵人文文化的創造性思維,給予大學思想文化創新以更大空間,這其實是關涉到人文文化是否有真正創造性的重要問題﹔大學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不斷提升人文文化的地位,增強青年一代的文化修養。
  
  認識人文文化在文化建構中的價值底蘊作用,才能使文化的發展繁榮有內在品質和長遠方向。今天我們強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同時,強調人文文化價值底蘊的建設顯得同樣重要。從根本上來說,文化的發展繁榮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增強民族精神凝聚力、向心力的迫切需要。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主要存在於它的典籍和經典作品中,如何把傳統資源轉化到當代大眾文化中,轉化到新興藝術創作中,轉化到新興電子媒介文化中,是一個需要當代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都細細考量的問題。今天的大眾消費文化雖然營造出一個熱鬧的市場,但其總體品質有待提高,精品佳作較為匱乏。走向市場的文化繁榮,要使自己富有價值底蘊和美學品質,需要有人文文化作根底。
  在今日社會,當網游市場裡閃現著刀光劍影時,如何更好地關注參與者的心靈健康?當古典藝術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拍出天價時,是不是還有人關注那些點線藝術和黑白意趣?當影像扑面而來的聲色光電震撼感官時,人們是否還在關心精神升華?在我們今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背景下,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這種關注本身就表明娛樂文化和消費文化也要有人文精神,更進一步說,這些消費文化要適當吸取人文文化作為價值底蘊,同時創造出新型的人文文化。這樣的人文文化雖然不再是傳統典籍,而是內含在當代新藝術和新創意文化中的思想火花或精神內核,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文化價值底蘊建設,需要經過長期潛移默化而形成,是一個時代文化合力作用的結果。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造精品,為后人留下這個時代的經典,就必然要與人文傳統接脈,同時,也必然在體現時代精神的同時,創造當代新的人文價值。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方面的問題得以解決之后,精神生活方面必然會提出更高要求。很多社會矛盾,尤其是人們更高的精神和價值方面的要求,僅僅通過法制還難以解決,隻有具備健康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蘊,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文化才不會出大問題,人們才會擁有更好的精神家園,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穩定。
  
  今天我們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只是促進文化產業的GDP增長,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提升中華文化的整體水平,尤其是提升中華文化面向世界的影響力。在這一意義上,推進文化向高品質方向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文化繁榮發展只是一些低水平的文化產業和娛樂文化大行其道,雖然也能帶來經濟上的成功,但根本上成不了大氣候,不能使中華民族在21世紀對人類有較大貢獻。
  提升文化發展的品質,重要的當然是它的創新性,而如前所述,創新性離不開人文文化的根基,沒有人文根基,創新性便沒有持續的原動力。提升文化發展的品質就是指提升具有本民族傳統內涵的、具有世界性面向的、能引領人類積極向上並開創未來的文化。如此看來,提升文化發展的品質不只是回到高雅文化的老生常談,也不是要制造一批陽春白雪,根本的要義在於:這樣的高品質是能為人類普遍認識和接受,與人類歷史中的積極力量一脈相承的那種價值。提升文化發展的品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為廣泛的體現,它以實踐形態的豐富性和多樣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到實處。
  文化的發展應該具有世界面向。它能最廣泛吸收人類已經取得的優秀文化成果,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融會貫通,自成一格,氣象更新,能夠海納百川。強大的有創造性的文化總是兼容並蓄的文化,世界性面向就是一種在最大可能的包容中創造自身的能力,這樣的文化才能影響世界、引領世界。
  文化的發展應該具有未來開創性。文化的高品質發展決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而是不斷開拓進取。當今中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正是因為不斷開拓進取,才有現在的進步強盛。歷史給予中華民族新的機遇,就看中華民族的有識之士有沒有能力抓住機遇,開創中華民族的未來,增強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隻有能為人類開辟前進道路的民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領著世界走,而不是被世界拖著走。
  文化的發展應該能為全體人民共享。文化是人民共同創造,當然也應當使人民共同分享。文化的高品質發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應使人們心悅誠服、自覺向往、自覺承擔。文化的高品質發展可以存在於大中小學的經典人文教育中,可以在大眾娛樂文化中隨時顯現,也會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隨處體現。
  總之,今天中華民族面臨新的歷史機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一項責任的召喚,切不可弄成急功近利的文化大躍進,而是要真正從中華民族的自我塑造和面向未來的責任著眼,這才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義所在。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文學與當代文化建設研究”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