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世界歷史

歐洲民族國家演進的歷史趨勢

——《歐洲民族國家演進的歷史趨勢》成果簡介

  2011年10月18日16:2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南京大學陳曉律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歐洲民族國家演進的歷史趨勢》(項目批准號為05BSS012),最終成果名稱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尹建龍、張旭、周真真、陳黎陽、呂磊、宋濤。

  各國的學者普遍認為,如果將所有意識形態的重要性進行一個比較的話,那麼民族主義是當代最強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意識形態。歐洲是現代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的發源地。自1500年開始,民族國家興起導致的歐洲分裂和二戰后的重新融合成為世界歷史上最獨特的現象之一。認真分析這一現象並從理論上探討其未來的趨勢,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課題。這項研究成果從歷史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理論等方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以歷史演變的脈絡為基本分析框架,對歐洲各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分三個階段進行了研究:第一階段是1500-1789年之間的歷史:整個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歐洲逐步從絕對君主制向現代民族國家過渡。從民族主義演進的歷史進程中考察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這項研究成果認為,民族國家是一個擁有國家主權的政治實體,對內能實現有效控制,對外具有相應的防御機制,擁有比較穩定的疆域,能夠為發展現代經濟提供基本的保障,其政權的合法性得到了全體人民的認同。第二階段是歐洲民族國家的擴展階段,從法國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階段,在法國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下,民族國家的觀念和民族國家的浪潮傳播到整個歐洲,猛烈的民族主義浪潮,直接導致歐洲內部與其相關地區的沖突與動蕩,並形成諸多新的民族國家。第三階段是歐洲民族由個體向聯盟的歐洲一體化方向的發展。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格局帶來了根本性變化,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使歐洲面臨逐步邊緣化的危險。這種變化迫使歐洲人從傳統的民族國家觀念,走向開放的具有國際勢力均衡效應的民族國家理念,尋求實現重新融合的歷史可能性,並為這一可能性的實現而探尋聯合發展的道路。

  由於歷史和傳統以及地緣區域的差異,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西班牙是歐洲率先開始創建民族國家的王朝國家。1492年,光復運動勝利結束后,西班牙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國家,並確立了以后影響整個西班牙歷史發展歷程的天主教民族主義。統一的國家初步形成,但它只是民族國家發展的雛形,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民族國家。在天主教民族主義統一精神的指引和初步統一國家的帶領下,西班牙很快崛起,成為了世界霸主。作為統一的民族意識,天主教民族主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將西班牙團結在共同的旗幟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民族精神。然而由於西班牙始終未能解決好從王朝國家向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轉化的過程,所以在一個並不穩固的基礎上建立的帝國迅速盛極而衰。17世紀末,西班牙帝國走向衰落,其地方民族主義也突顯出來,並成為此后始終影響西班牙國家政局的一大因素。西班牙被迫重新回到建構民族國家的歷史起點上。從18世紀一直到20世紀初,西班牙都為實現這一歷史任務動蕩不已,出現了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長久徘徊狀態。天主教民族主義又成為了西班牙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主要阻礙,它與自由民主思想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直到1821年,西班牙才頒布了它的第一部憲法,宣布西班牙民族是自由和獨立的,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家族或個人的世襲財產,主權屬於民族。然而,民族的主權尚未轉化為公民的民權,因此其民族國家的構建任務依然還未完成。一直到1975年獨裁結束后的卡洛斯時代,西班牙才完成了構建現代民族國家的任務並最終加入了歐盟。

  意大利的民族主義發展最為奇特,因為意大利在古代即已建立了十分輝煌的文明,並一度使拉丁語成為歐洲的通用語言。甚至在近代開端,意大利也以文藝復興的大旗使世界記住了意大利的名字。然而,意大利最終建立起現代民族國家,卻比它的很多鄰居要遲。這其中固然有很多的因素,但與意大利這種悠久的文明史、若干其他民族的政治集團染指意大利的歷史卻有某種內在聯系。於是,在歷史上很早就是一個大國和強國的意大利,卻在近現代因為民族國家的統一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其他幾個歐洲大國很難想象的事情。雖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根深蒂固的實現歐洲統一的想法使意大利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遇到了很多麻煩,羅馬帝國和中世紀天主教一統天下的輝煌記憶,使意大利人感覺到隻有他們曾經在統一歐洲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努力,馬志尼就一直在宣揚三個羅馬的理論--“帝國的羅馬、教皇的羅馬、人民的羅馬”,前兩者都已經成為歷史了,現在正為之奮斗的“人民的羅馬”是“應該在共同的行動和共同的思想信仰基礎上,統一歐洲、美洲和地球上的其他世界部分”。為實現意大利民族復興而奮斗的這些人,雖然首先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但同時也是一個支持歐洲統一的世界主義者。所以,意大利盡管建立自己民族國家的時間較遲,20世紀初還出現了法西斯主義,但意大利最終卻成為歐盟發展的積極推動者,這樣一個獨特的、有著“歐洲大一統”印記的民族主義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也是歐洲第一個真正的現代民族國家,它具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特點。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英國最成功地運用了民族主義的力量,但同時卻又使這種民族主義的力量化解在一種“自然”狀態中,使其帶有某種“世界主義”的性質,因而常常為世人所忽視。英國的民族主義,不僅在歐洲最早成型,而且率先在英國扎下了根,直接推動了英國的現代化進程。因此,英國的民族主義問題,並不是一個純粹概念的問題,而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的問題。史學泰斗梅尼克(Friedrich Meinecke,1862-1954)曾發表舉世聞名的巨著《近世西方的國家至上理念》。該書旨在澄清一個問題:西方列強中到底誰是“國家至上主義”的始作俑者?誰又是其最徹底的信奉者? 梅尼克的答案是:“國家至上主義”乃是近世西方各國的集體創造。作為一種觀念,它首先由意大利人馬基亞維利提出,而作為一種實踐,則由法國人黎塞留(Richelieu )首次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但作為一種信念,則沒有人比英國人更成功地把它化成了全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從而形成了每個英國人都會脫口而出的著名英國格言:“吾國說對就是對,吾國說錯就是錯”。梅尼克指出,英國人的這種信念不僅使它成為“國家至上主義”的最徹底信奉者,而且使它總是首先指責別人的“國家至上主義”,因為英國人的“國家至上主義”已經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狀態,根本不可能對此有自我意識。正因如此,在1899年海牙會議上,隻有英國元帥費舍(John Fisher)會如此赤裸裸地直言:“我隻知道一條原理:強權就是公理(Might Is Right)”。 事實上馬基亞維利早就指出,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於造槍炮,而在於能夠造就其國民的最強信仰,即深信吾國認為對的一定對,吾國認為錯的一定錯。這種英國式民族主義的特點現在主要由美國繼承,而二戰后英國國力大不如前,這種民族主義的色彩相比以前已經暗淡了很多,但英國對歐盟的若即若離的態度依然與歐洲其他大國有很大的區別。

  法國民族主義則不同,一開始就顯示出極強的政治影響力,並且隨著法國大革命的進展迅速傳播到了整個歐洲。學術界很多人將現代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法國聯系在一起,與法國民族主義的這一沖擊性的特點有很大的關系。法國民族主義的影響比英國強的另一個因素,則是法蘭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歐洲文明的中心之一,加之地理位置與歐洲各國接壤,所以法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其余歐洲國家產生比英國大得多的影響。最后一個因素,則是法國的民族主義往往與大革命時期的“自由、平等與博愛”的口號聯系在一起,使法國的民族主義帶有某種“人道世界主義”的色彩。這也是造成人們對法國大革命遺產的內涵產生困惑的原因之一。民族主義精神一旦在民族國家內得以實現, 它就被証明是完全忠於一國利益的和排他的, 而不是世界主義的和人道主義的。二戰后法國對世界主義的實踐就証明了這一點。受到戰爭嚴重創傷一時尚難恢復世界大國地位的法國,其戰后首要任務是制訂一項能有效確保其安全、復興和強盛的歐洲政策。而聯合歐洲其他國家以求共同發展,既可實現優勢互補,又可形成一股合力,壯大集體力量,因之法國成為了歐洲聯合最主要和最積極的推動者,也使法國民族主義最終在歐洲找到了自己“歐洲版世界主義”的歸宿。

  在西歐所有走向現代化的國家裡,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一樣,那麼跌宕起伏,歷經艱難。房龍將其稱之為“成立得太晚的國家”。 德意志民族主義產生於歡呼法國革命和反對革命法國的斗爭中,反對法國的斗爭最先使德意志知識分子和開明領袖痛感必須有某種統一。普魯士承擔了這種責任,同時也將“強權原則”、國家利益至上主義推向極致。它打敗奧地利,佔領西裡西亞,挫敗法國而統一了德國。統一的德國解決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問題,但是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同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也隨之發展起來。其最終的標志性產物是以納粹理論為核心與基礎的族民共同體論。在這裡,族民(族裔)等同於民族,要求各階層人士注重民族的整體利益,共同對外,復興德意志民族大業。希特勒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建立一個極權主義的族民共同體。並形成了法西斯的獨裁統治體制。法西斯主義以戰爭為目的,最終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二戰后聯邦德國開始對國家作完全的民主化改造。通過《基本法》的制定,使聯邦德國成為一個民主、法治、聯邦制的福利國家。通過靠攏美國,與法國和解,與西方結成經濟、軍事同盟之路,使聯邦重獲完全的主權並最終與東德完成了統一。在長期清除納粹主義余毒的過程中,極端民族主義的社會基礎基本被消除,德國的民族主義完成了“自由化”的改造,也使“歐洲的德國”取代了“德國的歐洲”,成為歐洲聯合的主要推動者。

  俄羅斯民族主義也是一種為了實現民族目標和願望而進行的運動,“它指尋求和掌握國家權力的政治運動,並以民族主義為理由去証明這種運動的正當性。”不過,俄羅斯的政治體制始終未能徹底現代化,所以,俄羅斯在發展過程中總是大起大落,蘇聯解體后它再次遇到了空前的挑戰。但目前看來,俄羅斯未來的機遇畢竟大於挑戰。“俄羅斯民族正在通往新的歷史時期,它將會成為自己土地的主人和自身命運的締造者。”隻要俄羅斯未來不被其它國家徹底顛覆或分裂,那麼誰也不能輕視這樣一個“天然的大國”。而更為重要的是,由於俄羅斯的民族發展始終與國家政權聯系在一起,使得它在西方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一種極為特殊的作用:它通過自己的力量影響歐洲的國際關系,從而影響了歐洲其他民族國家的發展,同時,它又在受到歐洲其他民族國家影響的同時,以一種大起大落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民族國家的現代化目標。由於它擁有歐洲一半的土地面積,因此,它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歐盟進一步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從目前的情況看,俄羅斯對歐盟的整合還是持較為正面的態度。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認為,俄羅斯民族主義具有一種另類的“國際化”影響。

  這項研究成果的最終結論是,民族主義是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產物,它應該隨著現代化任務的完成而逐步淡化,歐盟就是這種發展趨勢的一個標志性產物。這種分析框架及其邏輯推理所得出的結論,為這項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創新之處,而史論結合則為這項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特色。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