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年來,我國城市交通建設成就巨大,但問題也很嚴峻,而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學技術層面的對策研究,人文社科層面的研究普遍處於一種相對缺失狀態。3月25日,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制度平台與法律保障機制研究”開題報告會上,項目組首席專家、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周佑勇對本報記者說:“現代城市交通涉及法學、交通工程、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等多學科,兼具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雙重屬性。這必然導致‘雙向交叉研究’的需求。”
周佑勇指出,該項目運用交叉學科研究方法,以交通擁堵與交通安全為抓手,凝練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基本理念。為此,項目組組建了一支交叉學科研究團隊,整合利用了東南大學建筑學、交通運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城市規劃設計等多學科優勢資源,同時成立了“東南大學工程法研究所”和“東南大學城市法治與發展研究所”等機構,以發揮跨學科創新研究的優勢。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祝君認為,對城市交通的研究要實現從交通建設到交通管理的轉變,在管理上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硬問題背后實際上是軟問題在起作用”。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對此表示贊同。他說:“交通問題不僅是技術建設問題,還是管理和法制問題。”
據悉,“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制度平台與法律保障機制研究”系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第三批重大項目,包括現代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民生保障問題研究、現代城市交通規劃及其法治化治理研究、現代城市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研究、現代城市交通設施建設及融資制度研究、現代城市交通安全的法律調控機制研究五個子課題。
(記者鄭飛 實習記者黃佩映)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