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由浙江大學劉海濤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漢語計量語言學研究”(批准號:11&ZD188)開題研討會在浙江大學外語學院舉行。本次開題研討會邀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馮志偉研究員、大連海事大學范風祥教授、北京大學王厚峰教授、清華大學江銘虎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董燕萍教授作為評議專家,馮志偉研究員任專家組組長。浙江省社科聯、省社科規劃辦、浙江大學有關負責同志以及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主要成員3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劉海濤教授就課題的目標、內容、意義、研究隊伍與研究基礎、研究重點與難點、進度安排等問題作了詳細匯報。劉海濤教授指出,該課題將以計量語言學理論、配價理論與依存語法為指導,以真實的語言數據為材料,採用現代計量語言學的一般方法、復雜網絡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認知心理實驗等手段,對現代漢語進行統計、描寫、對比、建模、仿真等計量研究,旨在挖掘漢語的語言結構規律,探究漢語和漢字系統在人類語言與文字系統中的特點與共性,研究語言規律與認知結構的關系。該課題研究將有助於發現漢語的結構規律與演化規律,提高對漢語結構與系統認識的客觀性、描寫的精確性、解釋的充分性與合理性﹔有助於提升漢語研究的科學化程度,加速漢語語言學的科學化進程,縮小漢語計量語言學同國際計量語言學研究之間的差距﹔有助於發揮計量語言學研究成果在計算語言學領域中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該課題的研究是對國際計量語言學的全面補充與發展,有助於增強與提高中國語言學在國際學術界的聲望與話語權。
馮志偉研究員肯定了該課題在跨學科探索語言學問題與促使計算語言學研究回歸語言學陣營這兩方面的重要意義,提出在研究過程中要對漢字拆分標准、句法標注體系的科學性、形式語法體系的可操作性等問題給予充分重視,建議在認知研究中注意加強實驗手段。
王厚峰教授就語料規模、句法體系的選擇、標注體系與標注工具等問題與課題組進行了討論,建議盡可能將篇章等超句結構的計量研究納入到課題的研究范圍,以便從計量的角度為語篇的自動分析等領域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范鳳祥教授首先肯定了該課題的前沿性與創新性,認為研究隊伍陣容強大、搭配合理,是典型的文理交叉研究,並與課題組就多語體語料庫與歷時語料庫的建設問題進行了討論,建議將句子信息分布、單現詞等問題納入到課題的研究中。
江銘虎教授對該課題在交叉學科方面的探索與前期研究基礎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該課題採用的計量語言學研究方法對語用學研究具有參考作用,因此希望課題組也在這一方面展開研究,並表示願意在相關領域與課題組開展合作研究。
董燕萍教授建議,在研究中應充分重視信息結構在語言線性結構與網絡結構相互轉換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進行描寫研究的同時加強研究的解釋性﹔重視個體語言發展研究與跨語言對比研究。
圍繞專家提出的問題,各子課題負責人與其他成員與專家進行了深入討論。討論結束后,劉海濤教授代表課題組向專家表示感謝,並表示在研究過程中將結合專家們提出的建議,嚴格按照研究計劃開展工作,在中國語言學的國際化與語言研究的科學化方面做出應有的努力。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