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濟社會公共數據的空間統計樣本數據開發及應用研究”(批准號:11&ZD157)專家論証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孫九林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黃波教授、中國科學院余濤教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安榮教授、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文兼武司長、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周望軍副司長、北京市統計局吳萬標副局長等來自各界的2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首先,項目首席專家趙彥雲教授對課題設計進行了開題論証。之后,與會專家先后發言,就基於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上的空間統計樣本數據開發研究和經濟社會公共數據的空間應用分析兩個議題展開了論証和討論。各位專家充分肯定了該項研究的重大價值,特別是在解決經濟社會公共資源空間樣本數據的標准規范,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統計分析,科學有效配置和優化公共資源上的重要作用。孫九林院士希望該項研究能夠提出城市空間統計管理辦法﹔黃波教授認為,空間統計分析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非常關鍵和重要,特別是在像北京、上海等千萬人口以上城市的應用,該項研究具有引領作用﹔余濤教授認為該項目相對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經費少但完成的任務目標大,希望在研究成果基礎上,加強地理空間信息在人文社科領域重要應用方向的論証,為后續的重大研究提供科學依據﹔黨安榮教授認為地理信息與社會科學的結合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周望軍副司長講到中國特大城市發展快,人民生活包括蔬菜、副食等從生產到市場供應是一個復雜的空間價值鏈關系,希望空間統計及其分析能夠發揮技術方法作用,為穩定物價,科學調控利益關系,制定積極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文兼武司長和吳萬標副局長都對該項研究在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公共設施和資源上的供需連接的空間統計分析寄予厚望。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及海量數據時代的來臨,政府、企業和公眾對於地理空間信息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強,對於公共統計數據的空間性和系統性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空間維度更加精確、空間位置更加詳細的公共統計信息。然而目前由於受到國家政策以及行政體制因素的限制,這些運用現代化統計方式所獲取的海量數據仍然是以傳統的基於行政單元的統計匯總方式向社會公眾發布,這樣既是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統計得到的寶貴數據資源的浪費,也脫離了社會公眾對詳細統計信息的需求目標。為了更好地利用經濟社會公共數據的地理空間信息資源,對來自不同領域的經濟社會公共數據進行規范性和系統性的空間化整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和必要性工作。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統一將為原有的經濟社會公共數據賦予空間維度,不僅能夠為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社會公眾、各類經濟體提供權威、精確的空間統計數據,為其准確把握經濟社會變化提供基礎信息,而且能夠密切監測經濟社會的運行狀況,及時准確解釋區域性、局部性、苗頭性、趨勢性問題,為改進和細化社會管理提供更加精確更有指向的政策依據。基於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相統一的社會經濟公共數據,通過空間分析手段提供決策支持,最終可以實現公共社會資源,特別是醫療、教育、公共交通的管理、布局和空間優化配置等,從而實現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