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重大項目(第一批)開題報告之五十三:地方政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研究

  2012年04月06日17:0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2月10日,由武漢大學李和中教授擔任首席專家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地方政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研究”舉行了開題報告會。來自校外的評議專家、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有關領導,出席了開題報告會。

  項目首席專家李和中教授在會上作了開題報告,從總體框架、主要內容、研究方法、人員分工、成果實現五個方面介紹了課題的研究構想。他指出,本項目的研究將基於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的政策精神,著眼於設計一套科學的、客觀的、實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政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利用抽樣調查、重點調查、聚類分析、因子分析、模型建構等研究方法,理論研究與實証研究緊密結合,以學術專著、研究報告以及考評軟件包和《地方政府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年度案例分析報告》(藍皮書)呈現研究成果,冀望以此為我國當前地方政府黨風廉政建設提供具有較強決策參考價值和可操作性的考核評價方案與制度設計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楊海蛟、《中國行政管理》雜志社代社長張定安、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華中師范大學教授俞思念、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俞湛明、湖北省紀委黨風廉政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胡愛民等對項目研究計劃進行了點評,就項目研究提出了建議。與會學者充分肯定了課題的研究構想,並就如何深化和拓展課題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這些建議從理論與方法上進一步開拓了課題的研究空間,豐富了課題的研究內涵,明確了課題的研究方法,使開題報告會實際上成為了一次成功的學術研討會。

  學者們關注與探討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關於構建“黨風廉政責任制”的理論框架問題。根據課題招標評審組專家的建議,李和中教授在開題報告中指出,課題將以治理語境為研究出發點和支點,但不拘泥於治理理論現有框架的束縛。治理理論不僅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為新時期地方政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分析范式,而此種范式或視角,既可以避免其他種種理論或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狹隘性,也可以使本課題研究更具綜合性、前瞻性、時代性。與會學者對此表示贊同,並進一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課題組成員、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斌雄教授認為,正因為治理理論本身並沒有嚴格的邊界,使得本課題研究雖在其語境下,卻能走出現有治理理論框架的束縛,以更廣闊和更具包容性的研究視野,吸收、融貫其他理論、觀點、范式、方法,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使研究有可能走出包括治理理論在內的一切已有理論框架,實現與現實需求的直接對接,實現對未來發展趨勢的超前把握和預測。評議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俞思念在肯定課題研究理論框架的同時,也進一步強調,要對核心概念和基礎理論問題進一步厘清和統一﹔在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時,特別要注意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咨詢建議中的話語轉換。評議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楊海蛟認為,理論研究要與實証研究緊密結合,就必須使研究與實踐嚴密契合。一方面,通過實証研究方法,為理論研究提供准確、客觀、翔實的研究素材與實証依據,同時注重通過縝密、科學、嚴謹的邏輯思辨為實証研究提供高質量的研究假設和理論支撐,注重兩者的緊密結合、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形成既有理論高度,又具備實証效度,既體現學術創新又促進實踐創新的高質量成果。

  其二,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系統關系問題。如何看待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系統關系,受到了與會學者的關注,也引出了不同的看法。課題組成員、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錢道賡認為,首先它們之間是一個三位一體關系。在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中制定計劃、篩選評估對象、設計並優化指標體系、執行重點監測和評估的所有決策、參謀、執行、監督、輔助機構都是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的主體,其客體就是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過程中被考核主體列為評估對象、監測對象,也可稱為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對象或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被實施者。主體和客體之間通過中介系統發生互動關系,而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的主、客體之間現存有“主客體分離”、“主客體交叉”、“主體包含客體”、“客體包含主體”、“主客一體”等復雜關系。

  針對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中主體、客體與中介系統如何實現科學互動的問題,評議專家、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俞湛明根據自己主持這項工作的實踐經驗提出:

  一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監督中的作用。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即人民當家作主。其內涵就是人民應該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這也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人人都負責”。要讓人人都負責,對於人民群眾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人民擁有真正的監督權。而衡量人民是否有真正的監督權的重要標志就是要讓人民能夠講話。如何有效保護群眾的話語權、舉報權,不僅需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更需要從健全制度和加快立法的角度切實維護群眾的正當權益。

  二是整合監督資源,創造出強大的監督合力。過去我們往往只是強調黨內監督(即同體監督)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監督(即異體監督)的重要作用。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反腐敗僅靠自律和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其“裁判權”和“監督權”,一定要放在外部。在自律的基礎上,再加上人大、政協、群眾和輿論的監督作用,才能發揮出監督的最大效用。其實,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司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包括輿論監督在內的社會監督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正確處理各種監督之間的關系,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聯系,對發揮每一種監督的優勢,優化整體監督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及時出台管用有效的監督制度和法律法規。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反腐敗的艱巨任務及黨內外群眾的強烈呼喚,迫切要求黨在反腐倡廉建設上進行觀念創新、制度創新。一些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制度和法規,如強化輿論監督的制度、公開批評制度、彈劾制度、權力制衡制度、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制度、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保護舉報人制度等,都亟待提上執政黨的議事日程。

  第三,關於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問題。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是本課題的核心問題。與會學者充分肯定了課題設計“不拘泥於從靜態上描述和厘清地方政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流程、環節及其相應政策、規章,而更側重從動態上,從戰略發展的高度把握地方政府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的環境、條件及系統結構,實現既建立通暢、協調的運行規程,又構筑嚴密、規范的制度體系,既反映法制化、規范化的現實需求,又體現人性化、科學化的柔性特征”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評議專家、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在肯定這一思路的同時提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首要的是統一考評標准,建立評價監測指數。這就需要:一是根據不同區域、部門、時期建立腐敗狀況指數。以舉報、投訴、案件查處等為客觀依據,以公眾滿意度為主觀評價,准確描述不同地區、部門的腐敗狀況,具體可以根據腐敗的主體、腐敗問題的性質分別設計指數。二是建立預防腐敗成果指數。測評大體應包括對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制度、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以及懲治腐敗情況等四個方面的評價。三是建立群眾反腐倡廉的定期滿意度指數和信心指數,並對群眾的認知、評價、具體建議及行動選擇等參與路徑進行監測。四是建立預警指數。對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得出不同地區、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綜合指數,低於一定的指標,即按照一定的程序發出廉情警報。

  其四,關於本課題研究方法問題。李和中教授在開題報告中指出,本課題的研究是極具實踐挑戰性的課題,以“假設-驗証-完善”為基本鏈條進行分類、分層的實証研究是實現這一研究的最佳范式。這就要求不但要在充分、准確的調研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假設,同時也要求將理論假設運用於實際情境進行實驗驗証,根據實驗結果調整完善理論假設,實現研究的“頂天立地”。評議專家、湖北省紀委黨風廉政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胡愛民建議,本項目研究可考慮以市、縣地方政府為重點對象,進一步凝練研究主題,抓住若干重點內容進行分層分類研究,並充分借鑒、吸收各地已有的實踐經驗,注意考評指標和方法的時效性。

  李和中教授在開題報告中對於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布置,環繞基本框架和八個子課題,指出課題組近期的工作是在完成文獻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實証研究,形成一批研究論文,一方面在報紙刊物上發表,一方面編輯《地方政府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年度案例分析報告》(2012),交出版社出版。課題組成員都表示將積極完成好這一工作。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