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項目動態

2011年重大項目(第一批)開題報告之三十二:推進我國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協同發展研究

  2012年03月02日13:08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1年11月27日上午,湖南大學羅能生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推進我國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協同發展研究”開題論証會順利召開。

  本次開題論証會由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亞斌教授主持,課題首席專家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羅能生教授和項目課題子課題負責人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李琳教授、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王良健教授、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沈其新教授、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黨委書記郭平教授、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彭福揚教授、課題組秘書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的謝裡博士參加了會議。會議邀請了五位資深專家組成了專家組對課題的研究思路進行指導。他們分別是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簡新華教授、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耀中教授、湖南省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黨組書記朱有志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兼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凱麟教授、湖南省經濟地理研究所魏曉教授。此外,湖南大學社會科學處負責人以及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部分老師、博士生、碩士生列席了此次開題論証會。

  會上,課題首席專家羅能生教授對課題“推進我國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協同發展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內容、研究方法和目的、可能創新點和預期成果等以及課題的研究進度、人員分工、經費使用等進行了詳細匯報。羅教授認為我國區域發展是亟待解決一個重大問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區域發展研究需要新的拓展,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實踐及戰略意義。在研究定位和任務上,羅教授將本項課題分解為“建國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及其新時期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構想”、“推進我國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研究”、“推進我國區域內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同發展研究”、“推進我國區域政治協同發展的研究”、“推進我國區域文化協同發展研究”、“推進我國區域社會協同發展研究”和“推進我國區域生態協同發展研究”等七個子課題展開研究,並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共中央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規劃為依據,運用經濟學、政治學、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我國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協調發展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同時提出推進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協同發展的切實可行的體制機制創新對策,為政府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的對策建議。與此同時,羅教授對課題研究的要求、研究進程計劃、研究實施機制、研究條件保障等也作了詳細的說明。

  接著,各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各自所承擔的子課題項目的研究內容和思考。謝裡博士對第一個子課題“建國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及其新時期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構想”進行匯報,提出我們可以在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演變的基礎上對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政策實施效果評價,在對我國區域發展戰略進行系統反思的條件下推進我國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構想﹔李琳教授對第二個子課題“推進我國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研究”的匯報,將從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理論機理分析、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評價和實証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狀況影響因素、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模式選擇和機制構建以及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支撐體系與對策等方面對該項子課題展開研究﹔王良健教授匯報第三個子課題“我國區域發展中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同發展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將著重進行區域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同發展演進的機理研究、國內外模式與經驗啟示研究以及協同發展水平的判定與綜合評價研究﹔沈其新教授匯報了第四個子課題“推進我國區域政治協同發展的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要在考察我國區域之間政治協同發展狀況和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推進我國區域之間政治協同發展的對策研究﹔羅能生教授匯報了第五個子課題“推進我國區域文化協同發展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文化發展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靈魂,它不僅滿足著區域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區域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文化產業是重要的現代戰略性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因此,子課題五將主要從區域之間相互關系的視角,來探討區域文化如何通過相互協作或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郭平教授匯報了第六個子課題“推進我國區域社會協同發展”,指出在研究區域之間社會協同發展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及其原因、區域社會協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我國區域社會協同發展的目標、總體思路和創新機制的基礎上,推進我國區域內社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協同發展,為政府推進區域之間社會協同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的對策建議﹔彭福揚教授匯報了第七個子課題“推進我國區域生態協同發展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生態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彭教授希望通過學科交叉、實証研究系統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區域發展與生態文明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尋找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不協同的原因,把握區域生態協同發展的規律和要求,系統提出推進我國區域生態發展的戰略對策和措施,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同發展。

  在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匯報完畢之后,專家組成員魏曉教授、王耀中教授、唐凱麟教授、朱有志教授、簡新華教授依次對課題研究意義、思路設計、方法運用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見解。專家組一致對課題申報成功表示祝賀,並認為本課題研究具有戰略高度、研究內容豐富、研究思路與方法科學可行、前期研究基礎也較好。同時,專家們也認為該項課題研究難度較大,並在課題研究范圍、研究思路、重點和難點問題等方面給予了許多有益的指導意見,這些指導意見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研究視角與范圍。專家認為既要站在國內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進行思考,同時注重總結、分析國內外的發展,總結當代世界的發展規律﹔要研究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在當前如何發展,在未來如何發展。但是,有專家也指出本課題大、新、難,不用面面俱到,因而縮小研究范圍十分必要。由於時間、精力、經費有限,課題的研究應該有所取有所舍,特別應針對地區中發展五大建設協同發展的突出問題展開研究。

  (2)研究內容與思路。專家們認為“推進我國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協同發展研究”應該充分考慮三層含義,即從國家層面各個區域如何協同發展﹔各個區域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等如何發展﹔五個子系統自身如何發展﹔注重五大建設協同發展的階段性及各個子系統的階段性。特別是針對如何處理五大建設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個重大問題,為此,有專家指出要重視區域與全局的關系,要注重內容的協調性和各個課題之間的影響、聯系,以經濟為主線來進行研究。課題組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所能掌握的資源完成自身的研究,同時首席專家要在協調整合方面多下功夫,不能簡單地將子課題的研究內容與成果加以匯編,要始終以“五大子系統”的內在聯系為核心主體,建立統一的指標體系,如五大建設協同的指標建設、區域之間協同的指標體系等。

  (3)研究應用性。專家們指出要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發揮交叉學科和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優勢,注重創新性與實用性,同時提出推進區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協同發展的切實可行的體制機制創新對策,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依據專家組提出的意見,課題組首席專家羅能生教授代表課題組全體成員充分肯定了專家們提出了建議具有價值、富有建設性的意見,依據專家組所提建議,羅能生教授對課題的研究設計作了如下說明:

  在本項重大課題申報時,課題研究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側重於從區域內研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五大建設之間的協同關系,然而, 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會議評審中,會議評審專家建議要將研究視域從區域內五大建設協同發展的探討轉向區域之間五大建設協同發展探討。此后,課題組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報告會之前,也曾舉行了兩次課題研討會,同時,綜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會議評審專家組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論証會專家組的意見,一致認為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五大建設協同發展的子課題研究中,既從區域內研究每個建設與其他四個建設之間的協同發展,又從區域間研究各個建設的協同發展。課題組已經考慮到經濟建設是五大建設的基石,課題研究設計已將經濟建設協同發展相關研究內容分解為兩個子課題,即“推進我國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研究”和“推進我國區域內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同發展研究”,前者從區域間探討經濟建設協同,后者從區域內探討經濟與其他建設的協同。

  課題組將立足於全球視角和未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結合中國的現實國情,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促進五大建設之間協同發展的成功經驗,取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同時,考慮到研究時間、精力和經費有限,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將注重深入的實地調查,掌握區域發展中五大建設協同發展的突出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展開研究。

  由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設立是為解決國家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提供可操作性強的對策建議,因此,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向對策性研究,如實地開展調查訪問,注重獲取一手資料,把握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掌握制約區域發展的五大建設協同發展矛盾,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建議,並及時將研究成果呈報國家和地方有關部委或相關決策機構。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