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年度項目成果>>馬列·社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思想方法透視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審視》成果簡介

  2011年04月21日14:46  來源:www.npopss-cn.gov.cn

  福建師范大學鄭又賢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審視》(項目批准號為06BKS010),最終成果為專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思想方法透視》。課題組成員有:楊新華、潘玉騰、吳宏洛、吳秋蘭、楊小霞、姜霽清。

  這項成果以思想方法為視角,系統考察了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並闡述了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一、研究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該關注思想方法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的中國化,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實際應用和發揮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若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及其應用,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隻能是一句空談。無論是研究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是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都要從端正思想方法入手,並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來審視和解決。這是關鍵,也是根本,在任何時候都不容許有絲毫的懷疑或動搖。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在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歷來高度重視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特別是每當關鍵時刻,針對現實中所存在的錯誤的思想傾向,都要提到端正思想方法的問題。陳雲同志說得好:“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因此,首先要學習哲學,學習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如果對辯証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

  回顧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其中最值得認真總結和反思的教訓,正是在於思想方法問題。其主要表現有如下六個方面:

  1.比較側重以歷史的視角和思維來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相對較少從哲學的視角或層面來考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探索的深度和高度上仍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其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並非單純的歷史問題,更是一個哲學課題,從而也更需要從哲學或思想方法層面對其展開深入的探討。

  2.比較側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階段理論成果的研究,而相對較少從整體的內在聯系來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例如,現在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研究比較多,但卻極少看到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整個理論體系的探討,特別是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聯系的研究,致使至今仍有不少人對后者是否包含前者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看法。

  3.比較側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驗的總結,而相對較少開展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規律的探討。經驗畢竟具有歷史的局限性,即使已經被以往的實踐証明是成功的,今天也可能和變化了的實際不相符合,從而仍有一個接受新的實踐的檢驗並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問題。所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不能隻停留在經驗層面,更重要的是揭示整個發展過程中的本質的、普遍的、必然的聯系,即要注重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客觀規律。

  4.比較側重對馬克思主義之“中國化”的研究,而相對較少深入探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當代化”問題。在鄧小平理論形成之前,人們把主要的關注點放在馬克思主義之“中國化”上,這是必要的﹔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基本形成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側重點應該隨之發生變化,應該由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而逐步轉向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研究。

  5.比較側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回溯性研究,而相對較少對其發展作出前瞻性的預見。回溯性研究固然需要,但其目的是在於更好地實現對未來的展望,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可能走向作出科學的預測或預見,以更自覺地推動其持續、健康地發展。

  6.比較側重對偉人思想及其理論貢獻的研究,而相對較少進行平民思想及其貢獻的探討。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隻能靠導師或領袖來實現,普通老百姓是無能為力或無可作為的。其實,導師或領袖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從來不是完全依賴自己“特別靈”的腦袋瓜的“自由創造”,而是程度不同地歸功於自己對廣大人民群眾智慧的概括和總結。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鄧小平同志也曾說過:“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今天重溫毛澤東和鄧小平同志的上述話,應該有利於我們更加關注廣大人民群眾對實現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貢獻。

  二、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方法審視

  這項成果以四篇、十九章的篇幅,詳細考察了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方法問題。

  第一篇是研究鄧小平理論及其思想方法的。首先從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本性破題,接著對鄧小平同志的發展理論展開辯証思考,進而揭示鄧小平同志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方法特色,而后概述了鄧小平理論學習和運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其重點,是闡述鄧小平同志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方法特色。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樹立科學的思想方法,而且正是因為他堅持富有特色的、體現唯物主義和辯証法有機統一的思想方法,才能敢於和善於直面中國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創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除了人們熟知的堅持“實踐第一”和辯証的“兩點論”、“重點論”的觀點之外,其思想方法的主要特色還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強調思想路線的關鍵作用,要求人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和解決黨的思想路線問題﹔二是突出解放思想在思想路線中的首先地位,首次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直接聯系起來,強調實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三是堅持歷史唯物論和歷史辯証法的有機統一,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弄清大是大非”,又要使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真正“為了團結一致向前看”,不在歷史舊帳上糾纏不休,把思想和目光投向今天和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四是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毛澤東同志,要求人們認真思考並正確求解“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位,還是錯誤是第一位”的、“文化大革命”等錯誤“是毛澤東同志一個人的,還是別人也有點份”的、毛澤東同志所犯的錯誤是什麼性質的、評說毛澤東同志歷史功過應該基於什麼樣的目的等問題﹔五是堅持歷史觀點和發展觀點的統一正確看待毛澤東思想,明確它是毛澤東同志為主要創立者的黨和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是什麼時候都“丟不得”的黨的指導思想,是一個完整的、不容割裂或肢解的科學理論體系,但又是需要在發展中堅持、在實踐中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

  第二篇是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思想方法的。以思想方法為視角,探討了“三個代表”要求觀點的提出和發展,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進而辯証考察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最后指出貫徹落實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是堅持與時俱進。該篇在辯証考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時指出:從其同鄧小平理論的聯系來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其主題和基本問題的聯系來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從其主題同黨的執政使命的聯系來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要務是發展﹔從其主題同黨的求真務實精神的聯系來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努力探索和解決業已面對的各種重大的現實難題。

  第三篇是論述科學發展觀及其思想方法的。首先說明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方法基礎,其次系統論述了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新發展,再次對科學發展觀視域內的解放思想作出新的闡釋,最后辯証解讀了科學發展觀之“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該篇在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方法基礎時,強調指出:(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思經驗教訓,適應世情和國情的新變化而提出的﹔(2)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堅持發展的永恆性、進步性和生產力決定論的觀點,凸顯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的首要意義﹔(3)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突出以民為本,強調人民對社會發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4)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發展的整體性、過程性,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5)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堅持全面性思維和矛盾分析方法的統一,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各類矛盾或關系。

  第四篇基於上述分析,進而從思想方法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了總體性的審視和研究。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經歷了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過程。它開始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突破於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重新審視,著力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破解,最后升華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其三,辯証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基本問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路線。指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什麼是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與基本問題是辯証統一的,即既是相互區別的,又是辯証聯系的。其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特征,若以辯証的視角來考察,它體現了理論性與實踐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傳承性與創新性、科學性與人民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辯証統一。

  三、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展的思想方法考察

  成果的第五篇,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專門闡述了如何繼續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問題。盡管這需要從多方面付出努力,但該篇突出本書的思想方法主線,首先強調必須調適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實現四個方面側重點的轉變,即從側重歷史視角向哲學思考轉化、從側重過程把握向規律揭示轉化、從側重中國化探索向當代化研究轉化、從側重回溯性總結向前瞻性預見轉化。其次強調要拓展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新視野,實現“四個結合”,即要把偉人思想研究和平民思想研究結合起來,並特別注意加強平民思想新成果研究﹔要把理論發展研究同實踐創新研究結合起來,並特別注意加強創新實踐的理論提煉研究﹔要把理論成果研究同成果應用研究結合起來,並特別注意加強理論成果的實踐應用研究﹔要把理論成果內容研究同理論成果體系研究結合起來,並特別注意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科學體系。最后強調要健全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根本政治保障,淨化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社會環境。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