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三十七: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

  2012年05月03日11:11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2月28日,由南京師范大學王小錫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經濟倫理思想通史研究”(批准號:11&ZD084)開題報告會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行。

  華東師范大學朱貽庭教授、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樊和平教授、南京圖書館館長徐小躍教授、《光明日報》理論部副主任薄潔萍博士四位專家受邀參加開題報告會。課題首席專家、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王小錫教授和子課題負責人王澤應教授、周中之教授、郭建新教授、王露璐教授及部分課題組成員出席了會議。

  課題首席專家王小錫教授向與會專家簡要匯報了課題概況、研究現狀和研究框架與內容,著重匯報了課題的研究思路、方法、擬突破的重點問題及主要創新點,以及研究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專家們認真聽取了匯報,一致認為,該項目的立項充分顯示了南京師范大學經濟倫理學研究團隊的整體實力,對中國經濟倫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意義重大。專家們就課題研究的基本立場和方法、關鍵詞的確立及整個研究的概念框架、斷代研究的分期和人物思想的辯証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資料文獻的甄別與引証等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設性的思路。

  樊和平教授認為,本課題的研究需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難點問題:第一,如何站在倫理學的立場來研究經濟倫理?什麼是倫理學的立場?第二,怎樣把經濟與倫理融為一體?第三,如何突出歷史感?通史研究重在“通”字,要在內在精神和邏輯上“通”。朱貽庭教授肯定了課題整體研究框架和思路,認為課題研究需要重視以下三個問題:第一,研究經濟倫理思想的關鍵是是否反映當時時代的精神氣質。第二,從倫理學角度剖析材料,其前提是材料的鑒別、甄別工作。第三,挖掘經濟倫理思想,要從原始資料而非二手資料入手。他還指出,課題研究需要把握關鍵詞,弄清概念和范疇在每一個時期的演變、狀態和內容,並對新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議。徐小躍教授認為,在課題研究中要找准關鍵詞,明確經濟倫理的諸多概念、范疇,從概念框架、思維方式、價值規范等角度去分析和論述。薄潔萍博士提出,課題研究是一項“修史”的工作,要特別重視材料的爬梳、甄選、鑒別工作。在現當代中國經濟倫理思想的研究中,要注重面向現實重大問題,進行廣泛的調研。

  江蘇省社科規劃辦主任徐之順從課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建議:第一,處理好總體研究和專題研究的關系,處理好成果的厚重與龐大的關系。第二,課題研究中要著重把握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強調問題意識,關注重大理論問題,提出基本的思想、觀點。第三,處理好項目研究和平台建設的關系。通過重大項目的研究,構建較高的學術研究平台(如史料庫、人物庫),整理基本研究材料,搭建供學界研究使用的高水平學術信息平台。第四,處理好學術研究和理論完善的關系。在研究中應當關注現實的倫理問題,並從傳統的倫理思想中汲取有益資源,以史為鑒,指導現實。

  王小錫教授表示,將在全面吸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研究思路,完善研究內容,整合校內外研究資源,使課題研究計劃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力爭高質量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