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科發展研究(1911-2011)”(批准號:11&ZD109)開題論証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
出席開題會的專家有清華大學傅璇琮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陳祖武教授,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安平秋教授,北京大學孫欽善教授,《文獻》雜志常務副主編張廷銀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韓震教授等。課題組核心成員和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部分師生參加了會議。
首席專家周少川教授向與會領導和專家詳細匯報了課題的總體框架與思路、基本內容、預期目標與創新、研究意義。從梳理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科百年發展的學術歷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推進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的理論建設,為提升古籍整理的整體水平提供方法論指導和促進古文獻學研究,以及對文化傳承和建設的戰略謀劃等多方面,闡述了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本課題將分為民國卷、新中國前30年卷、改革開放新時期卷、總論卷、古籍整理書目和古文獻學書目等五個子課題展開研究。基本內容貫穿百年古籍整理工作發展和古文獻學科發展這兩條主線,涵蓋歷史、方法論、基本理論、學科理論等四個層面。周少川教授還向專家組匯報了項目立項后課題組對評標專家綜合意見的接納和對課題研究方案的完善。
子課題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牛潤珍教授,安徽大學諸偉奇教授,河南師范大學王記錄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汝企和教授、張升教授、毛瑞方講師,也分別介紹了各子課題的思路、前期工作和研究重點。
專家評議組認真聽取了課題組的匯報,認為本課題是一個對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化起重要作用的重大項目,在古文獻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古籍整理方法和理論總結以及學術史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充分肯定了課題的總體設計、特色、研究思路和團隊構成,同時也對研究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設性意見。
傅璇琮教授指出,古籍整理是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做好歷史的敘述和探索,本課題將古籍整理和古文獻學科的發展結合起來研究,獨具特色。孫欽善教授希望課題組要進一步結合現實狀況進行研究,在總結經驗時要注意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教訓。安平秋教授認為課題設計符合社會發展實際,具有開創性意義。希望在資料的搜集上拓展范圍,除收集出版的著作和期刊論文外,還要關注一些工作簡報和內部資料﹔在熱點問題的辨析上要關注近些年有關古籍整理和古文獻學的新熱點,在理論總結上應反映前沿的理論認識,可以召開各種專題的小型座談會或訪問相關學者,以掌握最新成果。陳祖武教授認為立項幾個月來,研究方案經課題組不斷完善,有了相當大的提高﹔開題報告務實、可信,可以按此構想實施項目研究。課題的研究意義十分重大,難度也很大,希望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要有史家的視野和情懷,還要有史家的責任和擔當。關於少數民族古籍的整理,課題組要主動和國家民委聯系,征求其意見,取得幫助。張廷銀研究員提出,課題研究有一定的周期,在這一周期中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又有新動態,是否可以把研究下限從2011年繼續延伸。韓震教授指出本課題在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同時希望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開闊視野、目光遠大,不限於百年、不限於中國,並注重理論方面的研究與總結。課題組成員與專家們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最后,周少川教授代表課題組感謝與會專家提出的寶貴建議,表示課題組將認真總結、吸收專家提出的意見,進一步優化研究方案,按照《立項通知書》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課題任務。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