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理論經濟

《資本論》經濟行為理論研究

——《〈資本論〉經濟行為理論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0日14:24  

  泉州師范學院陳俊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本論〉經濟行為理論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5BJL001),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陳建寧、鄭雲斌、吳子強。

  這項成果根據唯物史觀,聯系主體的實踐,發掘《資本論》中鮮為人知的經濟行為理論。主要內容包含導言、四篇正文、結語、參考文獻等六部分。導言主要論証馬克思將唯物史觀貫徹於經濟學研究,形成經濟行為理論。第一篇研究經濟行為理論的對象與方法,第二、三、四篇分別研究資本主義起點“資本家幼虫”(簡單的和一般的商品生產者)的經濟行為、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單個資本家的經濟行為、資本主義較為發展階段總體資本家的經濟行為,著力體現資本家作為主導主體的經濟行為的轉型發展。最后一部分結語主要闡明這一理論在《資本論》中的地位、現實意義。

  一、成果的重要觀點

  成果首先在導言中論証:馬克思結合社會經濟的內容和形式,透過對生產力發展、商品、資本等物的形式的考察,深入研究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系統的經濟行為理論,即使這一理論與勞動價值論、資本理論相區別,又使之與后者一起發展而具體化。作為概括,這裡也從研究中總結提煉出資本家作為經濟主體及其行為的一系列特征。

  在第一篇,首先論証經濟行為理論的研究對象是以大資本家為主導的總體資本家在資本主義較為發展階段的經濟行為,行為過程實際上是不同主體關系轉型發展的過程。其次,在與主體行為研究相關的意義上對馬克思為科學再現這一復雜對象所運用的一些方法進行必要的探索。在“科學方法”章中專門研究了馬克思運用的三種方法,對它們的含義和運用進行新的發掘,主要說明“一般和特殊統一”方法有雙重性:不僅指有關對象本身的特殊性和一般性,還指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的統一﹔對鮮為人知的“直接性與間接性統一”的方法,在說明它表現了對象不同層面的同時,還強調各個層面之間的關系,說明內在規定在社會表面上會顛倒地表現﹔重新解釋“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說明馬克思以三個邏輯階段分別研究再現資本主義不同歷史發展階段資本家行為的轉型發展。

  在第二、三、四篇有關基本內容的研究中,透過馬克思全面深入的論述,說明他十分重視研究行為主體的實力、觀念、行為方式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從“資本家幼虫”(一般商品生產者)轉化為資本家“蝴蝶”。闡明個別資本家行為既形成總體資本家行為的一般趨勢和共性,又在彼此競爭、聯合中充分發展其個性。

  第二篇論証馬克思根據社會經濟的內容和形式的轉型發展,它涉及《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還涉及以后的篇章中關於一般過程的相關論述。主要闡明經濟主體最初是所有者、生產者、交換者“三位一體”的,有一定的實力,觀念、能力和意志。其所有權、生產與交換行為都體現了個別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個別過程與社會過程的統一,“人格物化”和“物人格化”的統一。其行為的重復形成廣泛的社會關系、產生了價值規律和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包含著復雜規定的萌芽。特別根據馬克思的論述,論証勞動作為經濟行為,本身具有所有權的規定,說明資本主義起點就是原始積累的過程。

  第三篇研究的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單個資本家經濟行為的研究,涉及《資本論》第一卷的第二、三、四、五、六篇,第七篇的相關部分,第二卷的第一、二篇,還有第三卷第一篇。研究發現,這階段資本家幼虫已經變成蝴蝶,有大量的資本,支配著大量的工人,創立了資本主義的企業﹔隨之,其價值、發展觀、財富觀都發生轉型,職能也轉變,除了剝削、管理工人,還有為自己辯護。其生產行為、流通行為和分配行為均呈現多種結構形態。特別指出,在一定時間內資本家為提高效率和效益,也會加速周轉,並利用成本和利潤對自己的行為自主地進行調節。

  第四篇研究考察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較為發展階段總體資本家的總體行為的研究,涉及《資本論》第一、二卷的末篇和第三卷第一篇以后的篇章(實際上第一篇研究的單個資本家也可以看成是總體資本家的縮影)。首先說明資本家行為有總體化趨勢,再分別考察他們的積累、實現和分贓行為。在這裡,在突出兩大階級關系的同時,還從行為的角度突出馬克思對資本家內部關系的研究:大資本家的形成、集中以及對中小資本家實施剝奪,以至於形成大資本家在總體生產、流通和分贓中的主導作用。說明他們的觀念變化對其分贓行為的方式及結果的影響。特別說明單個資本家已經形成的“同股同權”的觀念必然導致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在其單個資本范圍內實現利潤率的平均化,說明它同時也是全部資本家的共同觀念,同樣要導致全社會范圍內利潤率的平均化,說明資本家通過體制、機制的轉型,解決新的發展階段因為有機構成提高而產生的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的矛盾,促使其各個集團、集群行為方式的轉變。從馬克思關於利潤率傾向下降趨勢的論述中發現,大資本家也會利用自己的實力實行自我解救,趁機擠佔中小資本家的地盤,同時也激化和展開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成果透過馬克思的研究,發現剩余價值的三次分割與資本家相關行為的獨立化所產生的代理、信用和“兩權分離”等直接相關,特別考察了各個集群之間直接的和間接的借貸關系,利息率與收入資本化對資本家行為的影響,對虛擬經濟、虛擬行為發展的影響﹔由此考察了土地所有者征租行為對農業資本家連續投資行為的影響。在這些研究中,成果發現馬克思還在相關的場合,通過批判資產階級學者的理論說明行為內在規定一定要外化,並且必然是其內在規定的顛倒表現。

  在結語中,論証了馬克思的主體性是雙重的:主觀主體和客觀主體,闡明了兩者的關系﹔探討了這一理論長期為中外學術界忽視、忽略的原因﹔同時也闡明馬克思揭示的資本家一般、特殊行為所包含的某些規定,如總體資本家處理與單個資本家的關系、在不知不覺中按照發展階段的上升來調整各個群體的利益關系、通過周期的經濟危機來實現經濟結構及各個資本家集團關系的調整、單個資本家行為的發展邏輯和行為創新等,具有現實意義。對資本家的行為缺陷,例如盲目性、重視經濟增長忽視經濟發展,馬克思對它們也有深刻的分析批判,同時也明確地指出未來社會應當引以為鑒。此外,還說明馬克思在研究資本家行為的同時,發現、揭示社會生產力歷史發展的一系列客觀要求:在新的社會形態中,資產階級作為階級不再有“歷史存在權”,取代它的是“自由人的聯合體”﹔要以特殊的生產關系哺育一般過程的發展﹔要發展“剩余勞動生產率”及其條件﹔經濟規律歸根到底是經濟關系,可以利用經濟規律來調整主體關系﹔重視廣大群眾的消費及其結構的優化﹔聯系不同主體在生產條件的優劣程度、生產量佔總量的份額等方面的競爭來揭示各種不同的個別價值如何形成統一的市場價值,等等。這些超越性的建樹實際上指出了經濟行為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各種條件。顯然,這一系列關於經濟行為規律的重要建樹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這項成果研究發現,馬克思這一理論結合主體行為及其結果來研究客觀的經濟過程,既以他自己的科學發展觀、價值觀為基礎和前提,還深入批判資本家的觀念、行為過程及其結果,從中吸取有益成分,豐富自己的理念。確定這一理論是《資本論》廣義資本理論的具體化,相對於狹義資本理論又有所不同,是《資本論》的一種鮮為人知的基本理論。從一般的意義看,它可引導行為主體對行為的背景、舞台、條件有清醒的判斷,指導行為主體對行為本身進行理性的分析,認清實力、關系、機制、體制、能力等等重大問題,確定行為方向可能性邊界、發生時間限度、力度以及調整等。

  二、成果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這項成果形成了新的研究視閾、領域,進入了《資本論》鮮為人知的理論寶庫,能夠由此而深化對《資本論》各種基本理論的理解,因而是原創性的、開拓性的研究。成果還結合發展觀、價值觀等方面研究,所以是綜合性的。它可讓人們感知馬克思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發展、科學性和批判性,進一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完整體系,重新發現其理論價值。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