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重大項目(第一批)開題報告之三十七:社會分層流動的和諧互動研究

  2012年03月16日15:58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1月12日,由上海大學張文宏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社會分層流動的和諧互動研究”開題研討會在上海大學順利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光金研究員,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主任關信平教授,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院長鐘漲寶教授,復旦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劉欣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楊發祥教授,課題首席專家、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張文宏教授,子課題負責人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張海東教授、仇立平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李煜研究員及課題組成員翁定軍教授、雷開春副研究員、孫秀林副教授、袁浩博士以及上海市社科規劃辦和上海大學相關負責人等20余人出席會議並參與討論。

  在聽取了課題負責人張文宏教授的開題報告后,與會專家一直認為該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重大,總體框架設計合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強,總課題與子課題的分工明確、邏輯清楚,課題組的前期成果豐富,上海大學的高度重視和保障措施到位,為高質量地完成預定研究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會專家學者重點就如何完善該課題的設計、以確保高質量地按時實現重大招標課題的目標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一、聚焦研究主題,抓住重點焦點

  希望課題組緊密圍繞“社會分層流動中的和諧互動”的主題,抓住研究主線,注重應用對策與理論創新的結合。以“社會分層流動”與“和諧互動”為核心,梳理現行的相關社會政策和制度設計、理清社會分層結構的架構、分析階層形成與階層流動的機制。在創新社會分層框架的基礎上,探究社會階層固化和區隔的根源與影響,為解決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中的矛盾和沖突、達成各階層和諧互動的社會階層結構和秩序,提出可操作化的政策咨詢建議。

  二、調整實証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

  針對該課題涉及范圍較廣、問題較復雜的實際情況,建議課題組對抽樣調查方案、調查對象、調查范圍和調查樣本進行適當的調整。一方面,充分發揮大規模問卷調查在收集代表性基礎數據中的作用,同時必須考慮其實際操作性,建議將調查樣本限定在東部、中部和西部的5-6個城鄉地區,樣本適當減少。另一方面,加強個案訪談和案例研究。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考察社會分層流動及階層和諧互動的情況,使實証資料為理論創新和決策咨詢服務。

  三、明確研究目任務,展示階段性成果

  在研究的每一階段,都應該以專報、簡報、調查報告和論文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首先,進一步明確每一階段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其次,多聽取同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由專家評估是否達到預期階段性目標。再次,總結每一階段的經驗和教訓,為更好地開展下一階段研究做好准備。最后,問卷調查和個案調查、案例分析的資料適時向社會各界公開,作為重要的學術資料積累,供同行開展相關研究參考。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