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由東南大學法學院周佑勇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制度平台與法律保障機制研究”(批准號:11&ZD160)在南京舉行開題論証會。
國家交通運輸部政法司副司長柯林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祝君,交通廳總工程師金凌,運輸管理局局長汪學君,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葉必豐,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北京行政學院教授金國坤,南京交通台“智勇在線”主持人智勇,建筑設計院總規劃師段進,交通學院教授過秀成等專家受邀出席項目開題論証會。此外,江蘇省社科規劃辦、東南大學有關負責人,《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新聞單位代表以及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項目首席專家、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周佑勇教授從課題研究背景及重要性、研究框架及子課題設計、預期完成目標、重點難點與創新,以及下一步研究方案做了全面系統的開題匯報。各位專家一致認為,本項目選題意義重大、具有極大的前沿性和創新空間,研究方法創新、方案可行,課題設計體現了對我國現代城市交通發展重大問題的精准把握,抓住了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瓶頸,從制度建設與法律保障機制的缺失入手,真正體現了課題的重大性、交叉性、現實性。同時,專家們紛紛從各自學科及城市交通實踐的角度,對課題研究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集中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第一,注重課題成果產出的表現形式及其典型意義。沈開舉教授希望該項目可以產出重大標志性成果,即得到認可、經得起檢驗的成果。金國坤教授則希望通過課題研究的影響,推動現代城市交通制度與法律機制引導下的典型城市樣本的形成。金凌總工程師希望對課題的落腳點,即“制度平台”應有清晰的認識,並在成果形式上予以充分體現。智勇老師則總結了電台主持工作中掌握的南京城市交通矛盾焦點,對其成因提出自己的認識,希望課題組可以在法學理論上予以剖析,並提出具體的法律對策。段進教授認為,課題組要把重點放在解決交通問題的立法平台和制度保障方面。葉必豐教授提出通過網絡方式,建立城市交通指數評價體系,以實現課題研究的影響力並有具體的先進表現形式。
第二,高度重視研究計劃的設計及方法的科學性。王元春處長建議課題組進一步細化研究的技術路線、實現路徑及時間節點。過秀成、葉必豐教授建議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首先對現有交通法律體系及已有法律案例予以全面的梳理。段進教授則指出交叉學科研究的誤區,需要將重心放在制度建設與立法建議方面。汪學君局長認為城市交通制度設計和保障制度研究是一個多學科和多管理部門的交叉問題,需要科學的交叉研究方法。
第三,課題研究依托機構與研究團隊的建設問題。柯林春副司長、汪祝君副廳長、金凌總工程師就課題依托研究機構--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支持方案,並提出與交通運輸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合作共建的初步方案。汪學君局長推薦實務部門專家加入課題具體人選。過秀成教授從交通學科向課題組提供了專門人選。
第四,深入實踐領域依托具體的城市交通發展項目。金凌總工程師希望課題組跟蹤江蘇省蘇州市、南京市正在開展的“交通治堵”與“公交都市”項目,深入實踐領域,奠定課題研究扎實的實踐基礎。金國坤教授則建議課題組結合北京市“治堵”實踐入手,切入課題的研究。
最后,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祝君、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柯林春先后做會議總結,表示將全力以赴、大力支持該項目研究工作,希望能夠以本項目為契機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全面加強與課題組之間的戰略性合作,以期獲得更具有針對性和重大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切實服務於政府在交通法治領域的科學立法決策。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