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由武漢大學田玲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安排與實施路徑研究”舉行了開題報告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延禮,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孫沛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人事教育部副主任李有祥、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學系主任許飛瓊等保險學術界和業界專家作為特邀評議專家出席了會議。武漢大學相關負責人以及課題組的主要成員也出席了開題報告會。
田玲教授在會上作了開題報告,從總體框架、主要內容、子課題結構、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難點、課題組成員分工、預期研究成果及其實現等七個方面介紹了課題的研究構想。她指出,課題以近來以巨災頻發和我國經濟結構變動的變遷為背景,以我國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政府職能不斷完善的現實需要為契機,著重以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安排的關鍵節點為突破口,對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構建及相關的實施路徑安排提出了總體性的構想。當前,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建設主要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制度模式的適用性與契合度問題﹔2)巨災保險的產品設計與費率厘定問題﹔3)制度對公平與效率的協調問題﹔4)制度的可操作性問題。為了解決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課題組認為首先需要總結和借鑒典型國家及我國典型地區的可利用經驗,並基於保險學的相關理論對巨災保險可保性、產品特性等給出統一的解釋框架﹔在此基礎上,突破財稅政策、巨災保障基金、巨災保險需求以及巨災保險供給等四個巨災保險制度建設的關鍵節點,建立以政府和市場為雙重驅動力的巨災保險制度,在巨災保障制度中,來自於再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支撐尤為重要,是巨災保險除了公共屬性外的市場屬性有效運行的主要支撐力量。為此,課題設計了六個子課題開展研究:(1)巨災保險體系典型國家和國內典型地區經驗比較研究﹔(2)我國巨災保險需求和保險產品制度研究﹔(3)我國巨災保險財稅政策研究﹔(4)我國巨災再保險市場和巨災衍生品市場制度研究﹔(5)我國巨災保障基金制度研究﹔(6)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具體實施路徑研究。這就構成了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此外,田玲教授還介紹了兩個月以來的主要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是對整個研究計劃進行了微調,增加了關於巨災風險可保性、政府巨災救助行為以及巨災風險損失分擔機制等方面問題的研究。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課題的研究構想,並就如何深化和拓展課題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這些建議從理論與方法上進一步開拓了課題的研究空間,豐富了課題的研究內涵,明確了課題的研究方法,使開題報告會實際上成為了一次成功的學術研討會。
專家們關注與探討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關於巨災保險需求問題。庹國柱教授認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一個關鍵性問題之一是巨災保險的有效需求問題,也就是說,巨災風險的獨特性使得當前巨災保險無法推出,首要的問題是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開發巨災保險需求。顧海良教授則從對汶川大地震災區的考察中指出,當前我國巨災風險管理存在著巨災發生地區對政府救助的依賴問題,這是影響巨災保險制度建立和巨災保險市場運行的核心問題之一,因此,建立具有前瞻性的、系統性的、科學性的巨災保險制度首先需要對整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明確巨災保險在巨災風險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運行的邊界,這樣才有可能開發巨災保險需求。
其次,關於巨災損失的分擔問題。周延禮副主席指出,之所以要推出巨災保險制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發揮保險市場在轉移巨災風險方面發揮作用,讓家庭、企業、保險市場以及政府共同來分擔巨災帶來的損失,在政府的主導下充分發揮保險市場的作用。顧海良教授則認為,巨災損失的分擔問題也是巨災保險制度的關鍵環節之一,需要明確劃分政府和市場的責任。庹國柱教授也認為巨災保險制度需要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問題,即哪些巨災風險是由政府單獨承擔和管理的,哪些巨災風險是由市場單獨承擔的,哪些巨災風險則是政府和市場共擔的。
第三,關於政府政策導向問題。庹國柱教授指出,在現有體制下,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需要知道我國政府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的指導思想問題,政府對巨災保險的預期是什麼,在巨災保險市場中政府應當擔當什麼樣的角色。周延禮副主席則從監管層的角度指出了政府對巨災保險制度的重視,包括胡錦濤同志、溫家寶同志關於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期望等,並對中央政府關於巨災保險制度的相關政策和政策背景進行了闡述,並強調了巨災保險制度在整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特邀專家還針對巨災保險的其他問題展開了討論。周延禮副主席指出,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對巨災風險轉移的職能有所欠缺,亟待建立一個完善的巨災保險市場體系,並認為巨災保險制度安排要充分利用保險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結合我國的現狀充分發揮保險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的風險轉移職能,同時指出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不能就保險談保險,一定要結合多種巨災風險管理方式,譬如巨災債券和巨災保障基金等。孫沛城會長則指出構建一個巨災保險制度並不難,但要建立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並使之付諸實施則存在著一系列的障礙,譬如道德風險問題、巨災風險的分擔機制問題、法律建設問題以及保險人才培養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李有祥副主任則也指出我國巨災風險制度的建立必須考慮我國國情,並要體現出中國特色,同時巨災保險制度需要有前瞻性,能滿足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策變化的需要。
田玲教授在開題報告中對於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布置,指出課題組近期的工作是環繞上述基本框架和六個子課題,總結國內外典型地區巨災保險制度的經驗教訓,並結合我國國情,應用恰當的分析工具對建立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障礙、關鍵節點、市場和政策支撐等方面分別進行(階段性、專題性、個案性)的研究,形成一批研究論文,一方面在國內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另一方面組織撰寫研究報告,呈遞給政府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為建立我國巨災保險制度提供參考。課題組成員都表示將積極完成好這一工作。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