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藏經總目提要》編纂”(批准號:11&ZD116)開題報告會在上海召開。參加開題報告會的專家有復旦大學陳允吉教授、陳尚君教授、潘富恩教授、王雷泉教授、張慶熊教授、劉康德教授、鄭偉宏教授、劉震副教授﹔上海社科院宗教所晏可佳研究員、葛壯研究員、劉元春研究員﹔上海社科院哲學所湯銘均副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嚴耀中教授﹔上海大學賀聖迪教授、林國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周瀚光教授﹔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紀如曼教授﹔上海戲劇學院張生泉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羅顥副編審﹔復旦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賀聖遂等。
項目首席專家陳士強教授詳細匯報了項目意義、總體框架、基本內容、研究思路和方法、擬突破的重點難點,以及目前的進展情況。他說,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儒、佛、道三派鼎足而立,並稱“顯學”,經千百年的流傳,為世人留下了汗牛充棟的文獻資料。而《大藏經》則是佛教經典的總匯,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為了整理這一文化遺產,幫助學人解決佛經用古文譯寫、深奧艱澀的難題,他從1983年6月起,就開始獨立編纂現今唯一的《大藏經總目提要》。盡管本項去年立項, 而實際編纂從1983年就已開始,迄今已歷時二十九年。本項目是一部集目錄、版本、提要、資料、考訂於一體的大型佛學工具書。全書分為十冊,對《大藏經》收錄的各種典籍,按六級分類法編制,並予以詳釋。各大部之首均有“總敘”,綜述這一大類典籍的性質、歷史、門類、存佚、收錄狀況和備考書目。對每一部典籍的解說,大致包括:經名(包括全稱、略稱、異名),卷數(包括不同分卷),譯撰者,譯撰時間,著錄情況,主要版本,譯撰者事跡,序跋題記,篇目結構,內容大意,思想特點,資料來源(或同本異譯),研究狀況。此外,還有經典源流的敘述,不同文本的對勘,史實的辨正和補充等。目前已完成出版的是《大藏經總說》一冊(原名《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經典卷》)、《經藏》三冊、《文史藏》二冊,總計六冊﹔即將完成的是《律藏》二冊﹔尚未寫作的是《論藏》二冊。在十冊全部完成后,還要對先前已出版的《經藏》作增補,補入大乘經,並對《大藏經總說》作修訂。
陳允吉教授在發言中說,他讀過《大藏經總目提要》已出版的六冊提要,其深入、細致、全面程度,令人驚嘆。本《提要》原有的編撰體例很好,應保持下去。陳士強教授獨立完成這一項目,也有利於整套著作在學術觀念、風格和標准上的統一。
林國良教授指出,佛教中各種觀點、派別分歧很大,將眾多的典籍,篇篇解釋清楚,難度極大。自古到今,能夠通讀、讀通《大藏經》的有幾人?本項目已出版了六冊著作,完全可在學術界立足。其余四冊,在約定的時間內寫出,也是可行的。《經藏》的補錄,可在項目完成后根據時間的許可再做。
嚴耀中教授認為,《大藏經》可說是佛教的《四庫全書》,陳士強教授的編輯身份,使他有廣闊的知識基礎,這是其優勢所在。他建議,對於大乘經的取舍,應當選取《大藏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以免總量過大。
陳尚君教授認為,《大藏經總目提要》是一部為研究者指示津梁、提供入門途徑的著作,一旦完成,“經”、“律”、“論”三藏的提要都齊了,在佛教史上足以不朽。目前,我國所見的很大一部分佛典來源於日本,日本本土對佛教經典保存豐富,研究深入,保留了眾多唐寫本、古抄本等,在考証、義理的研究方面,中國學界與之尚有相當大的差距,如能吸收這些研究成果,對於已有著作的修訂、再版和新著作的撰寫,將大有裨益。
王雷泉教授建議,近代歐陽建編《藏要》的思路,值得借鑒。他將講學與刻經結合起來,注意物色合適的編校人才。關於大乘經,《藏要》中有《大般若經》等經典的介紹,本項目可借鑒它的框架,不必求全。
張慶熊教授建議,作者在編纂《提要》的過程中,將有關的研究心得,以札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傳給后來者,這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葛壯研究員指出,目錄學是學術研究的鑰匙,從這個意義上說,本項目功德無量,對民族文化意義深遠。建議編纂者多與佛教界人士溝通交流,為研究提供新視野。
劉元春研究員認為,《論藏》部分的論著,是純粹的理論推演,難以把握,建議按大小乘和宗派的劃分,將其中重要的核心經典提煉出來,進行解讀。史實的辯証和補充上,要考慮信仰層面和非信仰層面(學術研究)兩方面的需要。
賀聖迪教授指出,他在進行“中國佛教與地理”課題的研究時,從本項目已出版的《經藏》、《文史藏》中,獲得了很多線索,進而查到了不少有用的資料。本項目的意義,在於給后人指點門路,推進佛教的研究,但其影響又不局限於佛教研究,還包括文、史、哲等各方面。
周瀚光教授指出,他在作“佛教與科技史”課題的研究時,從本項目已出版的前期成果中,獲益良多。作為一部學術工具書,本項目具有長久的使用價值。
劉震副教授建議,本項目在體例已定的前提下,不妨作些開放性安排,尤其是研究資料和研究狀況,可根據時代發展所出現的新情況,由后人作增補、修訂。“經”、“律”、“論”典籍的名稱,也可考慮用梵文標注。
羅顥副編審認為,本項目找准了自己的學術定位,從已出版的前期成果來看,內容豐厚,提示性強,把握了佛教經典的內在結構和義蘊。
潘富恩教授在發言中,贊揚了這一項目的開創性工作和首席專家嚴謹的治學精神,認為本項目一旦完成,必將傳世。復旦大學古籍研究所鄭偉宏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劉康德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湯銘均副研究員等,也高度評價了《大藏經總目提要》的前期成果。指出,《大藏經總目提要》應當作為一個文化品牌延續下去,在未來由不同學人不斷地完整化。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