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外國文學

布達佩斯學派重構美學思想研究

——《布達佩斯學派重構美學思想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10月18日16:26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四川大學傅其林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布達佩斯學派重構美學思想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7CWW001),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

  一、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這項研究成果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論析布達佩斯學派對作為歷史哲學范式的現代美學的批判。現代重要的美學范式都是一種歷史哲學,具有宏大敘事、救贖與希望、總體性特征。這項研究成果指出,布達佩斯學派對黑格爾、盧卡奇、本雅明、阿多諾、戈德曼等人的美學形態進行了批判,認為這些美學研究者都是“神聖家族”的成員,表現出激進普遍主義的特征,他們根據哲學體系演繹出對文學藝術的認識並排列不同藝術樣式的等級,或者是追憶古希臘的藝術理想,或者迷戀未來的跳躍,形成彌塞亞式的美學,充滿悖論。這項研究成果還分析此學派對現代哲學美學范式的批判與反哲學美學的藝術批評的批判,揭示出了其重建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美學范式。第二部分研究布達佩斯學派對審美自律的批判與重構。審美自律與現代藝術觀念或高雅藝術概念的確立密切關聯,與大眾文化、日常生活、制度領域和科學構成了結構性的關系。這項研究成果認為,布達佩斯學派對現代審美自律的歷史出現及其因素進行了具體分析,並且指出了藝術自律的悖論。他們一方面揭示了現代以趣味為中心的高雅藝術的悖論,另一方面又認識到了高雅藝術存在的合理性。審美自律的高雅藝術在現代仇視大眾文化、贗品,但是后者同樣也具有積極意義。他們認為,贗品也是具有審美價值的,它挑戰了現代審美自律,同時與審美自律不可分割,與高雅藝術共同演繹著現代文化結構。布達佩斯學派通過韋伯的文化現代性領域分化理論不僅思考了人類-社會結構中的審美自律性特征,而且對審美自律進行重構。布達佩斯學派對審美自律問題的反思不僅是美學本身的問題,而且聯系著文化政治學。第三部分考察布達佩斯學派多元主義的美學建構。這種美學是他們對抗極權主義所設想的新型社會主義美學模式,主要涉及到闡釋美學、交往美學、審美現象的后現代闡釋等方面。多元主義真理觀念導致了多元主義的闡釋學與藝術觀念,后現代闡釋學是開放的,藝術概念也具有差異性與個體性。這種闡釋學建立於康德審美判斷的交往美學的后現代理解的基礎之上,賦予平等互惠的倫理價值原則。基於此,這項研究成果分析了布達佩斯學派對美的概念和人格以及喜劇現象的后現代主義闡釋。作者認為,多元主義是此學派美學的價值根基,也是其民主政治模式的體現。這些思想也正是布達佩斯學派的后馬克思主義或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

  布達佩斯學派從馬克思主義“文藝復興”到后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轉向,既顯示出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危機,同時又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當代發展。他們的美學思想對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他們提出的重構思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美學形態,他們在東歐現存社會主義和德國法西斯主義與歐洲文化的傳統的鏈接中思考問題的深刻性與透徹性於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文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其中,有三個方面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重構現代性的意義。現代性問題研究現狀表明,不能停留在簡單的批判現代性與盲目的迎合現代性,而是要認識到,西方當代人的存在不可能超越現代性,他們處於現代性的存在性選擇之中。這就是布達佩斯學派的重構現代性與重構美學的思路。這種思路構建了該成果的邏輯基礎。布達佩斯學派重建現代性是在反思現代性的宏大敘事和形而上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所以重建可以充分認識到現代性的弊端,也可以充分地肯定現代性的潛力。在反思后現代的基礎上對現代性的建構既可以說是后現代性,也可以說是新現代性。因此布達佩斯學派重新反思了歐洲的文化傳統,把歐洲經典的現代文化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建設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東歐特點的現代性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就美學而言,布達佩斯學派辯証地涉及具有大寫歷史哲學的哲學美學和具有經驗特色的印象主義批評,重新建立個體性與普遍性的統一問題,實際上再一次在后現代思維中整合偶然性與普遍性問題。這是在尼採美學與康德美學之間的整合,把康德的審美普遍性與尼採的個體倫理學結合起來,確立審美倫理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體,從而構建融合了偶然性與個體性的價值倫理政治。布達佩斯學派的倫理價值基礎為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完滿存在的設想注入了實質性的內涵。可以說,這是把歐洲現代性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精神之中。這既是超越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對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價值觀念的承續。所以布達佩斯學派的新馬克思主義美學不再是僵化的馬克思主義教條,而是融入了歐洲深厚的文化價值傳統,他們對現代技術理性、個體價值、市場體制、民主政治觀念、倫理責任、三權分立等方面加以辯証地思考,確立了當代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的現代性的文化與社會基礎。這種具有建設性的馬克思主義及其文化美學對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建設與反思是有參考價值的。

  第二,審美規范性基礎之反思。布達佩斯學派在現代性的潛能中找到現實的烏托邦,確立日常生活的價值基礎與美學基礎。這是在批判宏大敘事的現代浪漫烏托邦的基礎上重構現代性的潛在力量,在意義與文化、文化與技術、必然與自由、在文化與自然的碰撞中思考傳統現代美學的問題與新的可能性。這就是布達佩斯學派的重構現代性與重構美學的思路。布達佩斯學派在盧卡奇研究的基礎上再一次檢視了審美領域的規范基礎,指出現代審美領域的歷史哲學基礎及其審美自律的合法性問題。在他們看來,審美領域的規范性基礎是作為社會理論意義的規范與規則,作為社會領域的獨特的規范性,但是這種規范性並不能完全被制度化,而是充滿著人道主義的創造性、個體性、偶然性和差異性。這裡既有審美的倫理道德的基礎,也具有審美自由價值的基礎,更具有闡釋意義的功能基礎。可以說,審美領域的規范性基礎並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這既是現代性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理想存在的訴求。這樣布達佩斯學派關於審美規范性的思考就為當代美學的規范性反思注入了新的活力,開拓了新的視野。

  第三,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批判性與開放性。布達佩斯學派從東歐現存社會主義與法西斯極權主義的現實問題出發思考文化與美學問題,重新回到文化政治學的思考之中,重新提出了文藝與政治、美學與政治的問題,也即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批判性”。這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建設無疑是有啟發的。在中國現代文化政治發展中出現了諸多美學與政治體制建設的問題,尤其是把文化、文藝、美學問題視為政治體制的附庸與螺絲釘,要求文藝直接服從於現實的政治體制建設,並以此目標判定文化產品的價值,從而把不利於直接的政治方針的作品給予否定性評價。這在現代中國是不可回避的事實。雖然藝術政治化在特定歷史語境中具有現實的意義,但是這種把文藝直接政治化的方式無疑阻礙了文藝的發展,忽視了藝術自律和美學自律的特性,忽視了文藝活動參與者的政治權力,同時也損壞了政治的文化功能與文化的政治功能,結果導致的是消除文藝、美學與政治問題的關系,甚至在市場商業文化語境中,使文藝寄附於市場,在消費文化的幻象中找到文藝的價值歸屬。布達佩斯學派對政治美學化與文藝商業化現象進行辯証地批判,從而為文藝、美學與政治民主的問題進行學理論証,為美學確立了民主自由的政治學的倫理基礎,同時思考市場在文化建設中的辯証性的意義,反思商業藝術、復制藝術的美學價值。雖然他們批判東歐現存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但是實質上是在探索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文化政治學。這就是相對自律的文化政治學構建以及由此形成的多元主義的美學范式,它對某些獨斷式的馬克思主義進行批判,顯示出了社會主義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與開放性。他們的探索對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美學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這有助於思考馬克思主義美學如何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現實化的問題,在后現代文化語境中反思馬克思主義美學,探討社會主義文化、美學。

  布達佩斯學派重構美學具有某些局限性,尤其是對藝術本身缺乏深入細致的辨析,對美學問題還沒有進行深入論辯,因而使得其美學思想多停留於哲學層面和社會理論方面,多是進行美學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的分析。而且他們的美學思想幾乎是他們的偶然性、個體性的后現代歷史哲學的推演,即使涉及到具體的喜劇藝術現象,也脫離不了明顯的時間哲學,從而陷入了他們反對的哲學美學的困境之中。另外,由於對現代性價值的過分強調,尤其是對偶然性本體論的看重,其哲學與美學思想已經超越了馬克思主義,逐步地失去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話語與核心精神,所以赫勒甚至說自己現在是馬克思主義者又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宏大敘事,超越了宏大敘事的話語就脫離了原初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走向了后馬克思主義。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也具有激進的特點,這無疑會使他們忽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美學有價值的重要命題。盡管如此,布達佩斯學派重新對馬克思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進行批判性理解,通過對后現代文化思想的批判性吸收,在傳統批判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批判理論,這是富有建設性的批判理論,是他們面對現代性批判與后現代主義思想所選擇的后馬克思主義美學道路。他們思考的嚴肅性與學術性在世界馬克思主義美學潮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具有東歐特色的后馬克思主義美學形態無疑也將會豐富馬克思主義美學。

  二、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

  這項研究成果是迄今國內外第一本系統研究布達佩斯學派美學思想的著作,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成果從重構美學的思路出發思考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建設,有助於當前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文藝理論的反思。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的第一手翔實的文獻資料在同類國內研究中處於領先水平,因此該成果具有文獻與史料價值。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