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由南京大學杜駿飛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批准號:11&ZD178)開題論証會在南京大學舉行。
出席開題評審的專家有: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金兼斌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方曉義教授、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王明生教授、張鳳陽教授,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周曉虹教授、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朱慶華教授等。課題首席專家以及項目各子課題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首席專家杜駿飛教授首先作了項目開題報告。他圍繞總體的課題設計和研究計劃,從研究隊伍、總體框架、基本內容、主要創新點和特色、子課題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匯報。該重大項目分為六個子課題:網絡游戲產業影響力研究﹔網游內容及其對青少年的文化影響研究﹔參加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個體的發展影響研究﹔參與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群體的發展影響研究﹔青少年網游玩家“成癮-脫癮”的心理機制研究﹔網絡游戲的引導與治理策略研究。該課題項目將秉持“創新思想、寧缺勿濫、唯真唯實、頂天立地 ”的研究理念,施行“多專家對話、跨學科合作、跨方法証明、高效能生產”的研究策略,採用“統一調度、分層累進、數據共享、成果接力、按需配置、目標管理”的管理模式。關於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或傳播效果,該課題力求跳脫先驗的價值判斷,從中立客觀的角度切入,系統梳理網絡游戲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脈絡,深度解析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機制﹔從個體和群體兩個層面研究青少年群體對網絡游戲的接觸與參與,從傳播學、公共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角度切入,探求社會環境、社會文化與青少年玩家之間的互動關系,改變以往研究各自為陣、彼此隔閡的狀況,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價值的網絡游戲引導策略。
在聽取課題匯報之后,評審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項目的意義,高度評價了課題論証設計的思路,並提出了富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周曉虹教授肯定了“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課題富有理論及實踐價值,研究思路清晰,成員分工合理。他認為,本課題在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教育學及公共政策研究等領域均可對現實問題作出重要回應。
王明生教授提出課題組需要抓住若干重點突破研究,研究成果宜精不宜泛﹔鑒於該重大項目的跨學科、跨地域屬性,可通過建立課題組網絡平台的形式促進參與成員的交流與課題組信息的共享。
朱慶華教授充分肯定了課題組不對網游影響作價值預判的研究視角,同時也建議課題組加強應用研究,並對課題所採用的內容分析法、德爾菲法等具體研究方法作了指導。
方曉義教授認為課題組提出的“線上-線下”及“個體-群體”的研究思路頗為新穎,但也指出課題組要特別注意促進跨學科專家團隊的融合,同時,通過對課題研究領域已有文獻的深入研究抓住研究亮點,在取樣等具體研究方法上進一步細化。
張鳳陽教授認為,對於網絡游戲的判斷要放在現代性的視野中,這種現代性的視野便是個體的歸屬感。由於在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個體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歸屬,就會傾向於在虛擬社區中尋求新的情感歸屬,這就是當前網絡游戲問題的現代性背景。並提出,可以分析在網絡游戲使用上的城鄉差異、性別差異,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差異。
金兼斌教授總結了評審意見,對課題組研究計劃及相關設計給予了全面積極的回應,並綜合各位評審專家的意見,就開題報告部分細節提出了調整建議。建議指出,在課題的立意上,不僅要關注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還要關注正面影響﹔課題的目標應該是有限目標,重在突出創新性﹔課題的設計要以“影響”和“引導”作為核心關鍵詞,各個子課題之間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在課題的學科組織上要做到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
課題組成員認真聽取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評議和意見,並與專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課題負責人杜駿飛教授代表課題組向各位專家致謝,並表示將以高度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完善課題的研究設計,確保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形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的研究成果,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做出自己的貢獻。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