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下午,由西南大學黃蓉生教授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與青年研究”(批准號:11&ZD069)開題報告會在西南大學桂園金桂廳舉行。
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顏克亮、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清明、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孟東方、重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鄧卓明、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秉公、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何雲庵、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錢廣榮、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主任楊長征,學校領導靳玉樂、崔延強,課題組全體成員、課題協作單位代表、學校社科處、宣傳部等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及相關專業研究生共150余人出席了開題報告會。會議由校社科處處長鄭家福教授主持。
首席專家黃蓉生教授代表課題組作了主題報告,就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課題研究的思路與內容、課題研究的重難點、創新與特色、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與條件保証等進行了介紹和闡述。與會專家以及嘉賓對課題的實施方案、主題報告等開展了充分的討論,現場氛圍熱烈,大家暢所欲言,紛紛為課題的實施“把脈”和出謀獻計,對課題研究視野的拓展、研究思路的調整、研究方案的完善、研究工作的實施等提出了寶貴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課題研究立意高遠,框架設計科學合理,為高質量地推進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和可靠保証。歸納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
第一,課題研究應注重對青年本體、青年現狀、特殊青年群體的研究。對青年本體、青年現狀的研究和探討是課題研究的基礎,專家們建議要注重對青年本體的基本理論問題開展研究,突出對當代中國青年本身現狀、青年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現狀、研究“中國共產黨與青年”這一研究主題的現狀等的關注與探討,體現研究的時代性。青年農民工、留守青少年、青年工人、青年軍人等是青年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課題研究要給予充分關注,這些青年群體與中國共產黨是什麼關系,怎樣在課題研究中體現並且佔到應有的分量都不容忽視,應予以高度關注和重視。
第二,課題研究應注重基本理論的建構和基本規律的揭示。有學者提出,課題研究要建構基本理論,揭示基本規律。如第一部分為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應特別涉及中國共產黨培養未來青年的人格模式、人格素質及青年價值信仰的建構問題,應在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基礎之上有理論的描繪和論証,並上升到規律﹔第二部分為黨和青年關系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在課題所涉的內容之外應再擴大﹔第三部分為青年群體的具體建構,在原有的青年人才、青年干部和青年大學生的基礎之上更為周全地建構,要覆蓋到中國社會的主要青年群體﹔另外,結構上還應包括黨引領青年、教育青年的環境建設以及保障問題。
第三,課題要注重研究共青團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與青年的橋梁和紐帶,黨對青年的工作通過共青團的工作具體貫徹落實,有專家建議,應把共青團的研究納入研究視野,要加強對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的歷史發展、地位、作用等的研究。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是關乎黨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也是團中央抓的一項重點工作,有學者建議課題研究要關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問題,要在具體子課題的研究中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加以體現。
第四,課題研究成果形式要豐富多樣,注重形成決策咨詢報告。學者們建議課題研究要形成多樣化的研究成果,不能僅僅局限於形成學術論文、學術著作、調研報告、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要特別注重形成決策咨詢報告,服務於有關決策需要。有專家強調,解決現實問題是學術研究的意義所在,在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中應更看重能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的咨詢報告,從而幫助解決當今青年運動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第五,課題研究要處理好各子課題之間的關系。有學者提出,課題研究中應處理好各個子課題之間的關系。各個子課題之間應該協調好內在關系,減少交叉。青年人才、青年干部和青年大學生是課題研究的重點群體,確定好劃分依據,減少交叉,避免研究內容上的重復重疊。
第六,課題研究要緊扣學科屬性和研究視角。對於中國共產黨與青年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學科切入研究,本課題研究建議重點從黨史黨建的學科視野開展研究,研究中要緊扣課題研究的學科定位和學科屬性要求。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