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四十五:百年來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研究

  2012年06月06日10:51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2年3月18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來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研究”(批准號:11&ZD136)開題報告會在北京舉行。出席本次開題報告會的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吳元邁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陳眾議研究員、陸建德研究員、韓耀成研究員,北京大學劉意青教授、王一川教授、申丹教授、張冰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陳建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劉洪濤教授,南開大學王立新教授等。來自東北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大連大學等高校的課題組成員參會。

  項目首席專家劉建軍教授就課題研究背景、學理構成、編寫設想、編寫原則、具體分工和工作日程等情況向專家們作了全面的介紹。課題組認為,“歐美文學的中國化進程”主要是指歐美文學觀念、作家作品和大量文學現象譯介到中國過程中,被中國人所知曉、所理解和所接受並成為中國文學現代元素的歷史進程。而歐美文學的中國化進程,伴隨著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進程及文化轉型發生發展,自覺或不自覺地圍繞著中國的現代化“三步走進程”而進入中國並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和改造的。課題主要工作是要將過去已有實踐層面的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論層面,厘清百年來我國外國文學界對西方文學研究的貢獻,改變中國文化語境下對“西方文學”的認識方式,進行總體性的文化影響與文學基礎理論創新。課題設定的研究目標是,在考察歐美文學百年來進入中國的“中國化”規律基礎上,在理論上重新定義“中國的西方文學”的性質以及試圖構建今天中國特色的西方文學研究新形態。

  與會專家肯定了課題組已有研究基礎和對課題研究的總體設計。對項目研究中以問題為導向,分階段圍繞時代的主題,緊扣標志性事件,抓住主要話語尋求重大問題給予回答和闡釋的研究思路給予充分認可。評議組專家圍繞歐美文學進入中國歷程中若干重大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

  首先是對歐美文學中國“化”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認為,這個課題的設立和設計充分結合了時代思潮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吳元邁提出要科學認識和把握歐美文學中國化命題,要注重對文學“化”的問題的特殊性說明。他強調對中國化的解釋,離不開時代思潮發展趨勢和當今世界文化狀況影響。並勉勵課題組要力爭拿出第一流的研究成果來。韓耀成、劉意青等專家認為,中國人在接受歐美文學的過程中,做了很多改寫,這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產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中國人也有非常強烈的自省和反思精神,恰恰是外來世界促進了我們的認識。

  其次是討論世界格局下的歐美文學進入中國的若干問題。陳眾議、王一川、陳建華、申丹等專家認為,要從中國文學發展的實際出發,將歐美文學進入中國的過程放在世界文明影響、歐美文化的強勢背景下予以關照。同時堅持中國學者的批評立場。劉洪濤等專家也強調,近代以來的世界文學體系有中心、邊緣之別。近代文學發展規律是從中心到邊緣不斷變動,不斷沖突的關系。這樣的研究才具有世界性的眼光。

  第三,與會專家還暢言了各自對歐美文學進入中國的范式、規律的理解。陸建德研究員提出,從五四以前的翻譯現象看,一些先行者更多具有的是本土的關懷,要反對以往研究中出現的那種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本質主義的思維模式,要反思以往將中西完全對立的思維弊端。同時指出在注重問題深度探討時要有更開闊的胸懷。最后,專家組希望課題組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把項目打造成精品之作,為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和文化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課題組成員感到,本次開題報告會有三個特點:一是課題研究組織形式富於創新。將開題和研究融為一體,開題會即為重大問題的研討會。研究按歷史階段劃分,以問題為研究內容,分解研究任務,在隊伍構成上探索集體研討與個性化寫作相結合的研究模式﹔二是與會專家層次高、研究領域覆蓋面廣。有來自外國文學、文藝理論、中國文學等領域的專家及出版方面的專家出席。三是打破在首席專家所在地舉辦開題報告會的常規,在名師雲集的北京有利於邀請更多的學科專家參會並提出寶貴意見。

(責編:陳葉軍、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