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召開了由孫立堅教授主持的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開題報告會暨“國際金融治理與世界經濟展望”研討會。
出席研討會的有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陳學彬教授、上海市金融辦政策研究室崔遠見研究員、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丁純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丁劍平教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劉斌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潘英麗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徐明棋研究員、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殷醒民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等單位負責人以及子課題成員參加了會議。
項目首席專家孫立堅教授在開幕詞中指出,2011年是國際金融體系動蕩發展的一年,債務危機的蔓延和對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擾都使得經濟學家對國際金融治理提出了新的思考。本課題緊緊聯系現實,在對國際金融治理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基礎上,也對世界經濟的未來做出了自己的推測。
本次研討會首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發言,徐所長主要介紹了次貸危機過后,國際金融體系變得更加的脆弱,因此,當前的金融治理要從救助穩定機制和救助資金來源與遏制市場操縱和過度投機來入手,避免全球金融市場再次出現連鎖性的收縮和震蕩。最后,徐所長建議在G20的框架內繼續就國際金融市場穩定和抑制市場操縱和投機進行磋商,通過制定詳細的規則來規范國際金融活動。同時盡快落實G20戛納峰會關於將金融穩定理事會地位提高的決議,與BIS和IMF協調,執行G20賦予的國際金融監管職能。
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結合“中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發表精彩點評。他堅信中國經濟未來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
接著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教授發言,袁院長就西方的債務危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指出,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是這次債務危機的深層原因。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的收入分配格局,或者說是全球紅利的分享機制導致了全球經濟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非均衡。歐洲的低增長無法滿足西方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相關公共福利的大幅攀升,從而引發社會危機也是造成這次危機的主要原因。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教授主要就我國的匯率與儲備管理困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要通過產品創新和制度變遷的發展來改善,同時要盡量的避免高福利的社會制度,通過技術提升和財富保護來“修煉內功”,吸引人才。同時他還提出建立上海離岸美元交易市場,通過人民幣在岸市場的擴大和與之相應的離岸市場的回流機制建立來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學彬教授主持並發表精彩評論,他認為中國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國際金融研究處處長劉斌做主題發言,並指出在當前歐債危機前景不明朗和國際金融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我國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物價為首要目標,促進我國出口企業的結構轉型和擴大內需來減少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同時,劉處長還對如何理解本次的存款准備金率下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由於當前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依然十分充足,但是物價走勢仍有不確定性,地方政府債務負擔依然沉重,因此此次存款准備金率下調的性質是微調和預調。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副主任田素華副教授做出精彩點評,他認為積極的干預在我們國家希望通過貨幣政策干預能夠調整經濟結構,其實貨幣政策是一個宏觀的工具,很難達到結構調整的目標。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王永欽副教授發表精彩點評。他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經濟大國和經濟小國之間由於在國際金融體系中處於完全不同的地位,所以,很容易形成結構性的順差和逆差。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教授主持並發表精彩點評。他認為,今天歐洲央行貨幣政策上的剛性是德意志央行抗通脹意識的典型體現。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崔遠見在題為“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發言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論証,首先,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提升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必然要求。其次,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完善的需要。
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的潘英麗教授在題為“國際貨幣環境不穩定背景下的人民幣國際化 ”的發言中指出未來10年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將會變為世界經濟重心轉向以中國為首的亞洲,西方很可能陷入長達10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格局。
國家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系陸前進副教授發表精彩評論。他強調了人民幣國際化需重視人民幣回流的積極作用。
會議最后,孫立堅教授代表項目的研究團隊對此次各位專家學者的出席並提供出的寶貴意見表示感謝,同時也談了自己對這個項目的看法,研究課題組將盡全力做好此次的項目,並為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和治理提出一些科學的建議。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