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重點文章推薦

積極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研究”成果座談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1年12月28日08:41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全國社科規劃辦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和農業部以及部分在京高校的專家學者,就中國社科院張曉山研究員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研究”成果及相關學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與會專家認為,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發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示范引導作用,重點扶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研究項目,著力推出代表國家水准、具有世界影響、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優秀成果。這是我們黨從戰略全局高度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承擔者的有力動員,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社科工作者的學術熱情。隨著近年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力度的不斷加大,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顯著增強。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實際部門同志對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意義的重大項目研究成果進行研討,很有必要。
  與會專家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三農”發展的最好時期,這主要得益於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體系的逐步建立。但也要看到,隨著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不斷深化。在此背景下,全面總結過去幾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深入探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的發展與完善,對推動我國“三農”科學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與會專家認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研究”,導向正確、重點突出、基礎扎實、富有創新。課題組找准了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新農村建設重點,並據此確立了科學合理的研究思路和邏輯主線,緊緊圍繞農業要素市場與農產品市場發育完善、農村生產關系變革與農業經營制度模式發展創新、鄉村治理結構和農村社會管理改革完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城鎮化工業化協同推進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理論梳理和深入的實証考察。特別是課題研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積極吸收借鑒宏觀、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工具和研究方法,開展了較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和案例採集,運用經濟計量工具對調查結果進行數量分析,並注意將問卷調查、案例研究與深度訪談相結合,將微觀數據分析、宏觀政策把握和宏觀數據研究相結合,全面客觀地考察現行政策體系的設計與實施效果,提出了切實可行、富有創新性和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與會專家在討論中提出,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仍處於關鍵時期和攻堅階段,要消除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以下幾個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研究上繼續狠下功夫:一是關於新農村建設內涵的豐富與發展。應緊密結合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實施以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加大對農村生態保護和進城農民返鄉等問題的研究力度。二是關於農業產業進一步發展。應全面把握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后農地“非糧化、非農化”新情況,加大對保障務農農民收入和調整城鄉收入分配格局等問題的研究力度。三是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法制化。應在大力推進相關政策向法律伸延的前提下,加大對農業投入、農村金融、農業保險等方面立法的研究力度。四是關於土地制度改革。應著眼化解當前農村土地管理實踐中作為個人權利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與作為財產權利的用益物權之間的矛盾,加大對賦予農民長久土地承包經營權相關政策法律的研究力度。五是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界定問題。應積極探索制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內涵、外延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責任、權利、義務及厘清村委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關系等問題的研究力度。六是關於農村的民生問題。應客觀審視城鎮化、工業化過程中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大量外流的新特點,加大對克服農村空心化和農民老齡化、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創新農村扶貧方式等問題的研究力度。
  全國社科規劃辦、中國社科院科研局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本報記者 肖國忠)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