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胡偉教授首席專家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建構與戰略路徑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開題報告會。
出席開題報告會的答辯專家組成員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答辯專家組組長房寧,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潘世偉,上海市社聯黨組副書記、教授桑玉成,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教授鄭成良,復旦大學資深政治學家、教授孫關宏,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榮躍明。
首席專家與子課題負責人陳述
在專家組組長房寧所長的主持下,項目首席專家胡偉教授作開題報告,從研究意義、總體框架、主要立論與觀點、基本思路、研究計劃、預期成果等幾個方面作了扼要匯報。胡偉指出:本課題的使命和宗旨,就是建構中國民主的理論模式,系統研究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民主和怎樣實現這一民主的問題,集中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具體內容,一是深刻回答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一民主政治的內涵、原則和特征﹔二是系統研究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具體戰略和路徑。本課題的總體框架包括一個主課題和四個子課題,子課題支撐主課題。四個子課題分別是:(1)中國民主化的意義、現狀、條件和時機﹔(2)中國國民的民主態度與民主現狀評估:實証研究﹔(3)比較民主化研究:國際經驗與教訓﹔(4)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路徑與改革路線圖。本課題將運用政治工程學(憲政工程學)的觀點,注重頂層設計,指引民主進程,滿足社會期待,抑制激進訴求﹔將堅持民主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觀點、民主發展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觀點、“結構論”與“轉型論”相結合的觀點以及體制內民主化的觀點,以黨內民主為突破口,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模式。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包括:(1)課題啟動(2011年11-12月)﹔(2)第一階段的研究(2012年1月-2012年9月)﹔(2)第二階段的研究(2012年10月-2013年4月)﹔(3)第三階段的研究(2013年5月-2013年12月)﹔(4)最終成果階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形成最終成果之一《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模式建構》(暫定名,專著)和最終成果之二《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路線圖建議》(咨詢報告)。
四位子課題負責人的發言要點如下: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捷教授:理論和社會背景的幾個特點:第一,民主化的迫切性。民主發展的瓶頸。第二,理論百家爭鳴,眾說紛紜,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第三,考慮國際化民主化浪潮的大環境。第四,平衡程序論和目的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第五,跨學科的研究越來越被重視。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長江學者鐘楊教授:中國國民民主態度和民主現狀的實証評估。民主原則、民主認知、民主態度和民主價值的調查。現實的情況是中國如何實現民主,而不是討論是否需要民主。中國老百姓對民主的認知和看法。科學設計調查問卷。通過被調查者的意見來預測他的行動。訪談既有電話的,也有與群眾面對面的。調查對象包括各類社會群眾。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李路曲教授:比較民主化研究:國際經驗與教訓。一黨政治和多黨政治的主要區別。一黨政治對民主的包容。在一黨政治的前提下,民主也可以發展到很高的水平。世界主要國家的民主化現狀。世界的政治轉型。目前,到了民主化第三波之后,上層政治精英主導政治轉型是世界的趨勢。人均產值是衡量政治轉型的標准之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薄智躍教授: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路徑與路線圖。分為四部分:第一,中國民主發展的戰略設計,第二,中國民主化的路徑選擇。各種各樣的路徑選擇。第三,改革的路線圖和具體的時間表。第四,避免的誤區和陷阱。
專家組評議與決議
孫關宏:理論建構應是以社會主義民主為主的復合式的民主理論。不能認為民主僅是西方的東西,中國也有民主資源。孫教授詳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論、毛澤東的民主理論、鄧小平的民主理論等中國式民主的要點。民主搞好更有利於黨的長治久安。幾種重要的關系:1、民主與穩定的關系。2、民主與腐敗的關系。3、民主與社會群體性事件、社會危機和兩極分化等關系。4、民主與民生和民權的關系。5、對西方民主的誤解。6、對中國民主的誤解。我國的民主不平衡,中國民主實踐在不斷地提高。
潘世偉:總體感覺課題理論水平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三個問題:第一,加強整合,寫作內部人員加強溝通。二,課題匯報組五個成員中三個是“半老外”,要多了解中國的現實情況。最后,加強研究中的盲區,黨政運作中具體的實際的運作。經濟發展很快,中國的政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研究以國內的現狀為基點,吸納國外好的東西,不能直接吸收,因為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研究成果為中國的政黨和民主發展提供友好的啟發性的智慧和建議。
桑玉成:首先,特別強調該課題意義非常重大。盼望能為中國的民主做出實質性的推進。第二,研究的問題意識要清楚。研究聚焦要在實質性的和現實的民主。第三,我國民主發展的差距。差距在什麼地方,差距有多大。我國的政府治理成本越來越高,不僅在於治理老百姓,而且吏治(對官吏官員的管理)成本也很高。第四,基本性的東西可以少花時間。桑教授個人估計人民群眾對於民主的看法應該是基本一致的。
鄭成良:首先,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需要有序進行而不能失序,這是課題的出發點。第二,通過改進司法制度,真正實現司法公平。憲政民主,需要有憲法起作用,違反憲法要有人管,因此,鄭教授建議設立違憲審查局(或憲法法院),處理違反憲法的案件。第三,黨內民主先行。
房寧:第一,強調研究的定位問題。學術成果主要是建議性的,成果很難直接影響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國的民主是復雜的。第二,不要太保守,可以稍微放開手腳。第三,最先需要了解現實的情況。對事情的前提要有透徹認識。對實際情況了解越清楚成果就會越優秀。問題意識有時候在研究的過程中形成。期待出振奮人心的成果。
在上述評議結束后,專家組閉門開題進行集體審議,對課題設計予以了充分肯定,並提出若干建設性的意見。經專家組認真討論與評審,一致同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建構與戰略路徑研究”的開題報告順利通過。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