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黨史·黨建

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4月21日14:53  來源:www.npopss-cn.gov.cn

  蘇州大學王玉貴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理論與實踐研究》(批准號為04CDJ005),最 終成果為專著《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成員有:朱蓉蓉、婁勝華。

  一、關於民間外交的內涵

  該成果認為民間外交是指有明確外交目的的民間往來與交流。民間外交可以具體劃分為民間對民間、民間對官方或官方對民間等三種基本形式,強調的是外交活動的民間性質(即非政府性質)。民間外交與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國民外交、公民(公眾)外交等,是既有聯系又有明顯區別的不同概念。

  二、關於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思想的發展歷程

  從毛澤東、周恩來到鄧小平再到江澤民、胡錦濤的中共歷代領導集體都有大量關於重視民間外交工作的重要論述。毛澤東曾指出:“政府間不好往來,還有別的渠道,還可以加強民間往來。”周恩來也曾指出:“中國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間的三者結合起來的外交。”他還和毛澤東一起確立了我國開展民間外交的基本方針,即:“民間先行,以民促官”、“以官帶民,官民並舉”等。鄧小平指出:我們必須“積極開展人民外交活動”。又說:“如果隻有兩國政府的合作,而沒有民間交往,兩國關系是不可能有扎實基礎的。” “89風波”后,面對西方反華反共勢力對中國的封鎖和制裁、官方外交工作遇到的困難,江澤民指出,為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為了打破西方敵對勢力的制裁,各地的外事部門要發揮自己地方外交、民間外交的優勢,積極主動,多做工作。隨后不久,他又指出,在帝國主義封鎖我們時,當時周總理首創民間外交,用民間外交的辦法為國家關系的建立開路,后來在大多數國家與我建立外交關系以后,既有官方外交也有民間外交。用民間外交的辦法不管從歷史上看,還是從現在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有一些國家建交一下子還有點困難,但民間外交可以發揮作用。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又明確指出:我們將“繼續廣泛開展民間外交,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增進人民之間的友誼,推進國家關系的發展”。胡錦濤也多次強調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民間外交,“民間外交是我國總體外交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些論述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共歷代領導集體都高度重視民間外交的開展,但其中也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之所以強調要大力開展民間外交,主要是為了打破孤立和封鎖,實現走向世界、與世界各國關系正常化的目標﹔新時期以來的民間外交則是為了保持國家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增強抵抗不測事件消極影響的能力﹔而面向未來的民間外交則更多的是為了因應我國民間社會日益成熟的大趨勢。此外,在民間外交的參與主體、活動內容等方面,也有明顯差異。

  三、關於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的歷史分期

  在這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就其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活動方式和基本內容以及由此呈現出來的不同歷史特點,大體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擴大交往,沖破封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間外交活動。在這一階段,由於中國共產黨沒有掌握全國政權,並且在大多數時期處於國民黨的造謠污蔑、包圍封鎖乃至武裝進攻之中,因此無法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活動。為了打破國民黨的包圍封鎖及其片面宣傳的消極影響,向外部世界傳播自己的真實聲音,中國共產黨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民間外交活動,尤其以抗日戰爭時期最為豐富多彩並日臻成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僅在當時極為不利的條件下,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支持,從而盡可能地改善了中共生存和發展的內外環境,並由此迅速壯大,更重要的還在於由此極大地拓寬了中共觀察問題的視野,提高了對國際社會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積累了對外交往的豐富經驗。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后從事外交工作的不少專業人才正是在這一時期內從民間外交工作的實踐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

  2.民間先行,以民促官。20世紀50至7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的民間外交。如果說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的民間外交有一個從起步到不斷走向成熟,但卻因其在野身份而無法充分展開的話,那麼在新中國成立后,這些不利條件不僅不復存在,甚至取得了比官方外交(因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包圍封鎖)還要容易得多的有利條件。在這一時期,中共民間外交在“民間先行,以民促官”思想的指導下,得到了長足發展,不斷沖破美國精心拼湊的反華包圍圈。在民間外交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先后同廣大第三、第二世界國家實現了官方關系的正常化。到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就連美國自身也最終不得不調整其對華政策,主動揭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帷幔,並由此帶動了中國同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正常化。

  3.以官帶民,官民並舉。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民間外交工作。在“官民並舉,以官帶民”思想指導下,民間外交有了進一步發展,呈現出官民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特點。從80年代初開始,由於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根本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之間的官方外交關系頻生枝節,麻煩不斷,特別是因北京“政治風波”的影響,官方關系跌到了建交以來的最低點,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外交逐漸突破原有的框架,越來越成為官方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在增加官方外交的抗沖擊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官民互補,互相促進。從90年代初開始,由於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和任務,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發育成長的民間社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伴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新的價值觀念、經濟社會的管理模式和政治運作方式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民間社會對外交活動的參與機會與途徑正越來越多、越來越寬,其形式也在發生變化。在民間社會不斷成熟的情況下,大力開展民間外交,大力拓寬對外交往的渠道,積極轉變原先已有的習慣做法,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能使國家間關系得到更好的發展,國家間的矛盾和沖突能得到有效控制,並進而使雙邊關系具有一種“韌性”和良好的防沖擊能力。要充分認識到民間外交不應僅僅成為一種退而求其次的被動選擇,而應該是一種立足長遠、積極主動的理性設計。

  四、關於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的主要特點:成績顯著,影響深遠﹔高度重視,一以貫之﹔主題鮮明,各有側重﹔作用突出,效果明顯。中國共產黨民間外交的基本經驗:重視發揮新聞記者在傳播信息和影響輿論方面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開展雙邊和多邊的文化交流﹔積極發揮對華友好人士的作用﹔重視發展經濟關系,用經濟促進政治。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