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應用經濟

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研究

——《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0日15:00  

  山東大學張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7BJY008),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劉德勝、劉崗、張宗新、伊振中、張衛東、段升森、李爽、呂靜等。

  中小型科技企業在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產業結構優化、社會就業等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強大動力。但由於其自身存在缺陷,又加上外部環境不完善等因素影響,導致“短壽命、高死亡率”的成長困境,制約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功能的發揮。該成果從仿生學視角入手,採用因子分析、復雜系統模型、神經網絡、結構方程等方法,通過解析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困境的根源,甄別影響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揭示企業成長因素作用機理,歸納優化企業成長的對策措施等問題,最終建立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從而實現推動中小型科技企業健康持續成長的目標。

  一、主要內容

  課題以解讀中小型科技企業如何擺脫“短壽命,高死亡率”問題,實現持續成長為研究主線,利用問卷調查、訪談和調研等獲得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相關統計資料,剖析其成長困境及其根源所在,據此提出從仿生學視角來解答這一問題。在此基礎上,確定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構成要素,揭示其對企業成長的內在作用機理,從而建立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破解其成長的困境。按照這一思路,主要內容具體分解為如下七部分:

  第一,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困境及其破解思路。通過對比國內外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狀況,解答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困境產生的根源。借鑒仿生學理論及其相關研究,把中小型科技企業看作是生命有機體,對其成長規律和內在機制問題進行理論詮釋,界定其成長機制的理論內涵,從而為建立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促進其健康持續成長搭建研究框架和形成邏輯思路。

  第二,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理論解釋。主要是通過分析和歸納有關企業成長的經典理論,如資源理論、能力理論、知識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態理論等,為課題深入研究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提供理論支撐。由此,在系統分析和梳理已有理論對企業成長問題解釋的內在邏輯關系基礎之上,探索企業成長理論完善和發展的新方法與新思路,從而奠定基於仿生學視角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研究基礎。

  第三,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特征分析。與傳統企業相比,中小型科技企業風險高、投入高、收益高、產品或服務的技術含量高,這種內在差異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呈現一些較為特殊的特征和規律。該課題結合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的基本特征,選擇企業仿生學理論、生態學理論以及復雜網絡理論等,分析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成長階段特征、成長風險特征、成長路徑特征、成長過程特征、成長環境系統特征。

  第四,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要素與模型構建。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生命體特性以及影響因素的難甄別性,決定其成長和演進過程具有動態性和復雜性特點,從而識別影響其成長的關鍵要素成為解決其成長困境的重要條件。在對有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復雜系統模型、神經網絡模型和企業生態系統模型,解答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過程的內生和外生機制要素構成,並分析各要素與企業成長的關系。以此為基礎,構建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模型,揭示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的演進軌跡。

  第五,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要素甄別實証。以前述的理論分析為基礎,利用問卷調查所獲取的有關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多元回歸等分析方法,實証檢驗和甄別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構成要素,剖析各構成要素對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的相對影響程度,並基於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各要素對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能力的貢獻,最后通過訓練神經網絡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成長能力進行評價和預測。

  第六,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作用機制實証。主要是依據前述對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要素與企業成長的作用機理理論分析,提出基本研究假設。基於此,通過AMOS7.0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明晰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要素構成,並檢驗其成長機制要素對企業成長的影響和具體作用形式,從而為建立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奠定實証基礎。

  第七,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構建。前述理論分析和實証檢驗說明,中小型科技企業要擺脫“短壽命,高死亡率”的成長困境,需要建立完善的企業成長機制。由此,以對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要素構成甄別以及作用機理的分析結果為基礎,構建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並提出優化策略,達到突破其成長困境、推動其健康持續成長的目的。

  二、主要觀點

  第一,構建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成長機制是指構成企業機體的內部要素以及組成影響企業發展的環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使企業不斷地調整自身結構以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從一種形態向另一種形態躍遷的內在機理。包括內生成長機制和外生成長機制,其中內生成長機制為企業家素質、技術創新、人力資源、融資能力、產品與市場、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外生成長機制為政策法律環境、產業演化和行業發展、企業集群、金融生態環境、區域創新網絡、社會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建立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方法,甄別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構成要素,確定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2個,即1個內生成長機制指標和1個外生成長機制指標﹔二級指標13個,具體為7個內生成長機制指標和6個外生成長機制指標。並進一步細化為44個三級指標,從而形成三層次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評價指標體系。

  第三,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各要素的相對優序。研究結果表明,中小型科技企業內生成長機制權重水平為0.588,外生成長機制權重水平為0.412。權重關系表明,中小型科技企業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內生成長機制其根本動力,外生成長機制是必要條件。中小型科技企業解決成長中的難題,實現持續健康快速成長,完善企業內生成長機制,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關鍵。同時,也要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實現內外有機結合,推動和促進中小型科技企業實現可持續成長。

  第四,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對企業成長能力作用研究。中小型科技企業內生成長機制要素對企業成長能力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即強化企業內生成長機制,塑造優越的內部條件,有助於促進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能力提升。同理,中小型科技企業外生成長機制要素也對其成長能力提升有積極地作用,即優化企業外生成長機制,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有助於改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能力。因此,提升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能力,一方面企業要注重修煉內功,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也要培育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其成長創造適宜的條件。

  第五,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性評價研究。以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構成要素為輸入神經元,構建神經網絡模型,通過訓練好的神經網絡對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能力進行預測,結果表明專家評價結果與神經網絡預測值有較高一致性,基本吻合樣本企業的整體狀況。這說明對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能力進行評價時,可以通過以上內生成長要素和外生成長機制要素構建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實現,且預測准確性較高。

  第六,提出完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優化措施。根據實証結果以及對中小型科技企業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為基礎,分別就如何完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提出對策措施,即一方面要強化內生成長機制,另一方面要優化外生成長機制。通過提出完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的對策,以期促進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建立完善的成長機制,擺脫成長困境。

  三、研究價值

  該課題在已有研究基礎上,立足企業仿生學視角,把中小型科技企業看作是生命有機體,對有關企業成長理論研究進行延伸和擴展,形成了企業持續成長機制研究的新思路和框架。進一步通過與真正生命體的內部構成和影響生命體成長的外部環境要素類比,借鑒復雜性、非線性等有關的理論和方法,提出從內和外兩方面建立完善的企業成長機制。一方面要從中小型科技企業內部出發,優化內部結構,完善內部系統,保証企業肌體健康,即完善和強化內生成長機制﹔另一方面,要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創造適宜的外部環境,即建立和優化外生成長機制,從而建立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

  此外,中小型科技企業不僅成為大型高科技企業成長的搖籃,而且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的替代的作用。但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民營科技企業5年的死亡率為90%,10年的死亡率為99%,平均壽命僅為2.9歲。因此,通過剖析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困境的根源,並進一步進行實証檢驗,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構建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提供思路,有助於破解其成長困境,改善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平均壽命短,死亡率高”的現狀,從而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