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三十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

  2012年05月03日11:06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2月11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貴清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批准號:11&ZD067)在清華大學舉行開題論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陳佔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教授、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研究部主任季正聚研究員、中共中央編譯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主編許寶友研究員應邀參加了開題論証。

  開題論証會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四林教授與程恩富教授共同主持。項目首席專家肖貴清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的論証申報過程、研究意義、課題設計的總體框架和主要研究內容、基本研究思路和已經展開的相關研究,分析了課題研究的學科優勢和預期成果。

  與會專家就課題研究的一些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概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課題的立項研究可謂“恰逢其時”。

  季正聚研究員認為,該課題研究對國內和國外都意義重大。課題論証脈絡清晰,體現了研究者的現實關懷和突出的問題意識。他提出四方面的建議:一是,在突出縱向(歷史的)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橫向的制度研究,即制度構成的研究,如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研究、政治協商制度研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二是,要重視問題研究,有針對性地回答人們在一些重大問題認識上的困惑﹔三是,既要重視研究制度的剛性和柔性,也要重視研究制度之間的耦合性和制度運作的實效性﹔四是,要注意各子課題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呼應,還需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定位。

  許寶友研究員提出,課題論証嚴謹,內容充實,問題意識突出,研究基礎比較好。建議增加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未來社會制度設想的研究,還應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關系。他提出,課題組研究思路一定要開闊,要具有廣闊的視野。

  秦宣教授認為,該課題研究對當前中國政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以來,關於制度的討論十分熱烈,但是這一制度的內涵、基本構成卻未能形成共識和清晰表述,這一制度內在優勢該如何闡釋,這些問題都需要做出明確的回應和學理的闡釋。他建議課題研究注意以下問題:其一,應該細致梳理經典作家的制度思想,並研究他們從價值層面的分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有怎樣的重要意義?其二,應著力分析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明確表達和概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並以“補缺”的方式進行研究,而不是以解釋政策的方式完成課題。其三,開闊眼界,引入其他學科的觀點和方法,拓展研究視野。

  陳佔安教授認為,課題設計中將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貢獻作為研究內容之一是十分必要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於1956年,其時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改革開放以來的創新實踐,則突顯了這一制度的時代特色。建議如下:首先,問題意識再強一些,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其次,研究的學術味道再濃一些,學術研究不同於理論宣傳,研究應以理論分析回應學界和社會上的困惑,回應各種觀點的分歧,激濁揚清。最后,理論思辨再強一些,基於課題組較好的研究基礎,較高的學術水平,該課題研究成果應該有較高水准的學術貢獻。

  程恩富教授對課題設計、研究框架和研究內容都給予充分肯定,對專家們的評議意見和建議表示贊同,並對課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他指出制度研究是體系的研究,既要有縱向的歷史研究,又要進行橫向的分析比較,但重要的是學術研究深度。在制度比較研究時,可以考慮分類比較。其次,注意制度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他指出,文化制度、社會制度的表述和提煉是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經濟制度研究要有經濟學的理論依據,要從所有制結構這一根本問題入手。要研究清楚制度體系的內在關聯,即制度的“耦合性”,應通過理論分析,直接回應“兩黨制”、“三權分立”等諸如此類的制度設計是不適合中國國情的。他還特別強調學術研究要勇於批評錯誤言論,與模糊思想、錯誤認識劃清界限,回應各方面的質疑時要觀點鮮明、邏輯清晰。要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最后,艾四林教授對課題論証會做了總結,並感謝專家們對課題研究提出了坦誠、中肯、建設性的建議。他認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本身就是對某些質疑的理論回應,這也表明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他還建議課題研究在方法上要注意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但應以宏觀為主,力求重點突破﹔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重點在實踐,應以實事求是為前提解放思想。特別要注意課題研究要有“形上性”,即注重制度的核心價值目標﹔要有“針對性”,即要研究核心、根本、尖銳性、關鍵性的問題﹔要有“前瞻性”,即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他認為這一課題有研究基礎、課題組成員有實力、再加上各位專家的指導建議,一定能做成精品力作。

  課題組成員們在討論中紛紛表示,各位專家的建議都很重要,也很中肯,以后要認真吸收專家們的建議和意見,力爭拿出精品力作回饋社會。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