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是基礎性的學術史研究項目,任務是回顧性地考察分析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外國文學研究的發展史。本項目繼2010年3月召開開題論証會以來,在集思廣益、廣泛聽取意見的前提下,各子課題積極進行課題部署和具體設計,在結構安排、工作步驟與分工上取得了共識。為了總結工作、交流工作進展,課題組分別召開了三次交流研討會,逐步細化了撰寫大綱和實施計劃,並展開相關研究工作。目前,各子課題工作進展順利,已經有二十多篇階段性成果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中國翻譯》、《中國比較文學》、《國外文學》、《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外國語文》、《日語學習與研究》等期刊上發表或接受待發表,有的被《新華文摘》收錄。《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已經為本項目開辟了專欄,《湘潭大學學報》(哲社版)也將為本項目開設專欄,集中刊載本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以下是八個子課題組的近期工作總結:
子課題之一: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作品研究之考察與分析
本子課題到目前為止,已經收到32位課題參加者撰寫的稿件。其中小說作品研究19篇,詩歌作品和戲劇作品研究13篇,已經完成計劃撰寫篇章的近二分之一,其中有十多篇稿件已經在核心期刊發表或已接受待發表。這些稿件均根據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的意見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充實,在體例、格式、框架等方面達到了基本統一。針對稿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在上次總結會提出的具體要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新的建議,將重點放在對建國之后60年外國文學作品研究的分析與考察方面,對研究對象在這60年間的特點、重點、不足及今后的發展路徑等方面盡可能進行充實和補足。建議作者分析國內研究成果時要開闊視野,注意考察國外不同時期的研究,比較短長,發揮優勢,盡量避免盲從。同時,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如體例、格式、具體內容等方面再次進行規范化要求等。已定稿的文章已經發給其他作者,以便所有參加撰寫的作者了解工作的進展情況,統一寫作體例,更好地完成自己撰寫的部分。
子課題之二: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流派研究之考察與分析
本子課題的研究工作正按照整個項目時間表進行。新近完成的工作是谷裕老師撰寫的“十八世紀流派研究”和“文學流派:啟蒙文學”兩篇。撰寫人員略有變動,一位原定撰稿人因身體原因不能繼續參與項目,現替換為黎躍進老師,由他擔任相關章節的撰寫工作。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導論的撰寫、已完成文稿的修改、編輯、統稿等方面,力爭全部文稿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行文表述上都達到預定的質量要求。由於流派與理論存在交叉,所以還將與文論子項目負責人進行溝通,避免出現內容上的不必要重復。
子課題之三: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史研究之考察與分析
自2011年11月總結匯報會以后,外國文學史研究各位撰稿人在之前研究寫作的基礎上,繼續抓緊各自負責內容的寫作。趙振江老師撰寫的西班牙文學史和拉丁美洲文學史研究,石海軍老師撰寫的印度文學史研究等已經交了修改稿。韓加明老師負責撰寫的法國和德國文學史研究根據王文融老師和王建老師的建議進一步修改后已基本定稿。除了俄蘇文學史、美國文學史和西方其他國家文學史研究仍在繼續撰寫初稿外,其他國別和地區文學史研究都已完成初稿,正在進一步修改補充完善。根據目前進度,擬在今年暑假完成各自負責的書稿,然后由子項目負責人做統稿調整工作。由子項目負責人撰寫的導言和結語也已經有了部分初稿,正在補充修改。在階段性成果發表方面,張世紅老師撰寫的英國文學通史研究中關於前輩學者貢獻的部分內容將於近期在《國外文學》發表。
子課題之四:新中國60年外國文論研究之考察與分析
本子課題組分為西方文論和俄蘇文論兩個部分。西方文論部分,陶家俊老師撰寫的闡釋學一章已完成,趙毅衡老師撰寫的新批評和符號學的二章、周小儀老師撰寫的典型論一章均已經完成並送期刊等待發表。汪明安老師撰寫的福柯一章和王麗亞老師撰寫的女性主義章節已有初稿、陳永國老師撰寫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章節、劉象愚老師的后殖民主義章節正在寫作中。周小儀現已著手准備撰寫心理分析、方法論、主體性三章。俄蘇文論部分,丁國旗、吳元邁老師撰寫的第三章俄蘇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正在進行中。張冰老師撰寫的第四章中國的俄國形式主義研究在補充了新資料的基礎上,已完成了部分初稿。夏忠憲老師撰寫的第四章第四節巴赫金研究已有初稿,其余章節也在准備撰寫中。
子課題之五: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翻譯之考察與分析
今年上半年兩位子課題負責人對項目的進度、寫作分工作進一步的規劃和細分,並通知各撰稿人盡可能於2012年底前交出初稿。與此同時,又陸續有作者把完成的初稿發來,具體為:田全金老師撰寫的第一章“俄蘇文學翻譯之考察與分析”﹔江帆老師撰寫的第六章第一節“《南方來信》--文革前的第三世界文學翻譯”﹔滕威老師撰寫的第六章第三節“60年拉美文學翻譯考察與分析”﹔盧志宏老師撰寫的第九章“翻譯文學期刊的考察與分析”。
子課題之六: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數據庫
數據庫子課題的建設分為技術部分和內容部分,前者主要是數據庫架構的設計、搭建、調試和運行,后者主要是條目的採集、輸入、篩選、分類、界定、加工和補充。
到目前為止,技術部分已經完成數據庫的設計和搭建,設計和確定各類條目的基本結構,可以實現基本的搜索功能,並根據條目的特點對數據庫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修改﹔內容部分已經完成主要條目的搜尋和採集工作,包括圖書和論文兩大類﹔這兩大類條目都已通過機讀的方式輸入到數據庫中﹔對這兩大類條目的各個信息項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劃分出更加詳細的條目類型,設計和確定不同類別條目的標准格式,撰寫各種類型的示范條目﹔將所有條目分成若干個條目組,已經建立以教師和博士生為主的團隊,分組對圖書和論文類條目進行修改、補充和加工﹔安排相關人員撰寫可採集范圍以外的相關條目,包括人物類、機構類、刊物類、項目類和獎項類等條目,其中機構類的條目已基本完成。
子課題之七: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分類考察口述史
自上階段工作匯報以來,口述史子課題成員集中開展了訪談稿整理和編輯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共採訪專家學者20人,訪談稿件整理進展情況為:定稿4篇(經受訪學者核實確認),三稿(有待受訪學者核實確認)9篇,二稿2篇,轉錄初稿4篇,尚需整理錄音1份。其中三份定稿(樂黛雲、黃寶生、童道明訪談)已推薦給相關專業期刊,擬提前發表。
與受訪學者聯絡核實確認定稿事宜進展稍緩,多數學者因身體狀況不佳等原因未能及時反饋,部分學者因多次修訂稿件有所延擱,相當一部分學者不習慣使用電子文檔。諸多原因可能會導致定稿結集計劃拖延,課題組將認真對待此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本子課題組計劃今年暑假前完成所有採訪工作(尚需採訪5-6位學者),今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所有訪談三稿並收回大部分定稿。
子課題之八:外國文學研究戰略發展報告
本子課題借助其他七個子課題的研究,力圖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外國文學學科發展及其在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前瞻性設想。
目前,“外國文學研究60年”各子課題的研究都已初具規模,這為本子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子課題研究大多有一些總結性的內容,比如“外國文學史”研究方面的“問題與展望”章節等,對於“戰略發展報告”的撰寫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我們將進一步關注並借鑒各子課題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外國文學60年的發展過程和規律進行分析。同時,我們也將根據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現狀,參照國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對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力爭在今年下半年總結會前后拿出“外國文學研究戰略發展報告”的初稿。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