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四十六: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風險和考驗研究

  2012年06月06日11:04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2年1月12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風險和考驗研究”(批准號:11&ZD068)開題論証會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召開。同濟大學丁小強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張明軍教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劉靖北教授、何立勝教授以及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的有關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就課題立項情況、研究思路、需要重點把握的問題及下一階段工作計劃等進行了研討並做出安排。

  項目首席專家劉昀獻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立項的基本情況,強調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有關要求,概述了課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他指出,本課題要以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以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為切入點,以提高我們黨應對執政風險和考驗的能力為主線,從歷史經驗、現實考驗、能力建設、長效機制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

  課題研究旨在通過梳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理論,總結中外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經驗教訓,分析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新變化及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執政風險,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建設和體制機制建設的理論、路徑和方法,構建提高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的理論框架和長效機制。課題研究立足於理論和實踐創新,爭取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開拓思路,辯証看待執政風險,加強對執政風險二重性的研究。執政風險並不總意味著危險,也潛藏機遇。執政風險意味著不確定性、危險性﹔但如果能夠科學應對,可以化險為夷,成為黨自身建設、社會發展和創新的動力源泉。

  二是加強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的研究。化解執政風險,關鍵在於提高黨應對執政風險的能力。要通過對核心能力、相關能力的界定,以及黨要有效應對執政風險考驗需要強化哪些能力建設,如何增強全黨駕馭風險、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什麼,如何將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能力建設與現階段黨的歷史任務和具體工作結合起來等問題的研究,探索提高我們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的途徑。

  三是建立黨在當代面臨執政風險的評估體系。我們黨在當代面臨的執政風險的深度和廣度如何?風險程度如何?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本課題應在理論分析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確定指標體系、方式方法,對此進行客觀闡釋並作出科學評估,為我們黨提高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能力提供依據。

  四是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機制研究。本課題將立足於提高應對執政風險能力,對建立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領導體制、工作體制和長效機制做出大膽設想和嘗試,在嚴密論証、試點實踐效果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體制機制建設框架或方案。

  與會課題組成員和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研究思路和內容作了進一步研究探討。

  華東政法大學張明軍教授認為,重大課題要高標准嚴要求,要加強針對性,抓住我們黨面臨的現實風險,以及如何應對實際的風險進行研究。課題研究應立足國內,立足當前的實際,立足現狀。要弄清新的歷史條件是什麼?面臨的風險是什麼?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同時視野要寬,要認清國際國內的風險。國際上蘇共失敗的教訓、西方的顏色革命、西化分化的風險要重點考慮,國內的分配差距、群眾利益要重點關注。成就要肯定,危險不要回避。

  同濟大學丁小強教授認為,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我們黨過去經歷了很多風險,依靠自身力量解決了,這說明我們黨有自我調整能力,所以首先要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我們黨面臨的風險很多,但內部風險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內部因素的條件。因而對於我們黨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什麼,應該主要分析黨內面臨的風險,突出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進行科學分類,在這方面對現象的描述很重要。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劉靖北教授指出,首先要確定黨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什麼,然后再通過考察我們黨的歷史,總結出我們黨到底有哪些應對執政風險的能力,確定我們應對執政風險需要提高哪些能力。要對應對執政風險的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進行科學界定和表述,要經得起推敲。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何立勝教授指出,建立應對執政風險機制,必須深入研究執政黨建設的規律。在提高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的機制建設方面,應突出可操作性。一要明確建立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機制的原則﹔二是重點研究提高應對執政風險考驗能力的領導體制、管理體制和長效機制﹔三是對應對執政風險的預測機制、決策機制、協調機制、風險處理機制、保障機制進行分析研究﹔為提高我們黨應對執政風險考驗的能力提供可靠的機制保障。

  在各位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劉昀獻教授作了會議總結。他指出,要研究如何應對風險,首先必須弄清當前我們黨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什麼。在客觀分析風險的主要來源,深刻認識執政風險與黨的自身建設關系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和實踐創新,不斷防范和化解了前進道路上遇到的風險和考驗。隨著所處內外環境、歷史方位和肩負任務的變化,黨在當代面臨的執政風險更加嚴峻、領域更加寬泛,既有來自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社會領域、改革開放領域的風險,也有來自全球化領域和自然界領域的風險。

  雖然風險來自多領域多方面,但從風險源看,不外乎是兩種,即內源性風險和外源性風險。內源性風險是因黨自身問題引起的風險,外源性風險是由黨外部因素引起的風險。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決定了我們黨面臨的執政風險主要是內源性風險,因為我們黨既是執政黨又是領導黨,掌握公共權力的力度、深度和廣度是當代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政黨無法比擬的。黨強則國盛。隻要黨自身肌體健康、足夠強大,就可以化解各種風險,包括來自自然界和國際領域的風險﹔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歷史事實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各子課題負責人最后達成了共識,以首席專家的思路為基礎,積極開展各子課題的研究工作。會議還對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了具體部署和安排。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