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民族問題研究

史學與基因結合的新成果

——《嶺南民族源流史》成果簡介

  2012年03月09日16:00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廣西民族大學徐杰舜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嶺南民族源流史》(項目批准號為05XMZ015),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李輝、潘尚領、徐桂蘭、韋小鵬。
  這項成果在介紹了嶺南民族源流研究的緣起, 並且回顧了嶺南民族源流研究的文獻之后,從史學與基因相結合的角度對嶺南民族源流史進行了詳細論述,一方面使人們從文獻的層面對嶺南民族的歷史有了一個全貌,另一方面又引入分子人類學的成果,使人們從基因的層面對嶺南民族的起源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一、基因視野中侗水西遷是嶺南民族之源
  這項成果從人文社會科學家們還不太熟悉的侗水西遷等問題切入,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探討嶺南民族演化的路線圖。
  分子人類學通過對壯傣若干部分的年代估算發現,距今兩三萬年前嶺南人的祖先來到了北部灣沿岸以后,在這一地區發展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幾乎沒有群體的分化。到了大約18000年前,海南島的黎族祖先才和其它地區的嶺南祖先群體發生了一定的差異。后來,嶺南祖先群體以北部灣為中心,沿著南中國海的海岸向兩邊擴散。其中一支沿著廣東的海岸和台灣陸橋向西延伸,大約於14000年前到了台灣。另一支則沿著越南海岸向南,發展成了馬來族群。馬來族群與北方嶺南人群發生差異大約是在12000年前。而在大約10000年前,北部灣北岸的群體和廣東的群體發生了差異,前者主要是后來的仡佬族的祖先,后者是侗傣語族群體的祖先。到了大約8000多年前,廣東的先越民族開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且發生了擴張和分化,主要是出現了向台灣和江浙的移民,並且形成了閩粵、台灣平埔和江浙三個部分人群之間的差異。兩三千年前,廣東的南越族群又分化出了西甌族群,並同廣西土著雒越混合發展成了壯傣族群的祖先,而廣東的南越和福建的閩越則漸漸演變成了侗水族群。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項成果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嶺南民族源流的思路。
  二、從基因的源頭看,百越與苗蠻似乎是同源的
  長期以來,嶺南少數民族的起源,一般都認為與百越和苗蠻有關。
  在發展成民族的過程中,百越出現了多元化的情況,其中一部分經過多次分化和聚合,逐步形成了中國南方壯侗語族中的壯、傣、布依、侗、水、仫佬、毛南、仡佬、黎等少數民族,另一部分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融合於華夏民族和漢民族,成了漢族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現在中國嶺南壯侗語族的各民族以及東南亞一些民族,都與百越有著一定的淵源。
  歷史的多樣性制約著民族發展、演變的過程。苗蠻集團在向民族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同源異流的情況,其中的一部分則是發展成了后來苗、瑤、畬等民族的祖先。
  分子人類學研究對百越的基因分析不僅証實了澳、傣、蕃三部分群體遺傳結構非常接近,具有整體性特征,而且還証明了苗瑤與侗傣的聯系也比較常見,隻不過二者之間的聯系少於東南漢族與侗傣。但是,在大部分根部分支上,苗瑤和侗傣並沒有分化。可以推斷,這些族群分化的分支都在3萬年以內,基本是2萬年上下﹔較大的分支基本沒有晚於1萬年的,末端的小分支則會在1萬年之內。
  可以說,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指明,嶺南民族祖先大約形成於3萬年前的北部灣一帶,並且與五六千年前已出現的百越有著同源關系。
  三、壯侗語族中黎族最古老,侗族和水族是核心
  壯侗語族諸族是嶺南最重要的一個民族集團。這項成果分別探討了壯、布依、傣、黎、仫佬、侗、毛南、水8個民族的源流。
  在一般學者的眼中,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周代,壯族的祖先就以甌鄧、桂國、損子、產裡、九菌等名載於史籍。秦漢時期的甌駱和駱越都是他們的遠祖。壯族應該是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其實不是,這項成果認為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是黎族,並且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進行了論証。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2萬年前黎族始源, 保留著最古老的O1單倍群結構,其出現時間遠早於壯族祖先。這一點,應當說,是出乎許多民族史家想象之外的。
  同時,這項成果還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壯族不僅不是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而且也非其核心民族,侗族和水族才是壯侗語族的核心。侗族,長期位於壯侗語族地理上的中心位置,並且是遺傳結構上的中心位置,是嶺南族群分化過程中的核心成分。水族先祖則從廈汕起源。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侗水群體幾乎和任何一個類群都有連接,這也就暗示著水族可能是整個嶺南人群中最核心的一個部分, 處於嶺南人群分布上的中心位置。
  除此之外,這項成果還指出, 傳統的對壯族按方言分為南北二組的分類方法在遺傳上並沒有依據,壯族支系體現出從東往西的梯度變化過程。這對壯族研究也是一個全新的視角。
  四、苗瑤同源從分子人類學中得到証實
  這項成果認為同屬苗瑤語族的苗、瑤、畬族在歷史上具有同源關系,其族屬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關系。
  苗族從1.7萬年前到5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始源,經炎、黃時的“蚩尤”、“九黎”到堯、舜、禹時的“三苗”、“有苗”,又經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的“荊蠻”或“南蠻”,再經秦漢到南北朝時的“武陵蠻”或“五溪蠻”,最后到唐宋時的“苗”。
  瑤族的源流與苗族基本相似,從17000萬年前到5000年前的遠古假想, 再到開天辟地創世神話反映的瑤族遠祖史影, 從瑤族遠祖盤瓠到瑤族的遠祖九黎與三苗, 再到瑤族的先民武陵蠻與五溪蠻。
  畬族始源約在9000年前,后從炎黃及堯、舜、禹的傳說時代開始,一直與苗、瑤同流發展到戰國及秦漢之時, 漢晉之際才從苗瑤中分流出來。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畬族的祖先可能住在東支瑤族的北面,至遲在隋唐之際,畬族北遷到福建和浙江一帶。
  這項成果從歷史文獻和基因分析兩個層面,証實了苗、瑤以及畬族的同源關系。
  五、嶺南漢族與少數民族在互動中融合
  這項成果與其他民族史不同的是非常關注漢族的歷史。它分別論述了客家人、廣府人、潮汕人、平話人和桂柳人的源流。
  這項成果通過歷史文獻總結和基因分析指出,客家人的主要成分是中原漢人,畬族是對客家人影響最大的外來因素。經過與客家話中的苗瑤語特征相印証,這項成果還推斷,客家人可能是古代荊蠻族的核心成分不斷加上中原漢人移民形成的。具體地說,客家人的形成始於宋元,形成於明代中葉。
  廣府人,是漢族南遷移民與南方越人融合而形成的,在父系DNA上,宋朝漢族血統約佔50%,秦漢血統佔10%,越人血統約佔40%﹔而在母系mtDNA上,越人佔80%,漢族血統佔20%。
  潮汕人,分子人類學研究顯示,其與廣東漢族、廣西漢族類似,與廣西的壯、苗、侗等民族也接近。這項成果推斷,自東晉至唐及至兩宋在閩南形成的福佬人,是因閩南泉州、漳州人多地少,資源不足, 不斷南下“走廣”,逐漸遷入潮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而形成的。
  平話人,無論是在父系還是在母系遺傳結構上都接近於南方少數民族,體現出他們不是漢族人口擴張形成的分支,而是其他少數民族被同化形成的漢族人群。這項成果認為,平話人的起源有兩個,一是秦漢至隋唐形成的桂北平話人,二是宋代形成的桂南平話人。
  這項成果得出的嶺南漢族與少數民族在互動中融合的結論,對於從民族融合的視角來認識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大趨勢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
  六、結語: 史學與基因的交融剛剛開始
  這項成果通過從史學與基因兩個層面對嶺南民族源流“路線圖”和軌跡進行梳理,來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血與肉、靈與肉的親緣關系,從而增加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增進各民族的歸屬感;從歷史和學術層面對嶺南民族團結的內涵進行解讀,是與嶺南民族關系良性互動、磨合、整合、升華,成為中國民族團結模范區域的最好注解。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