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三十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探索研究

  2012年05月03日11:08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2月3日上午,廈門大學彭兆榮教授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探索研究”(批准號:11&ZD123)開題報告會在廈門大學嘉庚主樓215會議室召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周小璞出席會議並提出要求,項目首席專家彭兆榮教授就項目的設計和執行計劃作了詳細的匯報。

  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葉舒憲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徐藝乙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民族文學研究》主編湯曉青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方會長苑利,四川大學文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徐新建教授,重慶文理學院副院長譚宏教授,蘇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中心鄭麗虹副教授,青海民族學院藝術研究所所長曹婭麗,重慶文理學院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王天祥教授,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書記周顯寶教授,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張先清教授,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副主任藍達居等。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周小璞指出,十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不少成績。雖然起步比較晚,但進展很快。在這起步階段的幾年中,已基本搭建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框架,但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尤其突出的是理論研究滯后,缺乏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黨中央剛剛確定了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非遺工作因此更需要進入依法保護,科學保護的深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非常急需學術界為國家遺產保護工作提供理論和學術方面的支撐。所以說,這個課題是恰逢其時,非常有意義。廈門大學歷史悠久,學術實力深厚,首席專家彭兆榮教授是人類學方面著名的學者,由他牽頭組建的這個團隊集中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高校和機構的中堅力量,很多都是在這個領域做出學術建樹的大家,這樣一個課題組一定會高水平地完成課題。非常希望各方學術力量集思廣益,對國內外非遺保護工作做一個學術的、系統的梳理研究,同時能結合我們的非遺實踐,給予我國非遺保護工作更多的學術和理論支撐和指導。

  課題組首席專家彭兆榮教授重申了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預期成果等方面內容﹔課題負責人分別圍繞各自的研究重心作簡要陳述,並進行了較深入的討論。課題組一致認為,課題要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探索研究”為突破口,以期開創遺產體系的“中國范式”,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遺產體系,在實踐中解決中國的遺產問題,在世界舞台上發出中國的聲音。

  在討論階段,本課題五位開題評審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研究框架、研究內容、人員分工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細致的探討,達成如下共識:(1)關於研究內容。首先,強調“體系”。在聚焦核心理論問題,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土核心理念、核心關鍵詞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體系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把握體系的系統性。其次,理論研究和田野考察要注重現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再次,解決好幾對關系,如專業和學科、國家與民眾、本土與人類、書寫系統和身體系統等。(2)關於研究方法。首先要強調人類學、哲學等基礎理論的學術滋養﹔其次,注意將研討、專題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以培訓的形式聯動學界和業界等多樣態的研究方法共舉﹔最后,注意在田野考察中關注民間傳統遺產傳承的法則,並在研究中借鑒其法。(3)關於研究經費和團隊。鑒於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目前的經費不足以支撐,建議把課題做成一個學術平台,與地方院校、田野點和業界多形式互動,進而建設一個高水平的學術共同體。(4)關於子課題“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研究及數據庫建設”要重新評估數據庫的類型,在有限的時間和經費范圍內,建議做成文字檔案型。(5)關於課題田野點,建議兼顧地方資源,遺產特點,實踐問題和系統性。

  最后,首席專家彭兆榮教授在總結時指出,本次開題論証會是務實的會議,課題組成員認真准備,深入討論,進一步研討和明確了研究目標、任務和方法。當前,我國政府把遺產保護立為國策,地方積極響應,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對課題組研究成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課題組能真正從哲學層面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體系建設提供核心價值觀﹔還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土經驗、邏輯和文化語法,挖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的知識生產方式﹔探索中國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的理論要素、基本研究單元及其結構模式,完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體系的探索。希望本課題通力合作、聯合攻關,按時高質量完成科研任務,推出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的學術精品,服務於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和現實需求。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