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重點文章推薦

地域文化研究向邊疆民族地區傾斜的重大意義

劉志友  2011年11月23日08:42  來源:光明日報

  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有5項地域文化研究項目,其中3項是中國邊疆民族地域文化研究課題,分別為“新疆喀什地域文化研究”、“東北地域文化研究”和“貴州山地文化研究”。應該說,這是中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個導向性標志,表明地域文化研究正在向邊疆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傾斜,而這意義極為重大。
  中華文化作為一個文化共同體的概念,它的實體、內容和具體形式,實際上是由構筑在中國文化版圖上的各個地域文化組成的,地域文化研究應是中華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沒有地域文化,就沒有中華文化﹔沒有地域文化研究,就談不上中國文化研究。因此,發展好地域文化,就是繁榮中華文化﹔做好地域文化研究,就是做好中國文化研究。
  我國地域文化研究一直以來都存在某些缺憾,最惹眼的是“地域”選擇上的三個片面性:重東部輕西部、重中原輕邊疆、重漢文化區輕少數民族文化區。例如,上世紀出版的一部卷帙浩繁的文化通志,其中的地域文化志明顯可見上述不足。
  這自然引出一個問題,即為什麼要做地域文化研究?我以為,進行地域文化研究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意義。
  一是揭示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特征。中華文化是內含56個民族的多樣文化。文化人類學已從民族文化角度証明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而從地域文化角度看,中國地域文化的復雜程度不亞於民族文化。例如,對漢文化的地域文化考察,証明不同地域的漢文化因差異而表現出多樣性。但漢文化的多樣性並不等同於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因而,地域文化研究追求的第一個目標,應是努力做全所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形態研究。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証明中華文化的多樣性,才會使每一位中華兒女增添無限的文化豪情。
  二是証明中華文化的和諧性特征。前述十大漢族地域文化研究並未滿足於揭示各地域的文化差異,其最終目標無疑是要發掘這些地域文化的異中之同,從而証明各地域文化同根同祖因而同質的本質。但是,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更應做的是,解釋漢地文化之外廣大區域中大量異質文化何以能夠與漢文化長期共存共榮,從而實証中華文化的對內包容性和對外開放性品質,以及由此形成的和諧文化特征。這個証明遠較僅僅研究漢地漢族文化之和諧困難得多。而這恰恰是中國地域文化研究魅力之所在,因為這無疑會極大地增強我們全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三是指明中國地域文化的建設性前景。做地域文化研究,首先要描寫、講述、闡釋該地域文化的顯形和隱形文化遺存,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路線圖﹔其次要發掘貫穿於該地域文化中的價值觀,描述享用該文化人群的情感結構,並在此基礎上探尋各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共性。恰如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誠然,地理學意義上的地域是不相等的,這從地圖上的區域大小即可看出。但是,文化意義上的地域卻是相等的。無論區塊大小,在這區塊上產生、存活、發展並被一個特定人群傳承著的區域文化,它們從價值到意義,都是等值等義的。在中國,漢族人口眾多,且密集於中國中東部地域,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總體上大同小異。在人口稀少、地域廣闊的邊疆地區,各少數民族按照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生活。我們不能說在中華文化格局中,一些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小於中東部漢文化,因為我們不能作出哪一種生活方式優於另一種生活方式的簡單判定。毋寧這樣去認識,各少數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正是有了眾多的特色地域文化,方才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異彩紛呈。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疆喀什地域文化研究”首席專家、新疆大學教授)

(責編:高巍、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